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材料成为科学探究的翅膀
2021-03-02孙春燕
孙春燕
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探究式学习是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探究式学习以科学问题为核心,以材料为载体,以观察、实验等为手段,在实证的基础上思考推理,从而构建出科学概念。科学探究不仅离不开材料,而且需要有效的材料。科学材料的设计与准备不能随意,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策略。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设计。
一、新颖有趣,催生探究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趣味性是科学材料设计的原则之一,如果材料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探究活动的开展势必受到影响。学生只有对材料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利用材料展开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材料应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
在选择科学材料时,要避免材料的单一,力求颜色、形状多样。例如,“肌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两个制作与体验活动,分别是做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同时,笔者给学生准备了精致的制作材料,这引发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制作欲望,催生了学生的探究动力,他们积极动手制作模型,通过操作观察手臂和膝关节的运动,从而对肌肉的功能和骨骼运动的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源于生活,就地取材
现在还有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任的,多数教师都不愿教科学,原因在于实验材料的准备耗时费力。一些专职教师也经常抱怨:“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整理太麻烦了,有些材料仪器室中还找不到。” 要解决这一难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学校配备专职实验室管理员,为科学教师做好器材准备工作。但是,在无法配备实验管理员的情况下,还是得教师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笔者在准备实验探究材料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培养小助手,请学生帮忙,帮助笔者到实验室领取、整理、归还材料。二是就地取材,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一些探究材料,将材料携带到课堂中。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基于生活就地取材,既减少了材料准备的麻烦,又有助于科学探究,而且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构严谨,促进探究
科学知识的习得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材料是探究的支架,其最大价值在于促进探究。促进探究的材料必须具有结构性,有结构性的材料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有利于學生的操作,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材料的设计必须遵循结构性原则,而不得有任何的随意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保材料的结构严谨,为学生的探究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在设计探究材料时,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材料呈现的顺序,都做到精心斟酌,既要避免对学生的探究造成干扰,又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既要操作简便,又要助推思维。例如,“研究磁铁”是一节实验探究课,该课有较多的实验,笔者对实验中的大量材料都进行有顺序的呈现,在完成一项探究任务后,及时将材料收起来。
四、层次递进,培养思维
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是人善于思考的标志。科学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它是借助于可行的科学实践,逐步培养并建立起的具有现实价值的思维。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逻辑性、建构性等特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思维可以促进科学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因此,培养科学思维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设计的材料应当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保障科学探究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逐步揭示科学概念,发现理性规律。例如,在“电磁铁”一课中,笔者先给学生提供了一节电池、一颗铁钉、一根导线和一些大头针,让学生动手做一个电磁铁并尝试吸铁。接着,笔者再多给学生两节电池,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电池的数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层次递进的材料不仅让教学思路更清晰,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