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下承德民俗文化的再现与传承研究
2021-03-04刘娜苏丽萍
刘娜 苏丽萍
摘 要:地方民俗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推进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尤为重要。以承德民俗文化为中心,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承德民俗文化的内容、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并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研究数字技术与承德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技术;承德;民俗文化;文化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基于数字技术下承德民俗文化的再现与传承研究”(20212174)研究成果。
承德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资源还是民俗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探索和研究价值。承德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奠定其民俗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基础,也使得承德如今的城市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承德民俗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和传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承德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的基础文化,融汇了区域的历史、民族、风俗等各个方面的精髓,能充分体现该地区的历史性、独特性。承德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5000余年的红山文化和1000余年的契丹文化。同时,承德的清代皇家文化也尤为出名,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更是综合了皇家文化、民族文化、古建筑文化[1]。承德借助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了“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和旅游城市新目标。多样的文化的深度融合,衍生出承德独特、深厚的民俗文化,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人们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均体现着承德独特且丰富的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现状
现如今,国内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举办展览和开展课堂教学等方式,对于民俗文化的展现存在内容不全面、单一、枯燥等问题。同时,我国各地区更多是在网站、移动应用等平台以文字、图片、文创产品等形式进行民俗文化的开发、宣传或应用[2]。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的优点在于信息获取更为便捷、广泛和直观。当前,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很快,导致人们对于所获取的信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多是了解、知道而已,无法深入地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研究。
承德民俗文化是承德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进行再现和传承是目前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当前我国对于承德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多偏向于对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等,缺乏数字化的表达及相关的理论方法的研究。例如关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对其的开发与应用以书签、冰箱贴、笔记本等文化衍生产品为主,此类产品中虽融入了一些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这种形式对于文化本身的表达是琐碎且片面的,不能够体系化地、全面地对民俗文化进行输出。因此不难发现,目前对于承德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传承需要从展现和传承形式上进行创新,使承德民俗文化可以多维度、多模式地被输出和展现,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感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数字技术对民俗文化再现与传承的意义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VR全景地图、VR看房、VR沉浸式真人游戏等数字化的交互体验已经全方位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国内各地区对于民俗文化的数字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仅依靠纸媒,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才可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机会,它催生出多种媒介和方式,能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地展现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承德民俗文化输出载体及传播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充分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构建适应承德本土民俗文化发展的数字化再现体系,结合数字化产业开发模式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有效的策略。通过对民俗文化数字化再现技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并使其传播与展示的形式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逐步加强人们对民俗文化的重视,拓宽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思考维度,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承德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再现策略与实践
结合承德市民俗文化的传播现状,通过对数字技术的不断研究,积极探索承德民俗文化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契合点,并从民俗特色、输出方式、展現方式等角度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径,并得出以下策略。
(一)再现策略
在理论层面上,要构建承德民俗文化数字化再现的理论体系,充分拓宽各学科间的合作维度,将文化与科学技术充分融合,为承德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创新发展与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承德的数字化旅游体验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向[3]。
在技术内容层面上,要基于数字技术探索承德民俗文化的再现策略,通过PC端、手机App等对承德民俗文化进行数字化展示,并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承德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途径,以助力其传承与发展,实现承德民俗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二)再现实践——以《承德老街》为例
本文的实践部分以《承德老街》画作的数字化再现为例。马唯驰的《承德老街》集中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承德西大街的市井民生场面,通过对街区风貌、人物形象及活动场景的刻画,突出展示了承德地区的民俗文化。笔者与团队意在通过对该画作中的街区分布、人物特点等进行梳理和整合,对画作中的民俗内容进行三维动态复原和展示,从画面、声音、空间及交互的层面对其进行数字化再现。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积极与马唯驰及相关专家团队进行合作,梳理画作中承德民俗文化的内容及脉络,深挖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提高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深度,为后续的民俗文化数字化展现夯实基础,提供思路,以突出地域特色。同时,可从视觉叙事角度进行再创作。例如深入挖掘《承德老街》画作中所体现的各类民俗的典故,如锔瓷、木偶戏、捏江米人、滚元宵等,对其渊源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入研究,构建合理的展现逻辑,为其动态展现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结合网络资源与相关文献资料提取承德民俗文化的关键点,梳理资源结构,探索承德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下一步的数字化展现提供亮点支撑。例如深入挖掘《承德老街》中建筑布局形式产生的原因,为数字化场景的构建提供支撑,并为后期用户与老街场景进行VR交互体验打造亮点,让用户不仅可以沉浸式地体验老街的原始风貌,也可以深入与老街中的人物、活动等进行互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承德民俗文化。
再次,掌握时下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与范围,了解数字技术成果的特点和展现形式,充分结合设计学、历史学、心理学、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等进行交叉研究,对承德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再现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积极与历史学相关教授和专家进行交流,结合《承德老街》画作,挖掘承德民俗文化中可以提取的创作亮点,再结合设计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用户体验和感知的角度出发对老街进行数字化交互设计,增强民俗文化的虚拟现实体验。同时,也可以将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数字化再现设计中,使地方民俗文化能得以更好的传承。
最后,积极借助电脑PC端、手机App移动端、VR体验设备等对民俗文化数字化展现进行交互设计。对民俗文化作品的数字化展示,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同时,数字化的展示方式还可以将民俗文化的宣传覆盖城市的公共空间。例如将《承德老街》的数字化展示成果做成手机App,用户可以通过App中的不同触发点,了解不同人物、设施或场景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典故,从而拓展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深度;另外,可以在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提供VR体验设备,如VR眼镜等,使用户感受真实的清末民初老街场景,并使用户可以从声音、对话、活动等多方面与承德老街进行互动,加深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感知。
五、结语
关于承德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再现,在理论层面上,要依据当下的时代特征和承德的地方特色,运用不同学科中关于数字技术和民俗文化的理论内容,进行承德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再现与交互设计,为承德民俗文化的再现、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持;在实践层面上,依据数字技术传承承德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手机App、提供VR体验设备等方式实现承德民俗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这不仅对承德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同时还可以扩大文化宣传的覆盖面,激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使各时期积淀下来的民俗文化与当下承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战略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承德民俗文化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德.民族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与品牌建设:以承德为例[J].人民论坛,2012(17):168-169.
[2]王艳.數字化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7):54-55.
[3]谷阿靖.敦煌文化的数字化再现及旅游体验设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