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灵活语用

2021-03-02韩云

江西教育C 2021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韩云

摘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笔者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以单元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为指引,让学生行走于优秀的表达之间,捕捉文本言语的精妙,体会文本表达的匠心,感受意境创设的唯美,生发积极丰富的想象,在深度阅读、细化品味、体验感悟中灵活语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本语言  灵活语用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意味着“发展学生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大使命之一。

一、体悟文本语言的精妙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重理解轻表达,重感悟轻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熏陶,表达能力难以提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堂,既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要发展学生灵活语用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细读。唯有重视语言表达的形式,发现语言表达的精妙,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积极迁移、主动内化、追求创新。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在描写松鼠的外形时,有“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一句。这句中的“衬”用得很不一般,值得细细品味。笔者先让学生思考“衬上”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换词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厘清脸和尾巴的主次关系。学生在讨论中先后换成“加上”“配上”等词,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接着,笔者让学生通过换词对比,讨论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悟到正是这些生动的表达,才让枯燥的说明类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产生创新表达的动机。教师带领学生发现优秀文学作品中看似平常的语言表达,带着学生细细品味,发现其中的魅力和智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语言文字,并在主动实践中体会、把握文字表达的规律,形成较强的语用能力。

二、感受文本表达的匠心

每个优秀的作家对语言表达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文本中出现的宝贵资源,引导学生在反复揣摩、比较中感受文本表达的匠心,在欣赏作者言语智慧的同时,生发智慧表达、严谨表达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另外,文章中的一些语段,也是需要加以品析的地方。如《太阳》一课以后羿射日的传说开篇,《松鼠》以细腻的外形描写开篇,习作例文《鲸》以做比较、举例子的方式描绘出鲸的体形之大,这样的开篇方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兴致盎然地继续读下去。在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阅读时,教师要立足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品读文本中独具匠心的文字,引导学生在细细品味中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语言表达、写句构段、谋篇布局都有好处。

三、体会文本意境的唯美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汉字通过一定的组合,便能创设出唯美的意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例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有表达互帮互助、同甘共苦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读着这样的文字,每个人的心底都会生出一种意境,心底荡漾起层层情感的波澜。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也不例外,隽永的文字营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意境。在和学生一同徜徉于优秀作品的字里行间时,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富有意境的描写,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发展语用能力。例如,《松鼠》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一系列的动词,给我们描绘出松鼠搭窝时的画面,通过“窝口朝上、端端正正、狭窄、勉强进出”让我們读到松鼠的智慧。这样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知语言的魅力,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善于立足这个例子去设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优秀的表达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展开积极丰富的想象

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表达的同时,也会给读者留下一些回味的空间。这些表达留白,言虽尽但意幽远,是教师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发展丰富想象力的抓手。当学生渐渐走近作者,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他们就能积极表达,在扎实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历练自己的语用能力。

例如,《松鼠》一课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松鼠警惕性极高、动作极灵活的特点,在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各种画面,如“冬天来了,一只松鼠正在温暖的小窝里睡觉,忽然,几根树枝发出了一点响声……”,还可以仿照上文,将文中的句子写具体。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讨论本自然段中“蛰伏不动”的动物到底是谁,这句话有无语病。这样基于文本的思考、想象和联想,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大有裨益。另外,基于文本内容的续写、仿写也是很好的练笔方式。例如,在学习了《松鼠》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写一写警惕性很高的猫,学生有了例文的参照,写起来就会很顺畅。有学生这样写道:猫是一种警觉性较高的动物,只要有人从它身边走过,或者触碰一下它的身体,它就会立即昂起脑袋,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仔细感受当前的危险系数的高低。它如果感觉到你不友好,就会在片刻之间弓起身子,远远地跑开或者跳到高处……

总之,在跟学生一起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渗透人文关怀、提高学生修养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语用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边读边思考,边感悟边运用,这样的“阅读+语用”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立足文本、运用文本、发挥想象,提高语文的读写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肖玉琳.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3]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

[4]章莉.走向深度学习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