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咏茶诗词艺术风格与审美意境
2021-03-03张苏悦
张苏悦
唐宋时期咏茶诗出现并盛行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茶叶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饮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到了唐宋时期,饮茶逐渐成为文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茶叶大多种植于深山之中,同时茶叶本身的味道较为清单、略带苦味,这些特性与儒道思想暗合,并且早在晋代茶就成为部分地区的待客之物,有了淡薄宁静的意象。
《中兴书》中记载,陆纳在担任吴兴太守时期宴请谢安将军,陆纳欲以茶果待客,其侄子却认为茶果待客过于寒碜,便自作主张摆上大宴,在宾客走后,陆纳责备侄子破坏了他淡泊的操行。由此可见,早在晋代,茶叶就已经成为文人表明自身淡泊名利的载体。茶叶颇受文人青睐,文人在写诗作词时,经常通过咏赞茶叶来表明自身的志向与审美情趣。唐宋咏茶诗体现了诗词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体现了当时的茶文化,分析咏茶诗可以了解诗词作家的文人风骨及其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唐宋时期的文人风貌。
一、唐宋时期咏茶诗兴盛的社会背景
纵观我国古代咏茶诗的发展历程,咏茶诗在唐宋时期发展达到鼎盛,而茶叶之所以被唐宋文人青睐,被频频写入诗词作品,与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唐宋诗歌题材的重大抉择
饮茶文化在唐朝初期便已经出现繁荣之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饮茶诗词作品,《茶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唐宋时期饮茶文化、写作咏茶诗的发展。《茶经》系统地讲述了茶叶的起源、种植方法、器具制作、制作方式与饮茶器皿、饮茶方式,受到文人广泛关注。自此,茶叶在文人诗词作品中出现得更加频繁,出现了诸多咏茶佳作。唐朝咏茶诗大力咏叹自然意象,催生出“盛唐气象”,宋代的咏茶诗则突出茶叶的文化意境,审美含蓄内敛。
(二)“三教融合”的社會背景
唐宋时期政治、经济高度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宋文化呈现高度繁荣之态,儒教、佛教、道家文化都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佛教文化宣扬超脱世俗、自然清净的思想,儒家强调和谐中庸思想,道家倡导无为、清净自然的思想,尽管三教思想之间存在较多差异,但在唐宋时期三教呈现融合现象。而茶生长于深山,味道略苦,具备清净远淡的品性,因此茶叶与三教中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能够较好地将三教思想进行融合。因此,在唐宋的诗词作品中,文人经常通过咏赞茶叶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志趣,抒发自身的言行思想。
(三)“以俗为雅”的生活审美观念
唐宋年间,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盛行,文人深受禅宗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唐宋文人诗词也趋于世俗化和内敛化,逐渐形成了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在这样的审美观念影响下,生活中的事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茶叶在唐宋时期逐渐走进文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唐宋时期的人嗜茶。如《封氏闻见记》记载,当时佛教、禅宗推崇饮茶,而佛教在唐朝时期极为盛行,禅宗饮茶文化因此得以推广到文人群体中,被文人所接受。这样的饮茶文化在宋朝时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成为继酒之后宋代文人雅士待客的又一重要饮品。其次,唐宋时期在种茶、制茶、茶具、茶水等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唐代有陆羽编制的《茶经》,宋代有蔡襄的《茶录》等作品。再次,唐宋时期文人不仅喜爱饮茶,而且十分欣赏茶叶所蕴含的品格。唐宋文人时常写作咏茶诗,为日常饮茶生活增添情趣,唐宋文人的这一行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唐宋时期咏茶诗的发展及其特点
研究咏茶诗不难发现,唐代是咏茶诗最为繁荣的时期,进入宋代之后,咏茶诗继续繁荣与发展。
在唐朝,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且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在这一时期文人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且思想上较为开放,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也大多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艺术性。在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很多诗词作品将重点放在了茶叶本身,作诗描述茶叶的做法,称赞茶叶,或者是通过茶叶来表明自身的志向。唐代咏茶诗数量繁多,至今保留约1 000余首,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都是诗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不仅描述了茶叶的采摘与制作过程,还表明了诗人的志向。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进一步
丰富了咏茶诗。
宋代,咏茶诗进一步发展,相对于唐代的咏茶诗而言,宋代的咏茶诗词作品形式更为丰富,涉及绝句、律诗、回文诗、宫词等多种文体。在数量方面,宋代的咏茶诗至今留存的数量也多于唐代咏茶诗,不仅如此,我国熟悉的诗人,如欧阳修、苏轼等,都曾创作过咏茶诗。在诗词写作风格和手法方面,宋代诗词出现了以茶喻理的写作手法。以苏轼为例,苏轼十分爱饮茶,从诗词“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即可见饮茶是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即便是睡前,也要饮上一杯茶。苏轼虽然在文学领域造诣颇高,是宋代十分有名的文人,然而在文人十分重视出仕为官的宋代,苏轼的仕途却颇为坎坷,经历了数次政治斗争。苏轼支持改革,对于旧派的部分观点也颇为赞同,这导致新派与旧派都不喜与苏轼结交,都将苏轼视为异己,因此苏轼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在仕途抑郁不得志的人生中,苏轼喜欢通过饮茶来参悟人生道理,并将这些道理与饮茶日常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茶明志、抒发内心所思所想的目的。
三、唐代咏茶诗词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意境
(一)禅茶一味的禅境之美
在唐代,儒道佛三家思想均十分盛行,茶叶的种植环境及茶叶本身的味道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佛家思想的淡薄、道家思想的清净自然思想暗合,因此茶叶备受文人士子青睐。在唐朝的诗词中,茶叶与儒道佛思想相融合的咏茶诗数量非常多。唐代的许多文人雅士都抓住了禅与茶的这一契合点,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佳句,钱起所创作的诗句“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与赵莒茶宴》)就深刻体现了禅茶一味的意境。唐朝诗人爱好饮酒,饮茶也逐渐进入文人的日常生活,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开始将茶引入诗词,这对于推动茶在唐朝诗词中地位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唐朝的饮茶习惯及以茶作诗的习惯还延续到了宋代,对于宋代诗词风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白居易为例,白居易深受佛教影响,对于禅宗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白居易以香山居士自称,并接受了禅宗戒律仪式。白居易在研究禅宗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诗作,并经常写作咏茶诗来体现自身超然淡泊的生活品味,白居易曾写下“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重题》)的诗句,体现了他对茶陶冶人性情的观点,以及自身希望远离世俗烦恼、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情感,这样以茶品味人生、期待亲近自然的态度体现了禅茶一味的思想。
(二)茶性淡泊清心之美
在唐代,我国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做官或者有出仕做官的想法,然而大部分著名诗人仕途不顺,官场的失意导致他们失落情绪。面对仕途不顺的境遇时,部分诗人产生了归隐思想,并辞官隐居。在辞官隐居期间,由于茶叶生长于远山之中,远离世俗环境,诗人经常通过咏茶来表明自身辞官隐居的决心。例如,韦应物所作的诗歌《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在赞美茶的品格的同时,描述了茶能够陶冶人情操的作用。除此之外,这首诗也有另外一层含义,借助写茶来写人,诗人希望通过饮茶来陶冶情操,希望自己能够达到淡泊名利的心境。诗人对茶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的追求,诗人希望自身在世俗生活中能够保持内心的一方净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悠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四、宋代咏茶诗词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意境
(一)茶叶的清新怡人之美
茶叶经过唐代的发展,在宋代进一步发扬。在宋代,茶叶已经成为文人墨客聚会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以茶会友盛极一时,这一做法流传至今,成為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在宋代文人聚会中,茶与酒是不可或缺的饮品,茶、酒成为文人墨客作诗中的即兴创作的重要寄托。例如,苏轼的作品中就存在茶、酒并提或者以茶为主、兼顾美酒的诗词作品。“休对故人思故,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的《望江南》一诗创作于苏轼饮酒后、醉意朦胧之时,饮上新茗一口,清新之意瞬间涌上心头,在这样的状态下,苏轼通过咏茶表达了在大好年华不要辜负美酒、香茗的乐观豁达思想。
(二)人生诗意之美
在宋代,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与茶叶有关的诗词,诗词广为流传,茶叶这一饮品的流传范围不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在民间也逐渐流传开来。在宋代,无论是文人宴客还是市井待客,都离不开茶叶。在宋代时期,茶叶早已脱离于本身,成为精神上的象征,代表着清净自然、公正廉明等美好品质。
宋代的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返璞归真,关注个人真情实感的表达,而诗词作品的灵感来源主要基于生活,茶叶在宋代早已成为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而茶叶本身也体现着返璞归真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因此,宋代文人尤爱创作咏茶诗,通过咏茶诗来表明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乐趣。苏轼是宋代文人的代表,苏轼的咏茶诗中不乏表达出仕与归隐情绪的作品,出仕思想与隐居思想看似矛盾,但文人雅士擅长用对隐居山林、躬耕东坡的追求,来表达个人郁郁不得志的境遇,而茶叶既具有淡泊、自然之意,同时兼具公正廉明的含义。因此,茶叶能够很好地将出仕思想与归隐思想融合起来。苏轼创作了大量咏茶诗,不难看出苏轼将生活中的事物写入了诗中,使其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结语
茶叶是我国传统礼仪的重要代表,是人们待客不可或缺的物品。茶叶生长于远山,味道清淡、微苦的特点与传统儒道佛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成为诗人寄托思想、表达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并形成了我国历史悠长的饮茶文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