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柳公权、傅山、何绍基对颜楷的借鉴

2021-03-01张盘涂婧文毛鸿达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何绍基柳公权傅山

张盘 涂婧文 毛鸿达

摘 要:颜真卿的楷书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师法鲁公楷书取得重大成就的有很多,而最为杰出的是柳公权、傅山、何绍基。他们化颜之笔墨,运鲁公正大气象之精神内核铸各家之风神,为学颜之楷模。他们的创变,接绪了鲁公正直刚烈之品格,内化了各自的人文修养,承载了鲁公沉雄博大的用笔、体势,注入了各自的新意,共同筑就了一道以阳刚、崇高、正大为审美取向的楷书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关键词:柳公权;傅山;何绍基;颜楷;借鉴

颜真卿(709年—784年)作为唐朝一代名臣,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重大建树,书法艺术方面尤甚,他在借鉴并打破了“二王”书风的藩篱的同时,广泛吸收时贤乃至民间书迹的养份,以古铸今,融篆籀笔意,形成了与“二王”遥相呼应、并驾齐驱的另一条书法发展道路,这是书体演变终结后,对中国书法发展的重大贡献,因此他也被誉为继王羲之后,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家。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博大、气度非凡,是其正直忠烈风骨的体现,更是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师法鲁公楷书取得重大成就的有很多,其中以柳公权、傅山、何绍基尤为杰出。

一,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元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小颜真卿12岁,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图1)等。从当时的史料文献看,没有任何有关其师法颜真卿的记载。最早提及其师法鲁公的观点始于苏轼:“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言也。”《宣和书谱》也记载“公权之学,出于颜真卿,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至范仲淹在评价石延年书时所说“曼卿之笔,颜筋柳骨”后,后世学者大多以“颜筋柳骨”将两位大师视为一路或以“颜柳”并称。

其一,师其心。 鲁公书法雄耀千秋,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人品与书品的合一,鲁公以生命的代价践行了其家国天下的儒家思想。而柳公权以“心正则笔正”的书学思想与敢于直谏的良臣形象,延续了人品与书品合一的伟大传统。书为心学,技法的修炼,最终要依托个人的情感、气质、修养乃至世界观。这方面,鲁公的艺术给予我们无限启示,而柳公权的为人与书艺也正暗合于此。

其二,師其法。柳公权吸收鲁公最直接最重要的应该是用笔。前文所述,颜真卿的笔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字形拓大后引入篆籀用笔,强调中锋圆厚的表达,弱化了帖学用笔一拓而下切锋入纸而产生的游丝,增加了运笔收笔时细微动作。柳公权在继承鲁公用笔时,又加入自己个性化的处理。首先,笔画的中段变颜氏圆厚质朴为刚劲瘦挺,从形态上看,主要是笔画的粗细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运笔过程中,起行收的动作斩钉截铁,没有丝毫懈怠,似刻意构筑,用笔的起行收以方为主,有似刀切,干净利落。鲁公绵厚圆劲似筋,诚悬棱角分明、硬瘦挺劲似骨,其本质都是追求笔画的力量感,而“柳骨”是对“颜筋”的继承与发展。

其三,师其变。艺术的学习,注重转益多师。百变鲁公,显示了其吞吐八荒、广博取法的能力。而柳公权亦是转益多师,兼取欧阳询的峭拔、虞世南的圆融,并蓄了颜真卿的遒劲、褚遂良的飞动,别开生面,终成一家,被著名诗人刘禹锡赞为“柳家新样”。颜柳转益多师的相似性,其实质可以概括为反向求变,而讨论柳公权“师其变”的实质,只是为了说明求变创新的重要性。在鲁公书风的藩篱下想要有所突破,是非常困难的,而柳公权的智慧就在于此,反向求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收了鲁公用笔遒劲有力的同时,改肥为瘦;第二,鲁公结字平画宽结,外紧内松,而柳公权斜画宽结,中宫收缩,鲁公以圆为主,圆中寓方,柳公权以方为主,方中带圆。柳公权这种逆向思维式的创新给当代书坛的创作不无启示。

二, 傅山

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明万立35年(1607年)生,清康熙23年(1680年)卒,工诗文,善书画,又通医道,明亡入清后一直隐居,拒不出仕。傅山30多岁时已颇具书名,擅长楷行草,旁涉篆隶,兼工篆刻。傅山的楷书以小楷为最,取法钟、王,又掺入鲁公笔意,自出新意。

傅山《作字示儿孙》诗中云: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是吞虏”

其另一首题诗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作字先作人,亦恶带奴貌。试看鲁公书,心画自孤傲。生死不可回,岂为乱逆要。”从傅山的诗中,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其对颜真卿人品和书品的膜拜,傅山深情的告诫自己的子孙后辈,做人是第一位的,学习书法之前,首先要学其品格,只有人品高了,书品才能提高。傅山的观点虽有把人品与艺品等同的偏激之嫌,但是对人品与艺品的合一的追求,应该是值得学习的。

傅山服膺于鲁公刚正忠烈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吸收了鲁公书艺的养份。傅山的楷书,有多种风貌,流传下来的以小楷居多。如《逍遥游》册页(图2),以鲁公《麻姑仙坛记》面目示人,用笔厚实遒劲,结字布局上,却自出新意,打破原字的大小与纵横平斜,随性、随势、随意将其紧密排列,拉开行距后整行的中轴线,随字形的大小、单字的错位而左右摆动,将颜字恢宏气势,用恣纵的笔意化为一曲铿锵的古调,气象博大而灵动郁勃。更值得称赞的是含蓄劲键的用笔,内含篆籀之气,此作虽未脱颜楷的体格,但其中的创变技法足以傲人。再看《蔷庐妙翰》(图3),我们就会感叹傅山狂飙突进的创新魄力。这幅作品,在用笔上还是鲁公的家法,但是结字布局上,将鲁公的“行间茂密”做到了极致。整篇看来,对字形、结构和布局的处理看似极尽夸张,将汉字重新组构一般地突破了行距与字距的界限,或者说字距、行距、字内空间已完全融为一个整体,有如一幅采用重构形式的现代设计作品,现代感十足,充满着设计的意味。然而,稍有书写经验的人就会体悟到这种字数众多、随机生发的作品不可能按原定的设计有节奏的书写出来。假使傅山再写一次的话,也绝然写不出一样的作品来。再细细品味其卓尔不群的意匠,字的重心左右倾斜,篆法楷化,字的构形支离破碎,纵横随需变化,大小随空摆放。粗壮的笔画和涨墨的视觉,有如“点”,紧贴的两行和其左右两旁留出的空白似“线”,黑压压挤压一团的字犹如“面”,点线面交互辉映。大小字时而错落有致,时而相互推挤,夹杂着嘈杂与支离,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所描绘的画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抛开政治因素不论,此作也是其“支离”观点的最好注解。对作品的释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蔷庐妙翰》因文字释读性的欠佳或是审美的偏差,虽称不上经典,但傅山在此作中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才情和创造力,是不可否认的。

古今学颜者多有被颜法所囿,进者容易,出者难,而能小大由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者,鲜矣。于此,傅山堪称表率。

清代书法行草书的成就,远逊于明朝,碑學兴起后对篆隶的探索和研究,虽远超前代,而实践相对理论而言,却显得有些滞后。在楷书方面,清代的书家对碑铭楷书的探讨显然注入了更多的激情,何绍基的楷书实践,也重重地抺上的时代的新色彩。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工说文,善对联、诗词,涉经史,通仪礼。其楷书以颜貌而名世,而最为用功者为汉碑与北碑,常常数以百通计。在其自评中有言:“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子贞传世楷书作品颇多(图5),大楷、小楷、行楷、榜书多有流传,但都极具颜貌特征。《清史稿列传》称其“書法入颜公之室,为世人所珍。”其颜貌特征的来源,我认为是对鲁公厚实朴茂用笔和宽博体势的消化与吸收,在此基础上融入魏碑与汉碑的研习心得,终成圆浑、沉厚、庄严、灵韵的楷书风格。

何绍基的楷书,宗法鲁公而于汉碑用功亦甚勤,然终身都未脱颜貌,究其原因,恐怕是其正直人品与“人品即书品”书学思想观照下的主动选择。

综上所述,历代学颜楷者众多,苏东坡取其意慕其人品,而得宽厚。蔡君谟,师其法,而失其雄厚伟岸之气魄。钱南园,师其心,守其法,而乏于创。而此三家,化颜书之笔墨,以鲁公正大气象之精神内核铸各家之风神,为学颜之楷模。他们的创变,接绪了鲁公正直刚烈之品格,内化了各自的人文修养,承载了鲁公沉雄博大的用笔、体势,注入了各自的新意,共同筑就了一道以阳刚、崇高、正大为审美取向的楷书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宋)苏 轼:《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文集》第六十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2206页。

[2](宋)《宣和书谱》,《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3](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范文正公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宋祁、欧阳修等:《旧唐书》,《柳公权传》,中华书局,1975版。

[5](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三百六十五卷, 中华书局 ,1979年。

[6](明)傅山:《傅山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7](明)傅山:《傅山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8]转引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238页。

[9]同上

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9C1709《新时代美育视野下颜真卿楷书创作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何绍基柳公权傅山
涵抱万有
——何绍基特展
傅山的“四宁四毋”
图说书法(187)
「寿苏」与「访苏」 何绍基对苏轼影响的接受与容纳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拜师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