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

2021-03-05杨自成徐玉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习作教学途径

杨自成 徐玉芳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既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强化,又要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得到提升。提升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有: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人文教育,提升整体素质;面向社会实践,丰富人生阅历;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创新能力。只要坚持不懈,习作课同样可以达到立德树人、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人格培养;途径

新时期,国家提倡“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语文课,尤其是中高段的习作课非常重要。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经过多年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材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反映主旋律的文章,凸显时代的优越、政治的清明、境界的高尚、生活的意义、自然的美丽、人性的善良等。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统编版小学语文各篇目无一不是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无一不是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极为宝贵的传统意识。不管文化、职业、职位有多大差异,国家民族的命运应该永远牢记于心。忧患意识加强了,自然就会遏抑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学生的人格意识自然提高。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进行早期培养,语文教材的熏陶和习作教学都是培养这种忧患意识的好途径。“位卑未敢忘忧国”应该成为每位学生的座右铭。如果这种忧患意识能经常体现在学生的文章中,其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厚度,而且思想境界也会随之提高。

二、进行人文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习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习作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阳光,才能使习作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个人素质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追求人性之美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大量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习作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中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其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教师应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祖国的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时,首先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习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写想象习作,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其特点。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突出的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习作,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作品,鼓勵他们“异想天开”,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

(三)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真实。真理包括知识、技能等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规律,也就是人们平时讲的知识体系。真实指务实、实在、求实的精神和态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话实说,实实在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虚假浮夸、反对追求虚名等,就是对真实而言的。教育的一切内容、形式和行为,都应该体现一个“真”字。“善”就是指善良、善意,富有爱心、同情心等,它是一种人本主义关怀。“善”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深刻的概念,包括善待自我、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因此,“善”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人性追求和理想。“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判断和感受,是每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有了美,个体才显得丰富、优秀;有了美,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快乐;有了美,社会才会和平、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教学生求真、向善、唯美。换句话说,真善美是人格培养的最高境界,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是否符合这个标准来衡量。

三、面向社会实践,丰富人生阅历

有志要有为,习作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光说不行,重在实践。实践是向人生目标不断地进取、锲而不舍,要勤奋,不怕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何况人生的目标并不单单是书山和学海。一个人在学习阶段,要努力吸收知识;在为社会做贡献时,要“乐而忘忧”。作为学生,说、写是一种实践,学习、生活也是实践。教师更要多介绍那些已经实践或正在实践的先行者,以之为楷模,作为学生立言立行的标杆和动力。

学生身在学校,坐于课堂,囿于书本,知识面窄,文章的通病是空泛。他们心中可歌可泣的人物也只是那么几个。那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时代英雄,那些为国为民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那些新兴的企业家,那些不断使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体坛上的运动健儿,那些国际上有为的政治家、科学家、学者等,教师应多渠道地向学生介绍,以拓宽其知识面,丰富习作内容,提高习作质量,进一步塑造其崇高的人格意识。文如其人,人品高了,文品自高。所以,习作教学是学生了解五彩斑斓的世界的好机会,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性举措。同时,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的习作,往往会表达自己健康的情感、远大的抱负等,从而也促进自己的习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写作是一种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这种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第一,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第二,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大胆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第三,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教师可让学生画出一个圆、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想象出一個美好的事物或编写一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这些习作以童话、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学生的生活体验,又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

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以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习作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然后,再进一步阅读一定量的名著或名篇佳作,从而由形象思维到理性地发掘文中的深意。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注意的是,读是写的基础,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可能有创新。

参考文献:

[1]旦正加.浅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读与写,2017(1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习作教学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