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清热化湿法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研究概况*

2021-03-04王建超银艳桃

西部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泻心汤湿法半夏

王建超,银艳桃,廖 娟,文 彬,邓 鑫△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2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而发病,并且有癌变的风险[1]。全球大约有50%的人直接或间接感染Hp,而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值[2]。CG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畴,常表现为胃脘部胀痛、灼热、痞闷及嗳气等症状[3-5]。据报道,Hp感染导致的CG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清热化湿法可有效地根除Hp、修复胃黏膜、缓解临床症状[6-10]。因此笔者从湿热立法论述中医治疗CG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11]中说:“长夏湿热令行……长夏阴雨潮湿”“酒肉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朱丹溪《格致余论》[12]言:“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东南地土卑弱,湿热相火为病甚多。”薛生白《温热经纬》[13]载:“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14]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故地域偏东南、季节居夏、气候氤氲湿热及饮食偏肥、甘、厚、腻、辛辣等因素与脾胃湿热证形成密切相关,并且是内外部湿热邪相互作用于机体而成[15]。

2 辨证方法

2.1 传统辨证目前CG 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基本采用主症+次症结合的方式。主症:胃脘部胀痛或灼热或痞闷,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或濡数;次症:口干、口苦、口黏腻,纳呆,恶心,胸闷,身重困乏,小便短黄,大便不爽。

2.2 胃镜像辨证电子胃镜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诊断胃部疾病的手段,亦可应用于CG 脾胃湿热证的辅助诊断。据统计,胃镜下CG 脾胃湿热证的表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胃黏膜糜烂[16],且常伴胃黏膜粗糙、红斑渗出等[17],以及易出现胆汁反流和黄绿色黏液池[18]。因此,通过胃镜像的表像可以为CG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

3 清热化湿法论治

3.1 中药内服

3.1.1 半夏泻心汤 该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及甘草组成,有调和阴阳、辛开苦降顺及散结消痞等治疗作用。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CG 脾胃湿热证具有较好疗效。罗利敏[19]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CG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沈正艳[20]在半夏泻心汤中去大枣,加佛手、木香、槟榔及藿香治疗CG 脾胃湿热证,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张铁铭[21]治疗CG 脾胃湿热证,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4 周,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CG 脾胃湿热证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3.1.2 三仁汤 该方是《温病条辨》中的著名药方,由杏仁、半夏、薏苡仁、白寇仁、滑石、厚朴及竹叶组成,具有清热、化湿、顺气之功效。马永健以三仁汤加减治疗40例CG脾胃湿热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0%[22]。洪海洲等[23]以该方加黄连、人参治疗CG根除Hp失败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并降低患者血清核因子-κB水平。

3.1.3 连朴饮 该方出自《霍乱论》一书,由厚朴、黄连、焦栀子、石菖蒲、半夏、豆豉及芦根组成,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功效。史文彬[24]以连朴饮加味治疗CG 脾胃湿热证患者,并与对照组三联疗法比较,总有效率纯中药汤剂组为90.00%,对照组为76.67%,且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王建[25]、陈庆敏[26]及李枝锦[27]等通过临床研究均证明连朴饮加减对CG脾胃湿热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1.4 经验方 蒲德甫等[28]以经验方香连汤治疗CG脾胃湿热证患者,总有效率达98.3%,Hp 根除率90.3%。周雪[29]以胃痞托化汤治疗CG 脾胃湿热证患者,总有效率达93.3%。王世才[30]以藿香平胃汤随症加减CG脾胃湿热证患者,总治疗率达95.0%。

3.2 中成药据报道,中成药治疗CG 脾胃湿热证也取得较好疗效,并且中成药与合理的西药连用后症状改善更明显。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常具有良好效果的有以下几类:健胃冲剂、平胃胶囊、胃炎2 号颗粒剂、胃炎清胶囊及胃肠安片等,这些药物主要有修复胃黏膜、调控胃液分泌、根除Hp和抑制肠上皮化生及增生等作用[31-35]。

3.3 中医外治法

3.3.1 针刺 针灸具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及疏通经络作用,是安全、显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王坤等[36]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出针刺治疗CG 脾胃湿热证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要经脉,以中脘、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内庭、脾俞及胃俞为主穴,可有效改善湿热症状。邵蕊等[37]通过实验发现针刺治疗CG大鼠,大鼠胃组织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明显降低。因此,针刺治疗是CG脾胃湿热证的有效外治方法。

3.3.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调制过的中药粉末敷于穴位处,通过皮肤吸收并刺激穴位来产生跟针刺治疗相似的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直接、疗效显著、安全等优点。佘世锋[38]研究发现,治疗CG脾胃湿热证以黄连、桅子、木香、延胡索为方并选穴取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合谷的疗效最佳。

4 清热化湿法治疗机制

CG 脾胃湿热证的发生与炎性介质的活动相关。研究证明,CG 脾胃湿热证患者因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毒相关基因A 蛋白及环氧合酶2 等过度表达,从而导致胃黏膜炎性损伤[39-40]。因此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及根除Hp,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研究发现,清热化湿法具有抑制胃黏膜Toll 样受体/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干扰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分泌,从而抑制胃黏膜炎症反应[38];下调促凋亡基因Bax 表达,抑制Hp 感染细胞的凋亡并且影响细菌活力,达到根除Hp 作用[39];通过抑制胃黏膜P53、淋巴细胞瘤2 和环氧合酶2 基因转录及促进促进GES-1 细胞增殖,达到修复糜烂胃粘膜及提高胃黏膜愈合质量的目的[41-44]。因此,清热化湿法治疗CG 脾胃湿热证主要通过抑制胃黏膜炎性、修复损伤胃黏膜及根除Hp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效[45-46]。

5 结论

目前,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方面以清热化湿立法,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刺及穴位贴敷治疗等方式,通过根除Hp、抑制胃黏膜炎性及修复损伤胃黏膜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尽管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效果显著,但是该病的起因、发展、病变及治疗机制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猜你喜欢

泻心汤湿法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湿法PU/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形貌控制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