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模拟交易实践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质量的探索

2021-03-04刘秀玲朱瑞雪宋玉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合同条款国际贸易实务实务

刘秀玲,肖 杨,朱瑞雪,牟 岚,宋玉涛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作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对于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提出“嵌入模拟交易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效果。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且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和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掌握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运作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与方法,熟悉相关国际贸易法律、惯例和规则,获得进出口业务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具有一定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基于笔者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与主编省级规划教材的心得,总结归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货物贸易的实际业务运行,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日常业务知识的理论归纳和一般性业务技能的解读。一国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就是对外贸易业务员,也称为外销员,需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实际工作[1]。

(2)课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较广。由于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处的国家不同,国际贸易呈现出线长、面广、环节多等特点[2]。对外贸易业务员不仅贸易周期长(通常为2~3个月),要处理的业务内容多,而且业务涉及的机构也较多。进出口业务需要经过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交易履行和后续问题处理等程序,而且其中交易履行需要经过进出口许可证的申领、备货、订立国内外运输合同、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报检、报关、进出口通关、办理银行结算、办理提货等阶段。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许多知识和处理业务的即期,而且要与国家外贸管理机关、供货厂商(用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保险公司、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海关、银行、港务部门等进行沟通与联系。此外,由于买卖双方各自所在国家在外贸易管理、法律、语言、商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需要外贸业务员具有极强的业务知识、技巧和沟通协调能力[3]。

(3)以解读和拟定合同条款为重点。外贸业务员能否顺利地完成一笔进出口交易,核心是围绕进出口合同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合同签约前的国内外市场调研与营销、联系货源或市场、寻找贸易对象、进出口合同磋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履行进出口合同、后续问题处理等[4]。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以签订进出口合同为核心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出口合同条款的解读与拟定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进出口合同条款的内容不仅关系着买卖双方的利益,更直接影响着合同能否顺利履行[5]。因此,解读进出口合同条款,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并能够甄别合同条款对合同履行的影响、本方的利弊、条款约定的优劣等问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外贸易业务能力。

二、以模拟交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与方法

鉴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将模拟进出口交易嵌入课程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

图1 模拟交易教学方式示意图

1.引入模拟交易的三种形式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多数高校采用先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结课后进行综合模拟实训[6]的模式。本文提出遵循“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进程,课程内容逐步展开,有序地嵌入模拟进出口合同条款的拟定、课内上机模拟交易操作、结课后综合模拟实训三种模拟交易形式。

2.模拟合同条款拟定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由于进出口合同条款的知识是“国际贸易实务”的重点内容并贯穿于课程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嵌入模拟出口合同条款的拟定就成为一种有效方法。具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如下。

(1)布置模拟出口合同条款拟定的任务。第一堂课,给学生布置模拟出口合同条款拟定的任务与要求。说明从第二章“商品的标的”至第八章“争议的解决”,有序结合各章节讲解的进出口合同条款知识,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针对各自确定的模拟出口商品进行合同条款模拟训练,当次课程结束时提交。

(2)合同条款拟定的模拟商品。为了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要求每名学生经学委提交各自模拟合同条款的选定出口商品,如西装、裙装、皮鞋、化妆品、电脑等,并要求每班内商品不同,至少要以品牌进行区分。

(3)模拟合同条款拟定的安排。随着品质、数量、包装、贸易术语、装运、保险、价格、支付、检验、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条款的课堂讲解,每结束一个合同条款的讲解后,随堂安排这一合同条款的模拟拟定,学生用8~10分钟就各种出口商品完成出口合同条款拟定,再进行后续课程教学,下课时提交。根据合同条款的数量,共模拟拟定8~10次合同条款。

(4)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方法。结合课堂出勤,模拟合同条款拟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10%左右。

3.课内上机模拟交易

由于课程讲授进出口业务的一般程序、知识和技巧,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7],为了让学生开始接触课程内容后,对于一笔进出口业务能够有直观的认识,以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安排4学时的课内上机模拟进出口操作。

(1)课内上机模拟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讲授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等合同标的条款后,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4个学时的交易模拟操作。

(2)上机模拟操作方式。学生每两人组成模拟交易小组,针对各自出口商品(模拟合同条款拟定选定的出口商品),上机模拟进出口交易过程。

(3)上机模拟操作内容。模拟交易操作小组,针对其中一名学生的出口商品进行进出口交易模拟操作,在实验室引进的“国际贸易实训平台”软件的支持下,直观感受进出口交易过程。

(4)计入课程考核成绩方法。课内上机模拟交易单独一部分计入课程成绩,列入学校课程成绩的实践考核,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总成绩的10%。

4.课程结束后集中性模拟综合实训

为使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而且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进出口实践中[8]。理论课程结束后,在学期末安排“国际贸易综合实训”[9]。鉴于目前各类外贸公司无法大批量(本校每年招生120人)安排学生现场实习,且由于一笔进出口贸易周期大都在两个月以上,为此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采用引进模拟软件的实验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笔者所在高校借助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进行集中综合模拟实训,该综合模拟实训设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境,单独进行集中实验,为期两周(2学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国际市场调研(1天)。每2名学生组成1个交易模拟小组,互为进出口方,各需要在实验中以对方为贸易对象完成4笔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组合的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以选定的各自出口商品种类、品名、规格,在校内外通过询问和网络模拟国际市场调研。了解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确定商品出口底价,进行成本核算,制定各自商品出口营销计划,撰写该商品出口特定国外市场的调研报告(国际贸易实训平台软件内设定,不会重复)。

第二阶段,模拟谈判(0.5天)。以第一阶段国外市场调研为基础,模拟贸易小组一名学生的一笔即期信用证CIF出口合同,制定各自谈判方案。在教师现场指导下,各贸易小组进行模拟进出口谈判。对进出口合同的各项条款均进行谈判约定,形成可以履行的完整合同。

第三阶段,拟定出口合同(1天)。每名学生根据各自出口商品和谈判结果,进行国内货物采购(备货),拟定第一笔出口的销售确认书,贸易双方签字。贸易模拟小组相互配合,完成出口合同。

第四阶段,履行合同(1~2天)。实验室模拟交易以填制各类出口单证作为完成合同履行的标志。需要由模拟进口方依据合同完成信用证开证申请书。模拟出口方填制各类出口电子单证,包括出境货物报检单、报关单、一般原产地证明或普惠制原产地证明、发票、装箱单、重量单、保险单、提单、汇票、装运通知。

完成余下的三笔出口业务(3~5天)。采用上述第三、四阶段的程序,贸易小组相互配合完成其他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组合的出口业务模拟运作。

第五阶段,综合实训验收(1天)。每名学生提交一笔CIF信用证的出口业务完整单证材料;撰写2 000字以上《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表现、所提交的材料和实训报告质量,确定成绩。

由于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单独核定学生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三、嵌入模拟交易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笔者采用嵌入模拟进出口合同条款拟定、课内上机模拟交易和集中综合实训,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符合认识规律。“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是指导本科教学,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需要遵循的主要规律。将模拟进出口交易引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遵循了重要的认识规律,切实抓住了影响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10]。

(2)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看过的多数会忘记,听过的多数会记得,而只有做过的才会真正懂得。所以,好的教育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为了提高文科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嵌入必要的模拟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繁杂,涉及广泛,不少知识仅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理解上有困难。经过实际操作,抽象问题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学生容易理解。通过嵌入模拟交易,在模拟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经过学生自主思考、计划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自主设计交易商品、国外市场调研、交易方式、成本核算和履行交易合同,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 语

通过嵌入模拟交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在上机操作和综合实训中,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表现出面对各种进出口复杂交易过程的信心和决心,精益求精,力争上游,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收到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合同条款国际贸易实务实务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火电项目施工合同主要条款及结算特点的分析、研究与应对
谈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中的几个问题
结合FIDIC合同条款的索赔研究与实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