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2021-03-05郭丽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

郭丽

摘要: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现实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情境创设,仅看到其形式作用,从而使情境创设失去应有价值。因此,要从确立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出发,增强情境创设的吸引力、数学味、发展性和真实性,从而增强情境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创设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程要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个人实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小学生学习方法过于统一以及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影响了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创造有效情境的价值,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构建丰富性、生动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情境参与,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创设有关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高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会带着问题主动进入情境模式中认真思考,并且能够认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这样便达到了我们设立相关问题情境的目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满足小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小学生在构建知识架构的过程中,与老师交流探讨,与同学积极合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一些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将情境创设简单理解为“形象+习题”。

在情境创设中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无意義的情境所占据。

(二)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挑战性问题”

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设计导向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在于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比较活跃好动,他们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之数学学习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均比较强,因而学生更容易出现厌学或排斥心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于数学课堂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设计导向性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更主动地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趣味问题情境

数学源自生活,是对生活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为此,在对学生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实例作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发现问题的趣味性,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的开端,为学生设计趣味性问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继而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动性,唤醒其生活经验,最终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一节时,由于小学生对物体概念等认识不足,很难区别“克”和“千克”之间的差别。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重概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趣味性问题,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些食材(蔬菜、水果、粮食等),并为学生准备电子秤,让学生自主进行称重实验,进而让学生在称重实验中理解和把握物体轻重概念,继而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抽象的“分数”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分数的相关知识与图形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主动建构起分数的概念和框架。比如,当学生学习到1/2、1/3、1/4、1/5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叠各种形状的纸的方式理解分数的概念,学生在纸张折叠过程中,认识到1/6、1/7、1/8、1/9……于是,学生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认识和理解了“分数”这一抽象概念。通过趣味性问题设计,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发现数学规律,这实际就是一种有效探索活动。

四、注重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数学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而应走出课堂,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之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起来。在课内操作实践中,学生感知知识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有效提高,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将已学的课内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实际生活中,最终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比如,当学生学习到“认识厘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生活常用的尺子对长度概念进行感知,让学生感知1cm、5cm、10cm等长度存在的差异,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与1cm、5cm、10cm等长度相当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自制教具或其他工具,继而让学生运用教具测量和判断物体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演示,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实物图像加以展示,让学生将课内的厘米长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和掌握长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事物最易激起儿童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其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以及认识也将进一步加深,这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水平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量研究实践表明,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进行课内外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这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展有比较大的帮助。学生在对生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时,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曲凤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2]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

[3]李永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