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焰与森林

2021-03-03沈远茗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赌徒茨威格弗洛伊德

沈远茗

精神分析理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主要包含潜意识、三重人格理论等,涉及人的欲望与理性矛盾冲突等问题。小说家茨威格利用这一理论创作了一批经典文学形象,作品中人物丰沛的情感、復杂的心理、异常的行为皆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暗合。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解读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探寻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一、潜在的指引力量:潜意识的支配

潜意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只“无形的手”悄然存在,给予人们指引,支配其行为活动。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变成有意识的潜意识是“无意识”,而这一种受压抑的意识往往与性有关。从这一角度出发挖掘人物的潜在心理,能够找到诸多契合之处,而且茨威格的名篇中有两位角色十分相似,那就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中的C太太与《马来狂人》中的医生。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中,大伙评判亨利哀太太生活不检点时,由于“我”为之辩白,C太太便通过反复的试探确认“我”的真实想法是否如此。这是一种潜意识中流露出来的矛盾心态:C太太听闻亨利哀太太的遭遇,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一名年轻赌徒而疯狂的二十四个小时,一方面既感到惭愧又暗藏按捺不住的倾诉欲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我”的肯定来间接为自己开脱,找到一些理由,以洗清徘徊在心头的罪恶感。同时,C太太的丈夫已经去世,她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的压抑状态,表面上称生活缺乏激情,去赌场“观赏”人们的千姿百态仅仅是为了寻求感官上的新奇刺激,然而,她行为的本质其实是由于内心深处对异性的陪伴、关怀和爱抚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企图以另一种方式填补生理欲望的空缺。在潜意识的驱动下,C太太与年轻人发生了关系,并且之后产生了想要与之私奔的疯狂想法。

而在《马来狂人》中,医生在向“我”叙述前便表现得吞吞吐吐,既犹豫又渴望倾吐的行为与C太太高度重合。小说中,在流落到亚洲热带丛林以后,他长期忍受着湿热的陌生环境、枯燥孤寂的生活,陷入了狂躁的情绪。因此,潜意识中的他渴望解放自己的孤寂,满足自身的欲望。有趣的是,他似乎有一种无意识的特殊“癖好”,即对高傲女性的偏爱:“我总是受那些惯于颐指气使的、厚颜无耻的女人的辖制。”在来到热带雨林之前,他为一个“冷若冰霜”的女人挪用公款,造成自己的流落;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潜意识心理,使他被前来秘密堕胎的贵妇所拥有的“冷若冰霜”特质吸引,心弦为之颤动。

受到长期压抑时,C太太初期的状态是表面平静下的波涛汹涌,而医生表现出更为显性的躁郁症状,两位角色在反应方式上有着隐性和显性的不同,潜意识中流露的心理却是相似的欲望。他们的行为都受潜意识的影响与支配,潜在意识不自觉地外化。

二、复杂的心理活动:本我、自我、超我的博弈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本能原始欲望的集中,它遵循“快乐原则”,不顾一切地寻求快感与满足;自我介于中间层,是现实原则下人格的正常状态;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它使人向善。茨威格笔下的人物往往具有不稳定的人格,本我、自我、超我处于激烈的相互摩擦、纠缠与拉扯的状态中,由此产生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中,C太太以“拯救”为初衷,行动的主要驱动力是超我“至善原则”的指引,她由于同情心而向年轻的赌徒伸出了援手。但在潜意识欲望悄然爆发、和年轻赌徒发生关系以后,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原始本能觉醒,对他有出于母性的爱怜,继而产生对异性的依恋,复杂的情感爱欲缠绕在一起,产生了畸形的、自以为激动人心的爱情和渴求,因此后来又想要随着本我的追求,以情人的身份与年轻赌徒私奔。至于她认为令人震颤的“完成使命一般”的成就感,不过是私欲满足后的托词,只是用来掩盖真实的欲望。

同样,《火烧火燎的秘密》中,马蒂尔德太太时常处于一种性欲蠢蠢欲动的状态里,她几乎被这股原始冲动控制。面对挑逗与劝诱,起初她是有理性的,与男爵保持一定距离,故作矜持,实际上内心已经潜藏欲望。随着男爵进一步的接触和“进攻”,她无法压抑本我的欲望,做出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冷落自己的孩子埃德加,悄悄享受着这秘密带来的快感,在被孩子发现、偷情不成后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但在最后,身为母亲的超我意识使她恢复理智。

正如前文提到的,《马来狂人》的医生显然对孤傲女子有着性幻想,傲慢的贵妇出现在自己面前并拒绝自己的提议时,隐藏在所谓“医生”身份外壳下的本我瞬间暴露无遗:“我要逼得她把态度放明朗点……来央求我。”既有愤恨,也有不满和欲望。这种企图让贵妇“央求”的心理折射出赤裸裸的征服欲和毫不掩饰的兽性,同时,被拒绝的失落因沾染上不怀好意的复仇意味,显得更加可怕。可以说,本我是潜伏在每个人脑海中的猛兽,仅需一个契机,便能伺机冲出,占据理性。在贵妇离开以后,医生突然醒悟到自己职业的本分,超我的谴责和内疚使他陷入更加狂躁的状态,并不顾一切地四处寻找那位夫人,想要给予其帮助。

三、火焰与森林:欲望与理性的交织

性本能并不能完全被压抑,即使是《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中的贞洁修女索菲娅,也在驰骋情场的妹妹海伦的诱惑下步入了情欲的世界。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原始的欲望,而当欲望控制理性,就像一粒火星的无意飞溅,整片森林就有燃烧的危险。因此,茨威格笔下的大多数人物在故事结局里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毁灭,要么得到救赎。

(一)平衡打破,偏执中自我迷失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由于童年父爱的缺位,女主人公对作家R先生产生了本能的畸形爱恋与不可遏制的向往之情。她成了R先生的窥视者和狂热崇拜者,密切地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寻找时机吸引他的注意,甚至几次牺牲自己的肉体来接触作家。她幻想着自己是作家心中独一无二的女人,能够有一天被认出身份,永久陪伴和依偎在R先生身旁。她虔诚地献上洁白的玫瑰花,有意无意地暗示着,却不知滥情的作家心里不曾有过一个准确的印象。一厢情愿的爱恋使她囿于自己的世界和欲望,深陷狂热迷乱的偏执情感中不可自拔。原始的本我激情吞噬一切理性,驱使她最终在绝望中走向自杀。

《马来狂人》中的医生、《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中的赌徒也是如此。医生在向“我”倾诉完事件始末后,怀抱著某种癫狂的情绪,随着贵妇的棺柩纵身跃入大海;赌徒在C太太的带领下前往教堂忏悔,短暂地恢复了正常的神智,然而本我的恶念最终战胜自我的理性力量,占据年轻人的全部身心,赌瘾中的他放弃了一切被拯救的可能。小说的结尾,这些角色都被非理性的情绪牢牢钳住灵魂,在难以自拔中走向自我的毁灭。

(二)幡然醒悟,理性回归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里,C太太的理性占了上风。当她在堕落的边缘将要坠下时,突然发现年轻赌徒没有在自我的献身中得到真正的救赎,所谓的忏悔只是谎言,她的幻梦在那一瞬间破碎,于是幸运地回归了正常的自我意识,将这段回忆尘封心底,直到向“我”倾吐。

《火烧火燎的秘密》中,孩子埃德加的出走使马蒂尔德太太重新意识到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她及时地从对公爵的爱欲与混乱的情感里走出来,“她从此只想属于他,属于她的孩子,放弃任何风流韵事的冒险经历,和一切欲念诀别”。本能的母性也能化为超我的道德力量,转换为理性状态下的母爱。

特殊情况下,代表理性的自我与代表道德的超我还能够完美融合,使人获得更深层次的救赎。《里昂的婚礼》中,一对未婚夫妻在监狱中重逢,真挚的爱唤醒了麻木的心灵,在庄严神圣中,所有人从容赴死,心中只剩下无畏与生命的满足。

文学伦理学的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指人的不受理性约束的意志,其动力来自于人的不同欲望,如性欲、食欲、求知欲等,在伦理学意义上,自由意志属于动物性本能的范畴。”哲学家尼采把“我欲”当作道德的基础,极力推崇体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结合的希腊悲剧精神,认为它与理性无关,全凭人的直觉。那么,欲望是否高于理性?自由意志与理性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吗?弗洛伊德认为,理性能够控制情欲,从茨威格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也赞同这一点。尽管他的笔下也有陷入偏执的迷途者,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够恢复理性的意识:这也是作为人所拥有的自我控制力。弗洛伊德说:“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也就是说,超我能够抑制本我,而自我的理性能够统领这两个非理性的人格。因此,欲望与理性之间能够达到平衡,而不是一旦火焰燃烧,森林便化为乌有。

四、结语

茨威格曾经在《象棋的故事》中写道:“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囿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无限。”尽管故事中的叙述者并非作者本身,读者也能从作品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偏好。茨威格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创作,吸引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多面,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特色。

在他的小说中,人的本能欲望无可避免,那危险的火焰藏在意识深处,时刻在燃烧。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纠缠,矛盾引起的焦虑、不安、愤怒等各种情感起伏,压抑与释放的张力,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决……这一切隐秘的心理都被作家挖掘与揭露出来,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茨威格一方面肯定人的性欲,挖掘深层心理,致力于揭秘人物行为背后隐秘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告诉人们,人类的灵魂会受情欲的摆弄,尽管它像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时时盘旋在人们的头脑,但不必逃避自己的本能,在自我意志下,理性最终能够回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赌徒茨威格弗洛伊德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赌徒和他的儿子
赌徒和他的儿子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