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细作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021-03-02陈之为,石杰

中国外汇 2021年19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要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离不开金融支持这一重要环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陈之为对话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杰,探讨金融机构如何积极担当作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中奏好金融乐章,为实现“30·60目标”贡献力量。

主持人

陈之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

嘉 宾

石杰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陈之为: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得到快速发展,“30·60目标”则对绿色金融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在您看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

石杰:当前,我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具体而言,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绿色发展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进行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决策机制以及相应的执行、监督机制,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流程,加强绿色信贷政策和组织保障,着力产品研发创新,注重绿色团队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

第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契合客户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体系还没有与碳足迹挂钩,碳市场的对外开放度还很低。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新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积极开展政策和市场研究,加强与监管部门、绿色金融国际组织、行业协会、银行同业等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绿色金融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升自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等。在传统绿色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能效融资、环境权益类抵/质押、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拓宽绿色金融的服务范围。

第三,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引导转型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转型风险对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日益凸显,但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一风险,普遍缺乏对气候转型风险的前瞻性判断,也未建立起风险防范机制。对此,商业银行应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全流程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引导产业良性转型、有序发展。一是顺势而为,但不盲目跟风。碳中和是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对金融机构而言,危与机并存,要充分识别转型风险。二是强化风控,确保行稳致远。风险、产品和客群部门要躬身入局,识别行业风险、客户风险和业务风险,制定优化授信和业务的策略。三是预判风险,及时调整策略。加强行业研究,关注技术迭代及政策环境风险,动态调整准入行业、准入客户和准入项目。四是小心求证,先试点再推广。业务模式创新要确保风险可控,循序渐进地推广成熟模式和开展创新;要分段试点,避免扎堆爆雷行业。五是优中选优,坚持好主体、好项目。聚焦行业头部企业和优质企业的优质项目,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新增绿色融资保持良好质量。

陈之为:正如您所说,碳中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危与机并存。金融机构既是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又是绿色低碳转型的践行者。请您具体谈谈,如何看待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石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是对我国经济社会体系的根本改变。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也在研究制定适应最新发展形势的监管政策。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2021年3月,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绿色信贷自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从发展绿色信贷业务、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等方面,对本行绿色信贷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重点突出本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贷风险管理,做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将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

在加强考核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格外关注发展绿色金融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如传统电力、煤炭、钢铁等减排大户将面临较大的转型危机,部分国有煤炭企业2020年就出现了债务危机。这为市场敲响了警钟。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的估算,在碳中和过程中,我国煤电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在10年内可能会上升到20%以上,其他高碳行业的贷款违约率也可能会大幅上升。作为产业链最长的行业之一的汽车行业,燃油车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产能的迅猛发展态势之下面临生存危机。目前全球汽车企业市值排在前五的,仅有丰田一家主业为燃油汽车的企业,其余皆为后起之秀的电动汽车。综上可见,需要对气候转型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有所准备、主动防范。

但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也会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估算,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GDP的2.5%。这将给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参与相关行业发展的机遇。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在实体经济层面必须加速推动电力、交通、建筑和工业的大规模去碳化,从而可为金融机构参与相关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以清洁能源行业为例,每年可直接带动新增资金量将达到7000亿—8000亿元。二是参与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机遇。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主体将越来越多,碳汇价格也呈稳步上升之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成交额已达104亿元,且呈迅速增长趋势。各地碳交易所纷纷出台措施,扶持绿色项目融资,带来大量开户、清算、结算、托管等业务需求。三是支持中小、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我国户用光伏规模累计超过150万户,各地已出台明确政策支持民营中小、小微企业参与光伏扶贫以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展。在山东、江苏等户用光伏大省,一般工商业、户用光伏贷款、光伏扶贫贷款等分布式合作模式日趋成熟,机遇广阔。四是参与境外业务合作的机遇。截至2020年年底,中央企业的境外单位达9000多家,分布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超过7万亿元,年创利达1000亿元。这其中,存在大量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技改转型等项目机会。在境外清洁能源等绿色项目低成本融资、实现绿色项目应收账款出表、解决清洁能源上游设备端资金回笼、境外绿色项目资金避险增值,以及为客户提供境外绿色项目信息等领域,金融机构与企业客户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陈之为:人民银行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其中,“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是“五大支柱”之一。各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因地制宜的探索。请您介绍一下民生银行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实践?

石杰:民生银行一直高度关注和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2008年首次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在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经营评估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秉持“峰和民生,与客共生”的双碳责任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绿色资金可获得性,增强绿色投融资效率,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在ESG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客户需求做出分析研判,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方案。通过调研发现,产业客户存在大量的绿色金融业务需求:在生产方面,存在扩大产能、并购整合、电源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需求;在交易方面,存在碳汇交易、碳权交易等需求;在生态方面,存在上下游协同发展、减少无效环节等需求;在运营方面,存在低碳运营、减能降耗和线上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等需求。

基于客户在以上四个维度的迫切需求,民生银行打造了一整套绿色金融产品方案,旨在聚力低碳发展,赋能绿色金融。2021年4月25日,民生银行正式发布了“峰和”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方案,从绿投通、绿融通、绿链通、绿营通四个方面配置产品服务方案,解决客户需求小痛点,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绿投通”产品主要解决生产环节的“痛点”,满足绿色产业客户在扩大产能中“投”的需求;“绿融通”产品主要服务交易环节的“甜点”,帮助绿色产业客户盘活和变现自身资产,满足“融”的需求,提高资金管理运用效率;“绿链通”产品主要疏通生态环节的堵点,支持绿色产业生态共建“链”的需求;“绿营通”产品主要化解运营环节的难点,通过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企业及个人的低碳环保运“营”需求。我们通过四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能够形成四路畅通的绿色产品设计逻辑,打造民生“峰和”绿色金融产品树,积极赋能绿色发展,助力低碳经济。

民生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精耕细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绿色信贷、债券投资余额已达800亿元。2020年,民生银行绿色信贷完成了两个“100%”,即清洁能源贷款总额增幅100%(远超各项贷款增幅)和项目贷款环评达标率10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服务以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民生银行在其正式上线前快速成立了行长直接牵头的专属服务团队,利用系统直连和“市场通”产品的先发优势,抓住短暂的营销时间窗口,设计了专门的综合服务方案,快速推进“中碳登”会员企业深度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陈之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发挥政府与市场各方的协同作用,将深刻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围绕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民生银行将如何践行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石杰:“碳达峰、碳中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进程中,绿色金融能够通过金融的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将社会资金引向节能环保和绿色产业,其作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落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发展绿色金融,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将重点从五个方面采取行动,即“明确一个战略,达成两个目标,抓好三项支持,拓展四类客群,协同五类伙伴”。

“明确一个战略”。我们将绿色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总行层面设立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挂帅,围绕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客群管理、产品、风险、财务、品牌宣传各项工作,统筹全行绿色金融发展。

“达成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力争绿色信贷规模自2021年起每年增幅不低于30%,三年实现翻一番;第二个目标是绿色金融服务的客户数量三年翻一番。

“抓好三项支持”。一是政策支持。我们将建立绿色金融业务的授信快速审批通道,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对绿色信贷项目给予信贷政策倾斜。二是贷款定价支持。我们将给予绿色金融业务一定的贷款定价优惠,鼓励引导各级机构优先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三是配套资源支持。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加大对绿色金融的人力、财务及科技资源的投入,使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拓展四类客群”。我们将以总行级战略客户为突破口,制定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客户白名单,覆盖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交易平台、低碳技术四个方向的客群。对名单内的客户优先支持、重点突破,并逐步扩大到全部客群。目前已列出第一批重点支持的47家白名单企业。

“协同五类伙伴”。我们将致力于搭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加强与监管机构、企业客户、行业协会、外部智库、金融同业五类机构的沟通,强化合作交流;同时在重点区域与地方政府和同业合作,先行先试,创新产品和服务,共建绿色中国。

结合以上“一、二、三、四、五”,民生银行将持续践行“峰和民生,与客共生”的双碳责任观,力争成为业内领先的绿色、低碳银行;同时,也希望各方共同携手,为国家的绿色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