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号文件第四次聚焦创新
2021-03-02南京市科技局
文/南京市科技局
2020年10月24日,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举行,观众在展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了2021年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在南京的两院院士、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以及高新园区、科创企业、新研机构负责人代表成为座上宾。
会上,南京推出了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也是南京连续第四年“一号文件”聚焦创新。
书记致谢“三创”工作者
在会议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首先感谢在南京的广大创新者、创业者、创造者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他表示,通过三年耕耘,南京城因为创新而变得更自信。
“这种自信,源于区域竞争中的创新领跑。”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创新指数,南京由三年前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南京位居前四、稳居第一方阵。
“这种自信,源于国家战略中的创新担当。”紫金山实验室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科技力量,扬子江中心聚焦长江大保护涵养绿色动能,麒麟科技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载体加速推进,涌现了一批“从0到1”原创成果。
“这种自信,源于产业升级中的创新基因。”南京目前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400家,孵化引进企业7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重点发展的8条产业链规模达1.5万亿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1%。
“这种自信,源于链接全球中的创新合作。”三年来,南京深入推进“生根出访”“百校对接”,布局设立29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首创建设“海智湾”招揽国际人才,南京创新周放大资源聚集效应,“宁聚计划”三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多万。
“这种自信,源于制度探索中的创新治理。”南京在全国率先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市委创新委,已经完成了15个高新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建设运营10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构建以市委“一号文件”为主体的政策体系。
再发力,五大领域要突破
从2018年开始,南京先后出台了三个市委“一号文件”,共46条有分量的政策举措,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走深走实,实现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的逐步跨越。2021年的“一号文件”,是前期三个“一号文件”的集成优化。该文件分别从原始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全域创新、制度创新等9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张敬华提出,必须拿出“江河奔流开新路,层峦耸峙争高峰”的大气魄、大手笔,奋力实现五大新突破,“立足更高站位,在提升创新能级上取得新突破;着眼更优质量,在培育创新主体上取得新突破;跑出更快速度,在厚植产业优势上取得新突破;培育更浓氛围,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取得新突破;打造更强磁场,在聚集高端要素上取得新突破。”
重人才,南京要推“英才卡”
“我们既注重用好本地人才,也要大力引进市外海外人才,鼓励企业引才用才、专业机构举才荐才;我们对高层次人才、顶尖团队分别给予最高350万和1000万元支持。”张敬华在强调引进人才的同时,也拿出了满满诚意。他说,必须要进一步解决人才留宁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2021年,南京将推出“紫金山英才卡”,集成提供创新创业、子女教育、健康医疗、品质生活等特色精准服务。在保障人才住房上,到2025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住房12万套。在高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地铁站点周边,居住类用地出让可配建不少于5%的租赁住房;支持国有平台在地铁沿线建设租赁住房,优先保障人才安居需求。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原则,布局规划建设人才安居社区;积极探索“先租后售、租购并举”人才安居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在自有科研、工业用地范围内建设租赁住房。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博士、硕士、学士,继续执行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引导开发商和商业银行对人才购房按规定落实首付比例政策和贷款利率优惠。
“一号文件”关键词
关键词:原始创新
推进“一室一中心”建设,建立重大平台项目储备库,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平台在宁布局落地的,由政府牵头落实最高50亿元支持;设立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政府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
关键词:企业创新
明确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对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30万元奖励,有效期满当年仍获得认定的再给予20万元奖励;创新型领军企业给予贡献奖励,支持“高升规”“小升规”,对科技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给予绩效奖励。
关键词:产业创新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明确到2025年培育打造40家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八大产业链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对牵头攻关任务或承担国家攻关项目的企业,按项目研发总投入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对商贸数字示范标杆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关键词:载体创新
实施“空间要素保障创新计划”;加快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支持在宁重点高校建设科技创新港,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策源地。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按年度绩效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鼓励高校院所利用闲置校区、厂区建设城市硅巷,按硅巷年度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关键词:人才创新
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实施“人才安居保障提速计划”。多措并举加快人才住房筹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博士、硕士、学士,继续执行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布局规划建设人才安居社区等。
关键词:金融创新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运作机制,激励国有创投企业投资团队,完善股权投资基金开办、投资等奖励政策,优化产业并购基金管理、上市企业支持政策,支持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等。
关键词:开放创新
高质量建设都市圈科技创新共同体;高质量推进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完善创新周举办机制,深化“生根计划”,大力引进高端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投资和研发活动,深化“百校对接”机制,发展“校友经济”等。
关键词:全域创新
强化市域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场景应用”行动,每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强化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实施“智慧颐养工程”。
关键词:制度创新
完善创新统筹推进制度。加强党对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秒触发”政策服务系统、“一站式”政策兑现平台、“好差评”政策落实制度,强化创新名城建设“硬考核”;建立针对国有创投的尽职免责机制,形成激励创新、主动作为,保护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支持在宁高校院所争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