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
2021-02-28钟为辉钟德斌洪霞赵丽娜
钟为辉,钟德斌,洪霞,赵丽娜
作者单位:510730 广州市,广州开发区医院眼科
白内障属常见多发眼科疾病,致盲风险较高。临床针对白内障的治疗多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病变,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 视功能障碍。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容易致使眼表结构、泪膜稳定性受到一定破坏,容易诱发干眼症,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使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大打折扣,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对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多,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单一使用难以达到预期疗效。故如何制定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与方法对提高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能够明显延长泪膜破裂时间(BUT),快速缓解干眼症的症状[2]。本研究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广州开发区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确诊患者100 例(100 眼),均伴不同程度眼疲劳、眼干燥、烧灼感、异物感等临床表现。排除罹患青光眼、先天性无泪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既往有除白内障以外的眼手术史者;糖尿病或干燥综合征致干眼症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28 眼),女22 例(22 眼) ;年龄53~80(64.01 ±10.40) 岁;病程1~3(1.15 ±0.83) 年;干眼程度:轻度16 例,中度33 例,重度1 例。对照组男27 例(27 眼),女23 例(23 眼) ;年龄53~80(63.28±10.21) 岁;病程1~3(1.06 ±0.77) 年;干眼程度:轻度17 例,中度32 例,重度1 例。2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眼程度划分标准[3](1) 轻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无明显眼表损伤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 个),BUT≥2 s;(2) 中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损伤范围<2 个象限和(或) 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 个且<30 个,BUT≥2 s;(3) 重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损伤范围≥2 个象限和(或) 角膜荧光染色点≥30 个,BUT <2 s,角膜荧光素染点融合成粗点、片状或伴有丝状物。
1.3 方法 对照组单纯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73248,规格:5 ml ∶15 mg(0.3%) ]每次1 滴点眼,每天4 次,持续治疗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297,规格:5 ml ∶5 mg) 每次1 滴点眼,每天4 次,持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 比较2 组治疗效果;(2) 治疗前与治疗30 d 后干眼诊断指标,包括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3) 治疗后7、30 d 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以100 分计,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干眼症症状越明显;(4) 治疗前与治疗后7、30 d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满分35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满意度越高) 评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 (1) 显效: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3 项指标中至少有2 项恢复;(2) 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3 项指标中至少有1 项恢复;(3) 无效:症状无变化,指标仍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 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
2.2 干眼诊断指标比较 治疗30 d 后,观察组BUT、SI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角膜的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干眼诊断指标比较 ()
表2 2 组患者干眼诊断指标比较 ()
2.3 OSDI 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30 d 的OSDI 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OSDI 指数比较 (,分)
表3 2 组患者OSDI 指数比较 (,分)
2.4 SWLS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的SWL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7、30 d,观察组SWL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SWLS 评分比较 (,分)
表4 2 组患者SWLS 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白内障术后干眼主要以泪液量异常、泪液质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从而降低泪膜稳定性,大部分患者伴随眼表组织损伤、眼部不适等。术后干眼症是白内障围手术期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术前麻醉药、术中角膜暴露时间过长、生理盐水冲洗、术后炎性反应等,均会导致眼表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改变、眼表组织病变,随着病情变化,长期处于持续泪液渗透压升高状态,可严重影响视力。诸多研究指出,干眼诱发病因之一为免疫炎性反应,可加重病情[4]。于2007 年,国际干眼组织明确指出炎性反应在干眼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大量眼表炎性因子能够提高泪膜渗透性,促进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释放,从而增加趋化因子及炎性因子异常分泌[6-7]。目前主要以药物方式以达到清除眼表炎性递质、改善其微环境的治疗目的。因此,合理用药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抗炎药成为干眼患者治疗的常用药,尤其是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性,但存在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经分析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通过刺激小梁网后出现氧化作用,继而对房水排出造成影响,最终诱发眼压升高[8]。相比下,非甾体抗炎药可作为一种较佳选择,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则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可有效阻碍前列腺素及其他炎性因子生成,从而发挥控制炎症的功效[9]。另外,当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后,可直接浸润作用于眼部组织,作用快,还具有良好抗炎活性,可达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果,甚至在抑制炎性因子合成释放方面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本品可改善局部组织水肿与充血现象,提高眼部疼痛阈值,有助于增强细胞膜稳定性,对眼表免疫网络起到良好修复作用[10]。可见,与糖皮质激素对比,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人工泪液和自身正常泪液的理化性质存在相似性,均能提高眼表润滑与湿度,从而改善干眼症状,已成为目前临床常用药之一。玻璃酸钠滴眼液属于人工泪液的一种,包含了玻璃酸钠有效成分,一直以来被常用于干眼症治疗中[11]。玻璃酸钠是由二塘单位聚合所成的黏多糖,能够与大量水分有效结合,一方面能够起到眼部保湿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减轻眼部不适[12-13]。通过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术眼后,其可特异性结合角膜表面,可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进一步提升疗效。总而言之,将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两组药物联合使用,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协同扩大药物作用,可最大化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对及时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0 d 后,观察组BUT、SI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角膜的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30 d 的OSDI 指数低于对照组,SWLS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延长泪液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对于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促进患者泪膜功能恢复,进而大幅提升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这与彭稚薇[1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协同增效,治疗优势明显,对于提高泪膜稳定性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