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第六代导演风格

2021-03-01陈阳生王泓慧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边缘化青春

陈阳生 王泓慧

摘 要: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一般指的是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初,于80年代末,在电影圈浮出水面,在九十年代后开始执导的一批电影人。其中最具潜力的几位导演莫过于贾樟柯,张元,王小帅,娄烨,姜文,管虎了。在他们的电影中集中表现了自己的感受以及个人化的创作倾向,是他们独立意识的体现,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边缘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动荡,骚乱,迷茫的精神状态。城市生活,自傳书写,自我放逐,摇滚一族,晦暗青春,可以概括为60年代群体的电影特征。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青春;边缘化

一、致敬中国电影前五代优秀导演

随着中国影视事业的崛起,中国影史上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导演,每一个时期都有时代性的优秀导演。第一代导演代表:郑正秋,他是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他执导并出演了中国第一部喜剧电影《劳工之爱情》,也执导了中国第一部段故事片《难夫难妻》。而他编导的电影《姊妹花》更是中国影史上第一批有声电影之一,《姊妹花》在上海星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票房的最高纪录。第二代导演待表:蔡楚生,第二代导演是中国影视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而蔡楚生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一位,他执导的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电影节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他们人也在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获得了中国电影世纪奖。第三代导演代表:谢晋,他是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执导了36部电影,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十余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他举办过个人电影回顾展。《女篮五号》就是他执导并编剧的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他的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环》,表现中国当代军人忠心报国的精神,此外他执导的电影《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也是荣获了多个国内外大奖,可谓是部部皆经典第四代导演代表:谢飞,他是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中最有成就和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本命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恒的经典小说《黑的雪》。第五代导演代表:张艺谋,这一带导演离我们比较近,主要指的是那些经历过文革浩劫,又接受过西方思想的一群电影人,其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不过成就最高的当属张艺谋,他获奖无数,执导的优秀电影更是数不胜数,他执导的《英雄》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电影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各方英雄侠士刺秦王的故事,而他执导的曾获得莫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红高粱》,更是捧红了第五代电影的缪斯女神巩俐。这五代导演一次又一次的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基石,为第六代导演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渥的艺术土壤。

二、浅析第六代导演电影风格

《长大成人》是第六代导演陆学长的处女作,影片极为真实的表现了当今中国社会中城市青年的生存困境,引起过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该片曾多次接到国际电影节的邀请,并成为1997年十大卖座影片之一。这部影片可以说是第六代集体成长的宣言书,他是成长的再现,通过少年的生活来反映时代,影片是第六代普遍熟悉的城市生活,包括唐山地震,毛泽东逝世,主要涉及文革后压在少年成长上的阴影很尖锐。对于文革开始之后出生的第六代,他们所熟悉的城市生活,经历了从萧条而有序,到繁华而混乱的巨大反差,经历了精神支柱的倾斜与偏移,经历了价值判断的多规则和不确定。主人公周青是在文革中长大的一代,一直以来他的精神支柱就是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若干年后他又重新回到故土,热爱音乐的他,面对国内的摇滚青年和摇滚音乐却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周青出国的时候,国内还处于一种萧条而有序的状态,但回来之后,面对身边的种种境况,面对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他对自己多年来所存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动摇。在生活中,他虽然努力去追寻那个年少时的梦想,的但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朱赫来却仿佛越行越远了。该片虽然被认为是第六代集体成长与分裂的标志,但是影片中依旧充斥着第六代导演所热衷的元素,城市生活,摇滚音乐,吸毒同居,堕落青年,这一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影片带着历史沉思性的意味,有一种很悲伤的情绪凝结其中。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第六大导演姜文的作品,影片中马小军的脸颊上永远流着汗,其他小毛孩儿们也永远穿着单薄的,灰黄绿军装,仿佛有散发不尽的经历,这是一群大院里的孩子,他们的父辈都是军人,在动乱的时代上一代很多人遭受冲击迫害,许多同龄人不得不离开城市,上山下乡成为知青,他们确是一群幸运儿,他们生活在繁华的京城,父辈外出训练,学校教学混乱,比他们大的孩子有都不在城里,自然是肆意妄为,无法无天,打闹寻衅,拍女孩儿,逞强斗狠。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群很淳朴的孩子,他们崇拜英雄,充满热情,讲义气。虽然约会女孩儿,却不会胡来,他们是那个时代存在的特定群体,有着未被驯化的野性,也具有时代的深深烙印。在国内反应文化大革命的题材中,更多见的是《巴山夜雨》,《芙蓉镇》之类的作品,或者《孩子王》,《我们的田野》等反应知青生活的作品。本片的视角可以说是国内电影界的第一次。这部出自王朔《动物凶猛》,姜文执笔改变的作品,揉进了王朔,姜文等人对文化大革命,自己少年时代的回忆。当年他们都是部队大院里的孩子,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帆风顺,没有受到冲击的时代宠儿,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个时代是美好的,是令人留恋地,正如影片名《阳光灿烂的日子》。伴着略显伤感的音乐,成年马小军的画外音贯穿全片: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发黑。在影片中成年马小军对自己少年时代的回忆,不断被画外音否定,在莫斯科餐厅,马小军和刘忆苦因为米兰争风吃醋,打斗正酣时画外音突然插入:千万别相信,我从来没有这么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接着画外音甚至对米兰都产生了怀疑:天啊,米兰是照片上的女孩吗?扑朔迷离,把观众带入云里雾里,这是对记忆的消解,对观众认同的消解,再更深处,是编导对往昔时光梦幻般的童年记忆的深深留恋。影片结尾处童年马小军和昔日伙伴重聚北京,米兰不知所终,他们开着林肯车在现代都市的水泥丛林中徜徉,镜头这时以黑白色调的处理,冷眼旁观他们的狂欢,流露出导演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否定,也让观众更多会为那个高调的,色彩明快的少年时代。影片中米兰的出现仿佛就是少年马小军心中的梦,是那个时代留给他最温馨的回忆,春情萌动的年华马小军对米兰的追求淳朴稚嫩,《乡村骑士》舒展优美的旋律多次缓缓响起,如同潺潺流水,伴着和煦的阳光,米兰身穿碎花连衣裙,眼戴墨镜,灿烂的阳光打在她的身上,仿佛笼罩着朦胧的光环,显得一切那么健康,光明。《阳光灿烂的日子》令人想到《四百下》,《美国往事》,同样是对少年时代的难忘记忆,同样是边缘少年反秩序,在这三部电影中《四百下》最为沉郁阴暗,对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批判性最强,《美国往事》抒情感伤,《阳光灿烂的日子》则青春洋溢。导演的认同和少年马小军们是一致的,这使得影片热情灌注,激情四射,但也因为如此,影片丧失了某种冷峻,某种深度,不能像前两部影片一样,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人性,显然导演对少年时光的美好是执着的,童年马小军们的生活在镜头下是暗淡的,其实,少年马小军的生活也不那么明亮,同样没有价值,缺乏意义。影片只是成功制造了一种幻想,一种缺乏深度的幻觉。

《寻枪》是2002年由第六代导演陆川执导的影片,它是一部典型的游走于实验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的影片。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生代导演们面对中国电影市场所采取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应对策略,同时,这也注定了《寻枪》这部影片成败相杂,毁誉参半的效果。影片最为人诟病的当属貌似充满悬念的剧情。编导陆川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一个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结构。从不够成熟的结构剧情相比,影片的影响语言的运用倒是可圈可点,陆川显示出了足够丰富的观影阅历,从影片开头充满动感的马山奔跑的主观镜头,到影片结尾马山中枪之后意识梦境般的游走于小学教室之外,从马山在慌乱中找枪时的大特写和大全景之间是MTV式的反复跳切,到马山独自行走时大量跳接和调轴的运用,这些充满形式感的画面,无一不体现着陆川的匠心独具和灵性创造。而这些光怪陆离的影像画面,并非杂乱无章的纯粹技巧的堆砌和卖弄,支离破碎的镜头组合,恰如其分的传达出马山在丢枪之后半清醒半昏迷的心理状态。通过影响语言对马山的心理空间进行深化呈现,这是《寻枪》最为难能可贵之处。片中有两处空间,一处是真实的物理空间,包括小镇、家、派出所、车站等等,另一处则是马山的心理空间,可以说,整部影片其实是在运用影像语言来展现马山在丢枪之后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和意识活动。尽管这一点在片中做得并非整齐划一,但是至少可以以此为线索寻找到一个影响序列。开场时,马山发现枪不见了,妻子儿子的声音变成一种带有回音的声响,马山挤满奔跑向派出所,这时画面上出现一个里面放着枪的保险柜,这显然是属于马山意向中的画面,类似的手法频繁在影片中出现。片中对心理空间最为成功的一次影像表达,是在结尾马山中枪倒地之后,其意识于教室外面梦幻般游走的画面,这里摄影机的舒缓推进与叠化的梦境效果契合如一,上楼,经过走廊,在教室外面停下,透过墙上的洞,马山的视线满含深情地注视着妻子,又转向儿子,摄影机沿原路缓缓向后拉开,马山的意识离开教室。一气呵成的效果,使之成为影片中的一段华彩篇章。对已习惯了展现现实和历史时空的中国电影来说,片中对人物心理空间的探索难能可贵。尽管导演陆川并没有能够做到让马山的心理空间统领全片,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交替,往往缺乏一个自然的过渡,而是处于一种生硬相杂的状态,但是对于一个年轻导演的首部作品来说,能夠实现这样的艺术探索已是难能可贵。需要指出的是,在简单粗陋的剧情结构和尽显癫狂的影像语言之下,《寻枪》所展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心理危机,枪的丢失不过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作为一个突发性事件,它所引发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平庸生活的重新审视和对自我的再度确认。成败相杂的《寻枪》恐怕难以成为经典,然而它毕竟探索出了一种让中国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进行开拓的可能。可以说,《寻枪》可以让人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电影,并由此获得一种真实的期待。

纵观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绝大部分都不是注重票房的商业电影,他们着力描写一些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的真实生活,平凡,琐碎,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不矫情,不造作,奔波挣扎在生活中,不追求传统现实主义所谓本质的真实,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追求从置景,表演,对白到化妆的生活真实,使用非职业演员,甚至偷拍,长镜头,同期录音,拍摄时不做排练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影美学的纪实风格与近几年的电视纪录片兴起大约是同步的,他植根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心态变迁,人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大团圆,连续复制的故事与机械枯燥的对白,这些太戏剧化,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相距太远。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也是在拍摄这一系列现实感很强的影片中,开始走向了成熟。

参考文献:

[1] 贺帅. 浅谈第六代导演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市场观念 2014 ,第000卷 ,第003期

[2]许顺顺,贾维萱. 论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流变 2018 ,第v.2;No.043卷 ,第31期

[3] 王丽苑. 关于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策略比较研究 2020 ,第No.390卷 ,第21期

[4] 陈静,从《小武》透视小人物的荒诞人生[J].电影文学,2012(01).

[5] (法)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6] 程青松.青年电影手册(总第四辑)[M]. 新星出版社,2011.

[7] 邹璿,陈维. 内容表现的"日常性"与文本表达的"作者性"——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风格特征 2009 ,第2009卷 ,第2期

猜你喜欢

边缘化青春
幻青春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青春不打烊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