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学研究*

2021-03-04闻永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译传播学跨学科

王 娜,闻永毅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 西安712046

近年来,翻译跨学科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翻译学者尝试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翻译无法解决的问题。翻译语言学,翻译传播学,翻译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应运而生。然而,目前的翻译跨学科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很少有研究能够从某个领域入手,探讨翻译跨学科研究在此领域的应用。本文将以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为研究域,简要探讨一下翻译传播学这一跨学科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一系列的问题。

1 翻译跨学科研究

翻译研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和学习了其他学科的成果。有学者曾提出:“翻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这已是无异议的普遍认识[1]。”在过去的几十年,很多翻译理论的形成都与其他学科相关,例如社会学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等等。就像韩子满在其文章里说的,“可以说,有影响的翻译理论都有跨学科的痕迹”。[2]在现实中,跨学科研究也为很多翻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许钧和穆雷曾指出:“翻译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翻译研究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翻译自身,而要立足于翻译,放眼于相关学科的发展”[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跨学科研究,虽然听起来是一个新的命题,然而实际上,一些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做出了尝试,例如,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中医翻译。上个世纪末,[4]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和JOHNSON 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的本质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贾春华教授带领其团队以此理论为基础,对中医思维与语言的隐喻性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归纳,也为后来的中医隐喻翻译打下了基础。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医翻译跨学科研究中还有很多,然而这些研究的跨学科性质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跨学科研究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也未被中医翻译学者所重视。

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学研究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这一语境,使以此为目的翻译学与传播学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翻译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影响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因素。

翻译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被称为翻译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它主要利用传播学的知识来解决翻译研究中的问题。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学研究也将给中医翻译带来新的视角,推动中医翻译事业继续向前。传播学理论框架发源于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五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和取得什么效果,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5]。这一理论框架经常被从事翻译传播学研究的学者借用,笔者也将从这五方面探讨一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问题。

2.1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传播主体研究在中医翻译传播五要素的研究中,对翻译传播主体的研究较为常见,主要集中于讨论中医译者的素质,中医译者主体性表现,国内外中医译者比较分析等。这些研究对于中医翻译有着一定的意义,然而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国内中医译者在中医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任务没有被深入探讨。前期研究表明,西方中医译者的作品比国内译者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的程度高。以《黄帝内经》翻译为例,迄今海内外《黄帝内经》的英译本多达16个,其中3个译本在美国传播广泛,译介效果良好。译者分别为爱尔萨·威斯(Ilza Veith)、倪毛信(Maoshing Ni)和文树德(Paul U.Unschuld),都是国外译者[6]。国内中医译者的作品却极少得到传播,这是对翻译资源的一种浪费。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国内中医译者在中医文化传播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中医译界极为少见,这也是中医文化传播缓慢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翻译传播主体不应只局限于译者。事实上,翻译传播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即所有翻译传播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例如,《大中华文库》的编写是由新闻出版总署立项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组织出版的大型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工程,这套丛书包括很多中医典籍。《大中华文库》丛书的编写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而这一传播翻译主体就应该是我国政府,出版机构与各位译者。因此,对于政府或是机构的翻译传播行为研究也应被包括在主体研究的范畴之内。除此以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翻译传播主体也不仅仅包括专业译者,也包括无数能够通晓外语的普通网民,传播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大众参与中医传播的前提是对于中医文化知识的认可与熟悉,所以中医文化传播的成功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2.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传播内容的研究翻译传播学研究的第二要素是翻译传播内容。那么中医文化翻译传播,到底应该传播什么?美国中医学院院长巩昌镇曾经提出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物质层面的东西总是最早被另一种文化接受;其次是机构层次的、社会规范性质的;最后被接受的是信仰或者核心价值观,这是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对于中医来说,中医文化得以传播的关键还在于中医的疗效。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传播,作为中医行医的语言基础,应该是中医文化传播的首要问题,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中医文本的翻译传播。在中医术语翻译传播中,标准化问题是关键。目前,WHO西太区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分别颁布了自己的术语标准,然而这两个标准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再加上有些术语的翻译无法得到广大译者认可,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方法来约束中医译者对于标准术语的使用,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推行依然十分缓慢,这给中医术语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未来的中医术语翻译传播研究中,相关学者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统一的术语标准?其次是应该用何种方法规范译者对于术语标准的使用?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以为,翻译传播学者应坚持以数据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证研究,术语翻译标准化仅仅依靠译者之间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然而这样的实证研究也正是当前中医翻译领域所缺乏的。

2.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媒介研究翻译传播学研究的第三个问题是媒介。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按照媒体的性质又可以将其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其他媒体。目前在中医外译领域,中医文化传播媒介还是以纸媒为主。殷丽[6]曾经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黄帝内经》外译进行了研究,她指出现代的西方文化仍然处于一种较为强势的地位,因此,对于西方文化输出的译介行为是一种“逆译”行为,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将“复杂的跨文化译介简化为纯粹的语言翻译问题”,“而必须从译介学规律的高度,全面审时度势,进行合理的调整”[7-8]。而海外学术出版社在典籍出版与传播方面拥有其他出版社难以企及的优势,三个在海外具有很高接受度的《黄帝内经》版本都是由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lications),加州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等知名的海外出版社出版的。因此,她建议国内出版社以“借船出海”的方式,与海外优质出版社合作,推广我们自己的中医翻译作品,进一步提升中国中医文化的海外影响力[9]。除了传统媒介,新媒体也将成为未来中医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相对而言,新媒体具有信息共享效率高,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过程互动多的优势。然而,中医药文化与新媒体的碰撞还处在一个萌芽状态,还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2016 年9 月,全国中医药学术新媒体联盟在北京成立,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相信在未来,新媒体一定会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

2.4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传播对象及效果研究除了以上三个要素,翻译传播学还需要研究翻译传播对象和效果。在中医外译领域,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很有限。虽然也有海外中医学者在一些杂志上探讨中医在西方各个国家的传播现状,西方民众对于中医的接受程度以及中医在西方所处的地位等等,然而极少有人从翻译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国内译者分析翻译传播对象和效果的方法趋于主观,而且流于表面。很多中医翻译文章都是从中西方语言差异与文化异同方面来研究翻译传播对象,这样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翻译研究[10-11]。而且这些探讨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情况和数据的支撑,没有能够切中要害。另一方面,在不同翻译文本比较方面,国内译者也更关注翻译错误的多少,翻译策略使用的优劣,而很少去注意它们的传播效果以及不同翻译效果背后的深层原因[12]。翻译传播对象以及效果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撑,需要大数据来进行汇总分析。而这些收集研究数据的能力和客观条件是国内中医译者所不具备的。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对中医外译加大投入,派出一批中医翻译学者去翻译对象国家了解,研究翻译传播对象的需求,比较不同译本在传播对象中的传播效果,切实开展中医翻译传播研究。另一方面,中医翻译界也应搭建中医翻译跨学科研究平台,邀请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来加入到中医文化传播的事业中来,借助他们的知识解决中医外译中的难题[13-14]。

3 结语

除了翻译传播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还有翻译语言学,翻译社会学,翻译生态学等其他的翻译跨学科研究。这些跨学科研究对于中医翻译学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给中医外译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中医译者可以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翻译问题。而另一方面,翻译跨学科研究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问题,例如如何邀请其他学科学者加入,如何建立中医外译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如何找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都需要中医译者长时间的摸索。然而,跨学科研究是未来学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中医外译事业也需要翻译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推动。

猜你喜欢

外译传播学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走向世界的汉语词汇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