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康复效果的最佳护理证据总结及实证研究
2021-03-02冯柳刘丹
冯 柳 刘 丹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下呼吸道弥漫性炎性肺间质疾病,具有起病隐匿、诊断困难、进行性加重等特点[1]。多发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六七十岁老人,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气急、双下肺吸气性爆裂音、干咳少痰等症状,晚期可出现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的右心衰竭体征[2]。目前,IPF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现有资料,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无有效的治疗靶点,治疗措施尚不能改变其病程和转归[3]。患者肺功能受损以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且呈逐年加重,大多患者3~5年内死于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据文献报道[5],IPF患者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2~4年,5年内存活率仅为30%~5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以及欧洲呼吸学会共同制定的IPF诊疗指南中指出,使用肺康复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6]。因此,IPF患者肺康复护理干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临床护理以及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中亟待解决的护理重点之一[7]。基于此,我院将循证护理下最佳护理证据总结应用于IPF患者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IPF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IPF中西医诊断标准[8]并确诊;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交流;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急性间质性肺炎或晚期且病情危重;合并其他严重心肾重要脏器疾病;有精神疾病史,无法正常交流;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50~81岁,平均(57.35±4.24)岁;病程2~10年,平均(3.56±1.34)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51~82岁,平均(58.24±3.16)岁;病程2~9年,平均(4.24±0.4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效果最佳护理证据应用干预。
1.2.1成立最佳证据总结小组 选取1名护士长及5名护理专科护士组成IPF肺康复最佳证据总结小组,并由肺康复专家为小组顾问。小组成员以中文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康复”“循证理论”等;以英文关键词“IPF”“rehabilitation”“pulmonary function”“best evidence”等进行全面检索PubMed、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全球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RNAO及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经分析归纳后形成IPF患者肺康复护理方案,内容包括合理氧疗、运动肺康复、营养支持、中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等方面,并将最佳证据总结实证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1.2.2IPF患者肺康复护理最佳证据总结实施 根据长期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最新护理指南制定IPF患者肺康复护理方案,主要从问题确定、证据检索、文献纳入和排除、制定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过程等方面总结证据,并实施应用于临床中(见表1)。
表1 IPF患者肺康复护理最佳证据总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主要指标包括肺总量(TLC)、肺活量(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采用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量表[9]对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症状、活动、日常生活影响3个维度,共7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5分,分值越低表明影响越小,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康复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0]。其中活动能力增加,咳嗽次数减少,咳嗽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为有效;呼吸困难和咳嗽增加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的比较 n(%)
3 讨论
IPF是以肺泡结构紊乱和弥漫性肺泡炎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性肺间质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肺泡腔,造成肺纤维化和肺泡间隔增厚。该病发病隐匿,多见于50~70岁,男性、吸烟者居多,占间质性肺病总体的65%左右。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等症状[11]。目前,IPF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等有关。肺功能受损以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预后不良,早期患者即使对激素治疗有效,其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IPF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有关IPF诊断和治疗因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明确而存在许多争议[13]。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等协会联合制定了IPF诊疗循证医学指南,推荐IPF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肺康复护理干预[14]。
研究表明[15],IPF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其中肺功能和肺康复锻炼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患者康复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对疾病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及肺康复锻炼。肺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减轻IP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程,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负担。研究显示,IPF患者对所有抗炎药物以及细胞毒药物均缺乏较好疗效[16]。因此,IPF患者肺康复是获取良好预后的重要护理干预之一。
本研究将循证护理下最佳护理证据总结应用于IPF患者患者肺康复护理中,通过检索文献经分析归纳后形成IPF患者肺康复护理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合理氧疗、运动肺康复、营养支持等,并将最佳证据总结实证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TLC、VC、DLCO指标均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康复效果最佳护理证据应用干预可有效提升IPF患者肺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