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手术患者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应用研究
2021-03-01陈兵
摘 要:目的 以上肢手术患者为例,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30例,均选自2020.08-2021.07,分组方式按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喉罩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各15例。对比血流动力学变化、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HR、MAP、SPO2以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具时效性,推荐使用。
关键词:上肢手术;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应用效果
上肢手术是肱骨骨折、迟发性尺神经炎、锁骨骨折等疾病常用治疗方式,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治疗方式。然而为确保上肢手术顺利开展,临床必需做好麻醉处理是[1]。上肢手术治疗中,臂丛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使用较普遍,虽能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手术,但仍存有一定程度不足与缺陷[2]。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广泛用于麻醉中,其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使用增多,且成效明显。基于本文研究目的,在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30例患者,均选自2020.08-2021.07期间。3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范围在3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9.37±2.19)岁。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年龄范围在3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50.12±2.27)岁。两组组间资料对比,均衡可比(P>0.05),医学伦理审核通过,患者知晓研究目的及重要性,有知情权。同时排除慢性神经疼痛、麻醉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无法配合麻醉和手术患者。
1.2方法
于手术治疗前,入选患者接受术前评估,评估术前风险,无问题者方行上肢手术治疗。入室后,行心电监护,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指标指标。试验组患者行超声常规消毒后,体位: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选用迈瑞彩色超声仪,设置探头频率为5-10MHz,确定肌间沟间隙;穿刺前,探查周围组织、臂丛神经与血管情况,随后穿刺点局麻,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平面内进针,止于神经旁,患者无异感,回抽无血。穿刺针注射20ml0.30%罗哌卡因+1%利卡多因混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静脉全麻诱导,面罩吸氧,静注0.03mg/kg咪达唑仑+0.3mg/kg依托咪酯+0.3~0.4μg/kg舒芬太尼+0.2mg/kg顺式阿曲库铵。关注患者体征变化,下颌松弛后,喉罩置入,行机械通气。顺式阿曲库铵间断注射,以维持麻醉肌松效果。同时,予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麻醉期间,维持患者气道水平稳定(6~8ml/kg)。手术结束后,清理口腔,保持口腔干净清洁,喉罩移除,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入Pacu,观察40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5%,便可送至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喉罩全身麻醉,操作方式同试验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HR、MAP、SPO2)变化,时间:术前(T0)、手术5min(T1)、手术30min(T2)、清醒时(T3),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气促)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6.0,血流动力学、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等定量资料( ±s)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定性资料(%)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T0组间对比(P>0.05);T1、T2、T3:试验组HR、MAP、SPO2<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
试验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恶心3例,呕吐2例,气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6/15)。试验组: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1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40.00%<6.67%)(?2=4.658,P=0.031)。
3讨论
近年来,喉罩广泛用于全麻术式中,彰显其独特优势,具体因为:⑴使用喉罩,对声门、喉腔刺激小,且麻醉深度(整体)适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⑵其主管采取弯曲独特设计,90°,附引流管和通气管,可预防胃胀气和误吸反流,能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出现;⑶喉罩设计为双气囊,与咽喉部相符,所以具有较好的密闭性。喉罩全麻虽有明显优势,但麻醉期间,需吸入丙泊酚持续麻醉,影响术后苏醒时间,且部分患者存有镇痛不全现象,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肌肉松弛度不够,阻滞不全等情况,患者术中紧张不适,需与其喉罩全麻联合使用实现麻醉效果[4,5]。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试验组麻醉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可推荐于临床。究其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清楚显示,以保证麻醉位置可靠、准确,从而提供麻醉成功率。而且超声引导下,术者能规避胸膜、神经、血管等组织,能直接掌握麻药扩散情况,保证了阻滞效果,避免盲目穿刺造成血肿、气胸等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学者[6]指出,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围术期风险得以减轻,镇痛镇静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经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麻醉效果明显,能避免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对保证患者麻醉安全、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具有明显成效,保证患者围术期生命安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具时效性,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使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缪娟娟,张常伟,范建波,等.不同浓度羅哌卡因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20,24(07):1415-1419.
[2]王小刚.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149-2152.
[3]吴勇.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5):113-114.
[4]张斯来,洪妃岑,梁雪玲,等.老年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12-13.
[5]龚小刚.喉罩浅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1):104-105.
[6]石小云,宋志平.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江西医药,2018,53(01):77-79.
作者简介:
陈兵,1987.7.30,男,汉,四川德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临床麻醉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