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03-05张艳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艳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改当中,教师对数学科目的了解更加的透彻,并结合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以及教学经验,逐渐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程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探讨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的阅读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概念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是学生顺利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有着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其学习动力,学生可以自己理解复杂的数学题目和数学知识,从而对所学过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会更加乐于自主接受新的知识。良好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习,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找到正确方法提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1.小学数学学习中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点项目,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阅读能力对于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更清晰地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的学习水平。首先,提升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阅读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规范数学用语,增强数学的知识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能够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更有逻辑性,解题过程也更为有序。其次,提升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认知和探究能力。对于数学上的一些概念、术语等,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假设检验、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而这也就是数学探究能力的提升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积极发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阅读能力则在发现问题上,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再者,提升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自发性行为,要求手眼脑共同开动,并在思维的引导下给出结论,因此,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2.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并领导着学生在数学问题的道路中披荆斩棘,不断向学生传授生存的技能。因此,提升教师的自身阅读素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毕竟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起着一个示范作用。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读题目的时候,不能够泛泛而谈,应该和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而盲目开始讲解。学生与教师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更何况教师并不是只教一个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短暂的阅读下就抓住重点信息,多次读题也给学生一种暗示作用,要更加地重视题目给出的信息。

2.2增加课外阅读量

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信息,提升自身的阅读速度。小学生天性好玩,或许对于枯燥的课堂知识来说,他们更易更乐于去了解其他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了解课外知识时,同步提升阅读能力,因此适当地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相关材料的时和空间是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去阅读的课外材料,比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等其他的数学课外读物,用以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阅读的多样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除了阅读书刊读物外,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进行查找,比如,在学习“位置与顺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查找一些涉及到位置与顺序相关知识的小阅读,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口述总结并记录阅读中提到的位置与顺序的相关知识点,既可以丰富数学阅读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整合与总结能力。

2.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积极创建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性较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现象。小学数学教材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趣味十足,不仅有简洁精炼的文字叙述,还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和符号语言,教材中的那些“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其中的内容新颖新奇,十分吸引小学生。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节中的内容创建阅读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引发学生迫切认识正方体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

(2)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常常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示范性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思想情感、表情态度等去吸引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数学谜语、游戏等,或者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通过相关的阅读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无论是在学习基础知识时,还是在做数学题时,都需要学生对抽象的文字叙述进行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阅读能力培养需求,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阅读技巧的传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凤.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施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

[2]张风杰.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研究[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3]陈小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44):196.

379250190826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