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1-12-03丁振宾
丁振宾
(大连民族大学 体育教学研究部,辽宁 大连116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课程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2-4]。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学的途径。
一、开发体育精神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将课程思政融入和渗透进高校体育教学中,需有效抓住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关键点,这是将二者融合迈出的第一步。其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开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作用。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中的体育精神,体育教育不仅是一门教学学科,也是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能够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在体育课程中,包含了许多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格与精神,如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团结友爱、勇于突破、顽强拼搏等,这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5]。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课堂中的体育精神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问题。教师应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中的体育精神,向学生进行正确的解读,不能误导学生,让学生反而更加不理解体育精神,因此也就不能更好地接受体育精神的教育,达不到最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竞赛,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集体凝聚力、团结力,认识到团队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更加深刻的教学效果[6-7]。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段有关体育精神的视频向学生播放,学生观看后,体育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视频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并将其全面地解读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到体育精神。当体育教师在为学生播放运动员在比赛中开始处于劣势,最后经过努力逐渐居于前列的视频时,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员自强不息、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让学生能够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体育精神带来的强大动力,体育精神能够推动人们不断向前,最终走向成功。
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应充分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将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增加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使高校学生在培养自身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体育课堂学生不受课桌的约束,思想和身体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所以在高校体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思政内容,充分做到劳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抓住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学关键点,不断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学习到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使高校内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再是唯一的思政教学途径。例如,举办长跑接力体育竞赛,长跑接力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毅力,还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是一项能够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团结力和毅力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与长跑接力活动。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表扬,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还应注意到那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推进课堂思政教学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要想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体育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德育水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是现阶段高校对体育教师的重要要求。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政建设,并结合现阶段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组织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思政方面的学习,从多方面抓起,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8]。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活动,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到学校进行有关思政方面的教学讲座,使体育教师能够从中不断学习到各种思政教学的经验和思想,使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再如,体育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并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共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从根本上促进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课程。
加强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高校和体育教师长期不断的努力。教师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和思政素养,抓住体育课堂中的思政教学关键点,将两者更好地融合,还应与时俱进,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全方面地推动高校学生各项能力水平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三、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最基础的体能训练,还应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思政素养培养,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学会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当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陪伴学生勇敢地迎接挑战。尊重学生,使学生明白尊重的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对手。体育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积极鼓励学生实现理想,发展自我,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前进。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例如,可向学生讲述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奋斗历程,让他们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职业道德感,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的杰出青年。
四、建立完善的思政评价制度
高校应针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严格的教学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进行规范。同时,针对评价较为优秀的体育教师,应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最大程度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针对没有达到评价标准的教师,要重点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培养,从基础方面抓起,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的最新发展理念不断涌现。高校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现阶段,在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中,思政课堂的有效性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堂的教育优势,需建立完善的、专业的思政评价制度,为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更好地推动学校整体思政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贯彻和落实现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与时俱进,促进沟通和交流。结合不同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课程思政评价制度,规范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例如,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厚植学生对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五、结 语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将体育知识教学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符合现阶段中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现阶段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中国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在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应及时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体育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体育教学要求,把握体育课堂中的思政元素,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