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红色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运用研究

2021-03-04李美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红色文化

李美华

摘 要:红色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准。杭州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基因源远流长的城市,研究其运用红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路径,不仅可以弘扬红色文化,而且还能促进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关键词:杭州;红色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余杭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余杭区红色资源赋能’四史教育的内在机制与实践”(Yhsk21Z06)研究成果。

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积淀,是光荣传统的结晶,是伟大精神的凝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逐渐重视发挥城市红色文化建设的作用,重视运用红色文化来提高城市形象。当前,深入挖掘杭州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激活杭州红色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的功能,是生活在红色土地上的杭州人民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杭州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2021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因此,要充分用好紅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淬炼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智慧。杭州的红色历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程同频共振,中国共产党带领杭州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印迹深深烙刻在杭州的每一个角落,引人深思,催人奋进。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血肉,这些红色文化记忆是城市向前发展的灵魂。

杭州红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截至2019年,杭州现有386个红色资源点;截至2020年,杭州拥有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设施共320处。在这些资源中,不仅包括以实物、文献、场地等在内的物质形态文化资源,而且还包含了杭州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忠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不畏艰险、勇立潮头、乘风破浪等精神层面的文化资源。因此,要把握和利用好杭州红色文化资源这一优势,推动杭州城市形象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二、杭州利用红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实施路径

(一)区域联动,厚植杭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底蕴

2016年12月,杭州市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红色博物馆联盟,将遍布于杭州市13个区县(市)的红色博物馆联合起来,并通过“五送五进”的形式,将红色文化送进学校、社区、海创园、军(警)营、机关等。2021年,长三角红色博物馆合作联盟成立,聚合长三角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红色文化软实力。2020年,余杭区党史办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余杭全域红色资源联盟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成立余杭全域红色资源联盟,在推动余杭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21年,余杭区作为杭州革命老区正式发布了余杭区红色资源地图,规划展示了五条余杭区的红色文化线路:一是瞻仰旧址、追本溯源的初心之路,二是感念党恩、服务群众的传承之路,三是面向未来、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四是回顾历史、感悟文明的文化之路,五是寓茶于廉、宣扬廉政的清风之路。这五条线路实现了区域红色文化全覆盖,促进了余杭区区域形象的构建。为了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杭州人民在伟大征程中取得的历史成就,浙江省全力建设“五大高地”,杭州市积极联合各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繁荣杭州红色文化事业,彰显杭州红色底色,弘扬杭州红色精神,厚植杭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底蕴。

(二)形式创新,优化杭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格局

数字化助力杭州城市形象建设一直是杭州促进城市形象传播的一大特色。为红色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数字红色文化助推杭州城市形象的建设,可以极大地创新杭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格局。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西湖区推出了寻找西湖区大街小巷红色文化故事的融媒体互动活动,微博达人、抖音红人等自媒体工作者通过到红色基地采风,并拍成Vlog的形式带领人们重温红色历史;通过网络直播,带动人们追忆过往革命岁月;通过开展短视频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和书写红色记忆等活动,将线上打卡和线下开展实体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地展示西湖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正能量。利用多种形式传播杭州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宣传杭州的城市形象,是杭州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此外,杭州比较传统的红色文艺类作品,如歌剧《红船》、绍剧《秋之白华》、大型广播剧《红色沃土》等也走向了舞台,演绎着杭州的红色故事,诠释着杭州的红色精神,展现出了杭州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续写着新时代杭州红色文化的华章。

(三)渠道融合,打造杭州城市形象的红色名片

由于网络具有便捷性、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红色资源的传播渠道已经由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转为自媒体、微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网络已经成为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传播、推广的重要载体之一。报纸、广播、电视等作为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缺少互动性和整合性,在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内容为主要特点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逐渐朝着融合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构建融媒体平台是媒体形态自我更新和升级的时代选择。融媒体并不是将各种媒介渠道简单地进行叠加,而是从传统媒体合作拓展到全媒体合作,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融合起来,以满足受众多角度、多感官的媒体体验。利用融媒体传播杭州红色文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要充分利用融合媒体的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杭州城市形象中的红色元素,打造出杭州城市形象的红色名片。

三、杭州运用红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策略

(一)组建红色文化联盟,让城市形象“富”起来

应立足于杭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普查杭州红色文化门类,总结提炼杭州红色文化特色,摸清红色“家底”。对杭州市范围内的红色遗址、民间歌曲、文学作品等各类形态的红色资源进行真实、详细、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和保存,组建红色文化联盟工作组织,让红色文化联盟成为连接线上线下、沟通过去现在、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桥梁,综合运用红色文化来丰盈城市形象,让城市形象“富”起来。此外,还要建立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的杭州红色文化联盟运行机制,把杭州红色文化联盟建设融入从严治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红色文化联盟建设格局,形成推动杭州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城市形象建设的价值。

(二)探索红色数字赋能,让城市形象“动”起来

5G技术深入发展,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新时代,应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推动“泛终端”领域与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的空间位置不再拘泥于基地、场馆,而是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实现空间的转移。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红色文化场景的虚实转换,数字赋能城市红色文化传播,使红色文化在虚实交替与动静结合中代代传承,持续发光发热,能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促进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同时,体验者能够充分沉浸在红色精神的氛围之中,切身感受革命故事的真实性,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红色文化赋能城市形象塑造的自信心和公信力。

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方面,杭州市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调查、梳理、登记、建档,依托杭州数字化智能体系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并实现红色文化数字化成果的资源共享。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赋予了红色文化动态建构城市形象的效能,让城市形象“动”起来,不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建设红色人才队伍,让城市形象“活”起来

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杭州城市形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重点打造一支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的 “尖兵队”。汇聚杭州市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团队及革命纪念馆等多方人才资源,积极做好杭州城市形象建设工作,重视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史料,整合出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成果,用红色文化资源启迪智慧、武装头脑,并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素质精良的杭州城市形象塑造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杭州市委宣传部、党史教育办公室、党校、高校、科研院的优势,开展“杭州红色文化进基层”宣讲活动,奔赴各地各系统开展集中宣讲,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着力打造杭州红色文化阐释的“主力军”,强化红色文化服务城市形象塑造的现实功能,提高红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匹配度,在城市形象构建中注入红色血脉,让城市形象“活”起来。

(四)强化红色宣传引导,让城市形象“亮”起来

融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广泛地宣传与杭州城市形象塑造相关的红色主题作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杭州红色文化。同时,还可借助融媒体平台,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翔实的文字激发人们了解与学习杭州红色文化的兴趣,进而通过红色文化刷新人们对杭州的印象,多维度构建杭州城市形象,提升杭州城市形象的传播力、影响力。此外,要牢牢地抓住重要的宣传节点,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开展杭州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如在八一建军节时,杭州城市形象传播可联合新四军随军被服厂红色基地推出“新四军军服照”,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创意视频,并进行视频推送,吸引人们前来打卡。在重大节日开展有趣的红色文化活动,可以让红色地标成为热门的打卡地,使城市形象“亮”起来。

总而言之,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杭州红色文化文艺作品,讲好革命战争年代前辈英烈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有效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杭州城市形象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示范性。

參考文献:

[1]张群喜.开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提升中国城市文化精神[J].城市发展研究,2012(5):144-147.

[2]高天翊,吴智斌.浙江红色文化的区域形象塑造力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9):89-91.

[3]章湧.杭州:让“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力量源泉[J].杭州,2019(38):10-15.

[4]张承安.城市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红色文化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