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1-03-02熊淑晨刘艳梅

关键词:冰冻B型淋巴瘤

岳 娜,叶 明,熊淑晨,刘艳梅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 830000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04%~1.1%,占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足3%[1]。该肿瘤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疾病进展较快,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为乳腺癌,且由于冰冻切片的常规使用、粗针穿刺诊断比例的日益增高,原发乳腺的淋巴瘤仍然是乳腺病理诊断的难点。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是PBL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2]。本文收集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的PB-DLBCL 24例,对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原位杂交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Wiseman和Liao提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诊断标准[3],收集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PB-DLBCL病例24例。24例均为女性,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52.4岁,中位患病年龄为48.5岁,其中年龄≤60岁者17例,>60岁者7例。24例患者中汉族20例、维吾尔族3例、回族1例。全部患者均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肿物位于右乳者8例,位于左乳者14例(其中1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双乳者2例。肿块直径1.5~9.5 cm,平均直径3.8 cm。影像检查均提示乳腺癌可能。取病变组织送检,11例仅行粗针穿刺,5例肿块切除后行常规病检,8例行术中冰冻切片,8例中2例术前行粗针穿刺,1例冰冻切片诊断后行乳腺单纯切除术,1例冰冻切片诊断后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参照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其中临床分期Ⅰ~Ⅱ期者16例,Ⅳ期8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者15例,2~3分者7例,4~5分者2例。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所有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DAB显色。一抗抗体包括:AE1/AE3、CD20、PAX-5、CD3、CD5、CD10、Bcl-6、MUM-1、CD23、Bcl-2、MPO、Syn、CgA及Ki-67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具体操作依照说明书进行,以PBS代替一抗为空白对照,以已知相应标记阳性的淋巴组织为阳性对照。

1.3 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

用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针对EBER的肽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桥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DIG-HRP),DAB-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系统。EBER原位杂交染色试剂盒购自荷兰PanPath公司,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选取已知EBER阳性的鼻咽癌组织为阳性对照,以PBS缓冲液代替地高辛标记的EBER-RNA探针为阴性对照。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4例PB-DLBCL标本中11例为穿刺标本,13例为手术标本,24例中8例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13例手术标本大体观察肿物呈圆形、卵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界限尚清,但均未见明显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中等或质地韧,部分肿瘤组织细腻呈鱼肉状,2例合并出血。肿物最大径为1.5~5 cm。

2.2 病理学检查

8例冰冻切片(图1A、1B)、11例穿刺切片(图1C、1D)及5例常规切片(图1E),镜下正常乳腺小叶结构破坏、腺泡萎缩(图1A、1B),乳腺小叶内、导管周围(图1E)及脂肪组织内,中等大小至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与周边残存正常乳腺组织分界不清,部分肿瘤细胞在纤维组织间呈“列兵样”排列,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形态相似。穿刺切片中,细胞易受到挤压、变形,呈梭形(图1C、1D),其中可见萎缩的腺泡。高倍镜下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核呈空泡状,可见1~2个核仁,胞质较少,易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部分肿瘤细胞伴浆细胞样分化。

A:乳腺小叶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于小叶内(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400);B:乳腺导管周围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细胞形态不规则(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400);C: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受到挤压(苏木精-伊红染色,×100);D:穿刺活检组织中小叶腺泡萎缩(苏木精-伊红染色,×400);E:乳腺导管周围中等大小至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苏木精-伊红染色,×400);F:肿瘤细胞CD20胞膜着色(EnVision法,×400)图1 PB-DLBCL组织形态学表现Fig.1 Hist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B-DLBCL

2.3 免疫表型

24例中AE1/AE3、CD3、Syn、CgA均阴性,CD20(图1F)、PAX-5均阳性。CD5阳性者3例,Bcl-2阳性者14例,CD10阳性者7例,Bcl-6阳性者13例,MUM-1阳性者19例,Ki-67阳性率在70%~95%。根据Hans分型,24例中生发中心型(GCB型)7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17例。

2.4 EBER原位杂交

本组24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

2.5 病理诊断

穿刺和冰冻标本各1例首次诊断考虑为浸润性乳腺癌,加做第2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最终确诊;余10例穿刺和12例手术标本均考虑到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符合乳腺DLBCL诊断。

2.6 治疗及随访

乳腺改良根治术/单纯切除术+RCHOP方案2例(其中1例行鞘内注射),局部肿物切除+CHOP方案8例(其中2例行鞘内注射,1例行局部放疗,4例联合美罗华治疗);穿刺+CHOP方案6例(其中3例行鞘内注射,1例行局部放疗,2例联合美罗华治疗),仅行局部肿物切除4例,仅行穿刺确诊4例。随访终止于2019年11月30日,其中失访6例,因DLBCL死亡7例。随访时间18~125个月,11例伴全身广泛淋巴结转移,2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2例原位复发,1例出现肝、肺转移。生存时间2~11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图2)。

图2 PB-DLBCL患者总体生存曲线(n=24)Fig.2 Overall survival curve of PB-DLBCL(n=24)

2.7 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单因素生存分析:Ann Arbor分期:Ⅰ~Ⅱ期组预后优于Ⅲ~Ⅳ期组(P=0.006)(图3);患者的年龄、民族、肿瘤发生部位、Hans分型、IPI、CD5蛋白表达、CD10蛋白表达、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Ki-67指数与患者预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关系。

图3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n=16)与Ⅲ~Ⅳ期(n=8)患者生存曲线(P=0.006)Fig.3 Survival curve of patients with Ann Arbor stage Ⅰ-Ⅱ(n=16) and Ⅲ-Ⅳ(n=8)(P=0.006)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本组数据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未显示与PB-DLBCL生存状态的相关因素,可能与本组病例数量较少、失访率较高有关。

3 讨论

乳腺DLBCL可以是原发也可以是继发,无论原发还是继发该肿瘤均少见,根据Wiseman和Liao提出的判断标准[3]:肿瘤病灶周围可见残存正常乳腺组织,无其他组织或器官淋巴瘤病史,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广泛侵袭性病变,本组研究中24例均为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

PB-DLBCL各年龄段均可以发生,但主要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男性患者少见,本组24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4岁(28~81岁),中位患病年龄48.5岁,其中年龄≤60岁者17例,>60岁者7例。患者均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58.3%发生于左侧乳腺(14/24),与以往报道肿瘤好发于右侧乳腺有所不同[4]。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乳腺专科检查、钼靶、B超等均无特征性改变,术前极易误诊为乳腺癌。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可围绕乳腺小叶或导管浸润,乳腺间质常出现硬化,瘤细胞或呈单行“列兵样”排列,或呈腺泡样、靶环样排列[5],粗针穿刺组织中细胞容易受到挤压而变形,冰冻切片时细胞形态易受冰冻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因此在乳腺穿刺活检及冰冻切片快速诊断时要保持警惕,考虑到有DLBCL的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有: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伴髓样特征的浸润性癌、IgG4相关硬化性乳腺炎、其他类型淋巴瘤等。

DLBCL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分为GCB和non-GCB两个亚型。相关研究[5]表明,PB-DLBCL肿瘤细胞常常表达CD10和Bcl-6,免疫表型多为GCB亚型,本研究根据Hans分型,24例中GCB型7例,non-GCB型17例,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可能与该肿瘤发生率较低、纳入本研究的例数较少,存在数据偏倚有关。

研究显示[6-7],约5%~10%的DLBCL表达CD5,原发CD5阳性的DLBCL多为女性,平均年龄>65岁,临床分期多为晚期,常累及骨髓,80%以上Hans分型属于non-GCB型,中位生存期短,约12%的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本组3例CD5阳性,阳性率12.5%,比文献报道稍高。3位患者中位年龄51岁(年龄范围39~58岁),较文献报道稍年轻。3例均不表达CD10蛋白,而表达MUM-1蛋白,Hans分型均为non-GCB型。Ann Arbor临床分期均为Ⅰ~Ⅱ期,1例行穿刺,1例行穿刺及术中冰冻,1例行术中冰冻及乳腺改良根治术,确诊后均行RCHOP+鞘内注射,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病情稳定。但本组2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CD5阳性和CD5阴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209),可能与本组CD5阳性病例数较少有关。

研究发现约8%~11.4% DLBCL病例伴EB病毒感染,EBER阳性DLBCL患者年龄较大、临床分期晚,多为non-GCB型,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8]。EB病毒感染状态与PB-DLBCL的病因及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报道较少,Yoshida等[9]和张静等[10]分别对10例和12例PB-DLBCL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组24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也均为阴性,可能因为病例数较少,需要收集更多的病例观察总结。

PB-DLBCL的治疗多以化疗(CHOP或R-CHOP方案为主)联合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加之冰冻切片和粗针穿刺诊断比例的增加,PB-DLBCL的准确诊断依然具有挑战性,需要病理医师考虑到该疾病的可能性,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检测最终确诊。

猜你喜欢

冰冻B型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冰冻太阳光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验 血
冰冻的梦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冰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