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结合教好长课文
——五年级《父爱之舟》教学赏析

2021-03-03于瑞芳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慈母张老师父爱

○于瑞芳

部编版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许多课文的篇幅变长了。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玲湘认为,高年级中超过1100字的课文就算长课文。下面以张敏老师教学的《父爱之舟》为例,谈一谈如何教好部编版教材的长课文。

一、读好词与写好字相结合

在第一课时初始,张老师让学生完成预习单,把读好词和写好字作为语文学习的基本点和始发点,达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高年级关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与“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的目标。

读读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难读难懂的词语。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写写最想提醒读音的词语是 ,我打算带着大家读一读。最想提醒写好的字是 ,我会提醒大家注意 。学学摘录不懂的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师:请同学们打开预习单,(出示预习单)把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与同桌交流。

生:我想带领大家读“客栈”的“栈”。

生:我想带领大家读“蚕茧”的“蚕”。

师:请大家一起读这几个词语。(出示:客栈、蚕茧、高跷)

生:“毕”不要写成“华”,下面的“十”字的横要长一点,要能托住上面的“比”,竖要短。

生:“暑、煮、考”三个字,“老”字头下面的部件要写在“土”字的正下方。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几个字(出示:疼、糖、枕),撇要穿插和避让左边的部分,请大家在这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字,写在预习单上。

师:你又解决了哪些难懂的词语呢?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粜稻”的“粜”是卖出粮食的意思。

师:齐读这个词(出示:粜稻),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出示: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粜”是什么意思呢?

生:文中写到“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所以“粜稻”就是卖米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根据把米买进来的意思再创造一个字。这个字怎样写呢?

生:上面是“入”,下面是“米”。

师:(板书:籴)我们根据字的意思也能创造字了,大家课文预习得很充分。

预习单完成以后,张老师并未就此罢手,而是把难读、难懂和难写的字词进行了强化。一步一个脚印,将识字写字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落实了教育部回应《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时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更值得借鉴的是张老师让学生理解“粜”字的时候,创造猜想买米的“籴”字,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的神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从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课内与课内相结合

第一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请大家读这句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生:“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龟裂”说明母亲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钱,很辛苦。

师:“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这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就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慈母情深。下面,请大家默读第3、8、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哪几处细节打动了你?画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

第二课时:

师:《慈母情深》写了这样的场景(课件出示),《父爱之舟》写了这些场景(课件出示),同样写场景,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慈母情深》写“我”到工厂看到母亲瘦弱的背影,看到母亲直起背,看到母亲掏出钱的场景。《父爱之舟》写了很多事情中的场景。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将这些事情写到一篇文章中的呢?与同桌讨论交流。

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编排课文内容。《父爱之舟》是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主题下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第一篇课文是写无私的母爱的《慈母情深》,张老师执教《父爱之舟》时,把两篇课文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让学生描述场景和体会细节。用字里行间的母爱体会深切的父爱,有梯度地螺旋式上升进行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读悟能力。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第一课时:

师:第9自然段中你又画出哪些语句?

生:我读到“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时,脑海中浮现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诗句描绘的场景。

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请结合作者在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出示文章片段)

生:读完这一段,我知道了吴冠中的父亲在家里既当爹又当妈,把所有的时间和爱都给了孩子们。

第二课时:

师:我们看课后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能画出来吗?

生:表面上能画出来,但是浓浓的情感却画不出来。

师:其实你们已经有了诗人的情感。(出示:只恐双溪舴(zé)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文中的小舟也载不动浓浓的父爱,我们来改改这句词。

生:只恐破旧小渔船,载不动慈父爱。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内容丰富且情感真挚。在理解父亲“缝补棉被”这个细节和课后题目时,张老师引导学生链接耳熟能详的诗词——孟郊的《游子吟》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巧妙地让经典与当下链接,在两者之间铺路架桥,用它们来映衬、活化、深化学习主题和学生的阅读体验。诗熠熠生辉,文光彩夺目,引发学生对爱的深度思考,升华了主题,为学生书写父爱作了铺垫。同时,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语言精品会渐渐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也为课堂增添了文化色彩。

除此之外,本节课的教学还注重了课文与拓展资料的融合。张老师在导入环节出示了吴冠中的资料,尤其强调了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小桥、流水、小舟,为学生理解《父爱之舟》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作铺垫的同时,让学生感知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回忆起自己跟着父亲卖茧子,之后给自己买枇杷的第一个场景和父亲为了节省开支摇船送他报考、上学以及为他铺床、缝棉被等小小的细节时,张老师两次适时穿插了作者母亲常年卧病的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在吴冠中心里,父亲与母亲的形象是重叠在一起的,才会理解多年以后父亲仍频来入梦的原因。这种侧面烘托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为细读感悟文本起到了助推作用。

第二课时中,张老师将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作业:回忆一个场景,利用细节描写,表达父亲对你的关心。这样有利于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课堂中链接生活实践,学生涵咏得深、体味得切,将读书变用书,才能想得精密、理解得透彻、表达得准确。

四、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师:那时作者与你们一样大,如果你是小吴冠中,拿着家里凑来的钱去上学,心里会想什么呢?

生:拿着父亲凑来的钱我真想哭,那是父亲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是家里的吃饭钱。现在稻也粜了,猪也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家里人怎么办呢?

师:这是担忧呀!

生:父亲平时已节省到极点,现在因为我要缴学费,他一定更加节省,一家人的生活也肯定会更艰难,弟弟妹妹们也要受苦了。

师:这是愧疚呀!

生:家里这么艰难才凑够这些钱,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好好学,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师:这是感恩。作者说这是他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这“新滋味”中包含着担忧、愧疚、感动和感恩等复杂的情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请看课后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觉得能画出来吗?

生:表面上能画出来,但是浓浓的情感却画不出来。

师:那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任意选择一个场景,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父爱。

语文课程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张老师在本课执教中注重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以“如果你是……”的形式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写的训练。学生就是在这种语言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进而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张老师执教本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部编版教材编者的意图。从大处(语文要素)着眼,小处(字、词、句、段)着手,在一个个生活场景和细节中取舍得当,重点突出了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逛庙会”,避免了长课文教学阅读的碎片化和课文解读的标签化。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渗透式的融合,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和学习语文的快乐,习得了阅读方法,丰富了阅读经验,养成了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慈母张老师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慈母心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父爱如山
张老师喝茶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父爱的反复表达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