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
2021-03-02陈兆飞
陈兆飞
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有一种技能化、工具化的教学倾向。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培育,于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不到快乐,因此对音乐的兴趣大打折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性,笔者在实践中构建快乐音乐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设快乐的情境
快乐氛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音乐教学内容的特质等,运用聆听、演唱、表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轻松的氛围犹如一个磁场,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之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森林与小鸟》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宁静的大森林,给课堂学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自身和班级部分学生学习长笛的优势,吹奏、演绎了歌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森林的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森林中的小鸟的鸣叫声。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不再是一种概念式、说教式的体验,而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对学生来说,快乐地学习音乐不仅是一种技术性学习,更是文化性、精神性的学习。在快乐地学习音乐时,音乐能唤醒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与音乐形成心灵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快乐情境犹如一把扶梯,能引导学生步入抽象的音乐之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快乐情境犹如一个磁场,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中。
二、生成快乐的智慧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自由而快乐的情绪中,头脑才能吸取知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成正比。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不仅注重营造外在的快乐氛围,还注重培育学生内在的快乐智慧。
美国音乐学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例如,在教学音乐作品《阿西里西》时,笔者让学生围成圆圈跳舞,在简单的舞蹈动作上增添击鼓动作。由于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波动起伏较大,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运用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来引导学生唱准音乐的旋律,从而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这样,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海洋。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学生不仅仅用耳朵感受,还用整个身体进行感受、体验。显然,学生的音乐学习体现为一种快乐智慧,一种基于学生对自我认知的音乐学习智慧。
三、释放快乐的潜质
在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质。生活实践是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的源泉,音乐教学不能过早地将学生带到竞技怪圈中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畅想欲望,将音乐与学生的活动、生活相连接,将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连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音乐教学应当以快乐教學为主,学生的音乐学习应当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音乐教学应当寓教于乐。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视野出发,音乐教学应当将器乐、舞蹈、唱歌等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式、整体性的音乐教学。例如,在教学《凤阳花鼓》一首歌时,笔者让学生用罐头盒、易拉罐、塑料瓶等材料自制简易的小鼓、小锣,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进行伴奏。随着音乐学习的深入,学生不仅用自制的乐器模仿花鼓进行伴奏,他们还运用笔者课前排练的舞蹈,边奏边舞。歌与舞的相互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民间歌舞的特点,体验到民间歌舞的风格。
音乐的快乐教学,应当指向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想,放飞学生心灵。构建快乐的音乐课堂,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教师要致力于创设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情境,发掘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潜质,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指数。放飞生命、放飞快乐,应当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至真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