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见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3-01王瑞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考核成绩

王瑞

摘 要:目的:调查《内科学》教学中主动见习的价值。方法:以58名见习生为样本,随机分组,有主动组和一般组,均有29名样本,前者行主动见习,后者行一般性见习,研究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实施,需统计见习成绩,观察专业能力。结果:见习前统计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检验后在主动组和一般组无差异,P>0.05。见习后统计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检验后均有提升,且在主动组比一般组高,P<0.05。通过五个方面评估各见习生的专业能力,检验得到的分值数据,在主动组比一般组高,P<0.05。结论:主动见习可推广,能增强见习生能力,深入掌握内科学相关知识。

关键词:内科学;临床研究;考核成绩;主动见习

内科学涉及面较广,见习期间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内科学知识,融合理论知识及内科学实践案例,可帮助见习生转换角色,提高对内科学的认知度。以往内科学带教较单一,指导见习生讨论内科学的专业知识,在小组基础上针对案例进行问诊、分析等,此时带教老师进行深入剖析,能深化见习生对内科学知识的认知[1]。但近年该见习方式逐渐被摒弃,存在见习生和病例接触较少的情况,无法帮助见习生深入了解内科学知识。主动见习则能避免此点,在见习生积极主动状态前提下学习内科知识,增加查房次数,增加见习生和病例的接触频率,能增强见习效果[2]。对此,研究以58例见习生为样本,重点在于评估主动见习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58名见习生为样本,随机分组,有主动组和一般组,均有29名样本,研究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实施。主动组:年龄区间值18-24岁,均数值(21.55±1.70)岁;16例男,13例女。一般组:年龄区间值19-24岁,均数值(21.81±1.49)岁;17例男,12例女。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一般组:一般性见习,即在课堂上由带教老师讲解内科学涉及到的典型病例,各见习生对典型病来有初步了解后,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查房,见习生组成小组,完成查房、体查、诊疗等一系列操作,由带教老师总结即可。

见习组:主动见习,即保持一定的频率,针对内科学涉及的典型病例知识及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在下午完成内科学理论知识的宣教,其余时间带领各见习生在专科病房内进行主动见习,病房内保持二对一的见习原则,有专科医生、住院医生同时进行指导,让见习生完成三例左右的案例分析,填写患者相应的观察表,带教老师予以实施指导,增强见习效果。带教老师需保持1d/次的频率和见习生沟通,完成见习生的抽查,掌握见习生对内科学知识掌握情况,优化见习方案即可。

1.3观察指标

见习成绩的观察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为内科学理论知识,其二为内科学实践操作,均有100分,在见习前以及见习完成后,由带教老师、住院医生等涉及考核问卷及考核案例,让见习生自主完成考试,以此判断不同见习方案达到的见习效果。

专业能力的评估维度较多,有问诊能力、体查能力、操作能力等,还涉及到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由同一位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估,單项100分,当见习生能力越强时分值越高。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经(均数±标准差)表示见习成绩以及专业能力等计量资料,经百分数表示见习生性别等计数资料,t、X2检验后,若见习有意义,则P<0.05。

2.结果

2.1见习成绩

见习前统计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检验后在主动组和一般组无差异,P>0.05。见习后统计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检验后均有提升,且在主动组比一般组高,P<0.05。

2.2专业能力

通过五个方面评估各见习生的专业能力,检验得到的分值数据,在主动组比一般组高,P<0.05。

3.讨论

内科学属于重要的临床学科,该学科涉及内容较广,经过见习后能帮助见习生掌握内科学相关知识,提高各见习生的临床医学能力,可提高各见习生的临床医学服务质量。既往内科学见习过程中以一般性见习方案为主,该方案以老师为中心,存在见习生、病例接触较少的情况,即使掌握了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很难将其融入到内科学的具体案例中,有专业能力欠佳的情况,降低了各见习生的见习质量。主动见习在现代使用频繁,得到内科学的重视[3]。该见习方式下能增加见习生的学习时间,主动性下能增强见习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见习实践操作,较多医疗工作能增加见习生的工作面,可接触到内科学各种病例,深化见习生对内科学的相关认知,较多的接触时间,即使存在学习速度慢的情况,也能保持较高的见习质量。增加各见习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在病房中完成查房、体查等操作,针对典型病变进行深入讨论,可深化见习生的认知,各教学方式可提高典型病例的配合度,协助见习生完成学习及相关见习操作,能锻炼见习生的专业能力[4]。主动见习方案下有较多见习病例,能降低见习难度,减少带教老师工作量,且能提高见习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各项见习工作,能锻炼其能力,在掌握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内科学知识融入到内科学的具体病例中,此时带教老师会予以指导和纠正,能保证见习准确性,增强各见习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高的见习质量。各见习方式中,主动见习还能激发各见习生的积极性,接触较多的内科学病例后,能发现自身不足并予以改正,能提高各见习生的思维能力,且能保持精准的问诊及操作,可拉近医患关系,提高临床医学服务质量[5]。

综上,主动见习有多重作用,可增强见习生对内科学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见习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小青,罗爱静,张浩,等. 内科学课程主动见习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61-62.

[2]邸金娜,张莉,刘敬禹,等. 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6):523-527.

[3]邸金娜,张莉,刘敬禹,等. 翻转课堂联合基于团队学习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7):543-546.

[4]李杰,赵进喜,孙慧怡,等. 中医内科见习中SSP教学模式融合思政理念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6-8.

[5]李信. 浅谈医学本科生内科学见习课教学法的选择以及消化内镜观摩见习的意义[J]. 医药前沿,2019,9(19):238-240.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学生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本科生综合技能训练考核中的应用分析
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