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的互为存在性

2021-03-03浦捷罗时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西化写意

浦捷 罗时通

摘 要:中国油画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绘画且又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言语,其中,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便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魅力。故而,以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二者为出发点,对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的互存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剖析,且结合中国油画家的具体个案进行分析论证,论述西化的中国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油画二者当代性的互存关系。

关键词:中国油画;西化;写意;互为存在性

一、借鉴西方绘画造型体系与美学观念,

形成中国油画语言特征西化

油画虽于明朝时便已传入中国,但真正扎根于本土却是20世纪的事。历经前人的学习与摸索,中国油画得以迅速成长并发展为如今既多元又丰富的语言状态。这种语言状态是受一定的西方影响所致的,中国油画也是西化的油画,而所谓的西化,笔者认为是指西方绘画造型体系与美学观念对中国油画语言特征的改变。

对于早期的中国油画,徐悲鸿、颜文梁等人运用西方造型体系中的古典写实技巧,强调物象的真实,主张严谨、规范、典雅,以及对事物的准确再现,比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颜文梁的《南湖旭日》等。他们在日后中国美术的教学中也是以此授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派写实体系成为这一时期的风向标,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当时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重视写生的功能,颜色沉稳、浑厚,尤其注重色彩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写生准确把握物体的色彩与形体,既严谨又结实,比如冯法祀的《投诉会》、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皆是苏派油画之迹。苏派油画可以说影响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油画取向。不可否认,欧洲古典主义油画体系与苏派油画体系对中国早期油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体化和全面化的,也是中国油画造型体系的文脉,为20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油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80年代开始,中国油画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油画进入蓬勃发展的非常时期。基于改革开放后有利的艺术空间和国际环境,中国油画走向多元化、个性化阶段,受西方现当代主義美学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中国油画家的思维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中国油画开始带有很强的思想性、革新性、社会性,并融入了社会反思,更多的流派风格与绘画方式得以解锁。浦捷、张恩利等致力于中国当代油画,尚扬、王怀庆等从以往的写实转向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可见,时至今日,中国油画创作与西方的造型体系与美学观念密切联系。虽然中国油画有本土化的一面,但也具有明显的西方特征。

二、以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为基础,

形成西方油画精神中国化

中国传统艺术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文化基础发展的源泉脉络,且以 “天人合一”观念为首推,喻为“意象”观的精神表现,即一种不脱离具体形象的主体化过程,将事物进行转化,传神写照并营造意境。对于中国油画而言,在其成长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绘画且又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言语。其中,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便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所蕴藏的写意精神也成为中国油画精神内涵的特质。

中国油画中的写意性最初呈现在林风眠、吴大羽、常玉、潘玉良等人的油画作品中,之后又有颇具影响力的吴冠中、董希文等人。从画面风格和形式上来看,真正意义上实现油画写意的当属吴冠中,他的油画样式与他对水墨画求变的创新是同步出现的,如作品《北国风光》,既体现着写意精神的内核,又再现了山河形色的外象,尽显文人气息和东方意蕴。而相较于吴冠中的写意山水油画而言,董希文的写意油画以人物为主,如《哈萨克牧羊女》。前者在作品中采用中国画的空间形式布局,后者融入敦煌壁画北魏时期的线条,以写意的方式描绘少数民族妇女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二位均在中国写意文化中进行了探索,对比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力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从而寻求绘画言语间的互通性。

正是基于老一辈艺术家们对中国油画的探索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油画写意的方式才逐渐多样化和丰富化。如尚扬的《董其昌计划》,融入了古代文字、图形、书法和现代图像;周长江的作品里运用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的阴阳理念,以及太极、古神话图形和古器皿纹样等符号。他们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图示要素运用到现代绘画的画面布局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精神浸透其中。中国油画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形式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国油画中对传统写意的表现已十分突出,油画艺术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呈现出中国油画写意性传统的独特一面。

三、二者的当代性互存

中国油画发展至今,既是西化的又是有中国传统的,正是基于此,二者的当代性是互存的。当代性,顾名思义,即以当代为“语境”和特征,笔者认为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时空概念,即时间上的当代性范畴;第二,当代性特征,即当代性思想、当代性元素、当代性言语;第三,当代处境,即生存的环境。

(一)时空概念

从语义上剖析,当代指当下身处的这个时代,中国油画即是当下时代的中国油画;从演进的角度剖析,即着眼于时间的横向推进,当代性指中国油画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时代性特点,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当下的社会现实背景。显然,时空概念下的当代性,其实质是时间上的定义,时间抽象意味的具体形象化是对当代性定义的一个重要概述,而时空概念下的当代性,也就是时间上的当代性。

中国油画发展到当下,从时间上的当代性范畴来看已经具备,这种当代性是包含着中国油画的西化和写意传统的。比如赵培智的油画作品,以当下新疆劳动人民为载体,表现地域风土人情,反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写意性语言。法国史学家伊波利特·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说:“每个艺术品背后都反映着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而赵培智的作品,正反映了作者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这样的一种状态显现,在中国油画创作中,属于当代写意油画的一个个案,是西化与写意传统结合的产物。故此,从时间范畴上来看,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二者在当代性的时空概念上是互存的。

(二)当代性特征

首先,在当代性思想上,当代画家的思维方式与角度多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切实问题与现象为切入点,同时注重个人言语表达和经验感受,思考的方向与力度更加实体化,感受方式贴近现实。譬如社会心理因素、生存空间、视觉文化等的变化,它促使了画家个人情感思绪与社会现实之间真实关系的照映与对接,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画家的思维观念和情感寄托,从而导致画家作品背后思想观念的当代性得以改变。比如浦捷的“柠檬黄”系列作品,表达了画家对时代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这种表现形式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半抽象视觉真实关系,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和思想性。其次,在当代性元素上,中国油画所呈现元素的丰富性是前所未有的,涵盖了当下人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大大延伸和突破了传统作品的界线和领域,不仅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也体现着文明结晶带来的独特视觉效果,使画面呈现强烈的当代感。最后,在当代性言语上,中国油画更多地突破了传统言语的规则,在本体语言的探索与求变中大量借鉴和学习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并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形成符合当代人视觉经验的当代性言语。如在浦捷作品《宠物Nr.5》中,画家打破传统绘画语言的内容与形式规则,大胆借鉴和学习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且融入个人视角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充满东方情调和韵律的形式美感,即在当代语境中创新传统油画技法与形式,形成个人化的当代性言语。

(三)当代处境

时至今日,西方当代艺术的演变推进,加速了当代艺术思潮的更新,中国油画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处境。

面对本土,中国油画在受西方现当代主义的影响下,呈现既多元又丰富的语言状态,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家不在盲目跟随西方流行的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而是更多地以当代人的视角去挖掘深层次的东方文化底蕴,呈现以西方油画特质和媒材特性为原材料的中国本土化属性。显然,这形成了东西方艺术的对话,也是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显现。但中国油画自身言语的丰富性和当代性仍然受西方影响严重,中国油画语言的原创性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存空间依然狭窄。

面对国际,中国油画呈现的民族艺术魅力,使中国油画的当代性特征呈现出独特性,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特别的艺术魅力正来自中国油画自身独特的当代性特征。但在东西方艺术交汇中,中国油画写意性的语言和特质影响力不足,甚至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这导致中国油画的写意性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且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油画在国际艺术形式的强烈冲击下,如何成就中国油画的独特性并拥有话语权,成为当前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相互存在,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表现,是中国油画的特质,是在对西方油画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吸收、借鉴、探索、发展中产生的。中国油画是一种有着鲜明民族性和精神性的艺术言语。正是基于此,中国油画既体现着西方的油画语言特质,又浸透着写意传统的文化精神;既是西化的中国油画,又是传统的中国油画,更是当代油画的中国制造和中国表达,传递着中国本土艺术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浦捷.为什么是当代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浦捷,硕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艺术研究。

罗时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水墨与当代油画。

猜你喜欢

西化写意
传统武术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语文课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
论中国文化的顽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