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2021-02-28腾芳
腾 芳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脑卒中作为一种治愈较难、病情发展缓慢的常见疾病,随人们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1]。该疾病常见于6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一旦发病将给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目前,有相关资料证明,脑卒中的发病率除受生活习惯和病理影响之外,还与家族遗传有重要的关系。其发病机制主要因脑血管突然堵塞或堵塞后破裂引起局部供血或氧气供给不足[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作为观察区间,从该区间内随机拣选我院收治的110例符合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挂号顺序随机分组,55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组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31±3.12)岁。另外55例采取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研究组),组中男25例,女30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0.14±3.42)岁。两组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治疗和脑保护治疗。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护理指导,定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及时检查患者的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状态,存在分泌物时及时清理防止误吸。通过心电监护仪判断患者的健康状态。督促患者定时服药,检测室温以及室内湿度。
1.2.2 研究组(常规+心理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背景和社会角色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情绪转变过程。根据疾病心理学进行分析,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常不愿正视自己的患者身份,尤其是重病患者,脑卒中偏瘫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3]。疾病对人心理环境的影响还能体现在自卑、恐惧、焦虑等几种情绪方面。疾病造成的行为受限会使患者出现身体的不完整感受,而疾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疾病造成的疼痛均能使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心理转变。从产生不良情绪开始,多数患者会经历由恐慌—焦虑—悲伤—抑郁的情绪过渡,当情绪发展为抑郁时,会直接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最终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采取学心理护理的首要前提是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这样就能通过良好的信任关系建立沟通渠道[4-5]。首先,护理人员须保守患者的隐私并尊重患者的隐私。其次,要建立绝对的信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室内以往的积极治疗案例鼓舞患者。有组织有计划地集合相关疾病的患者,在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原理的基础上全面促进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使脑梗死患者树立交友意识,并通过病友之间的交流缓解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的自卑心理[6]。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做出评价,纳入社会、心理、躯体、情感4个指标展开评价,每项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好。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评估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纳入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护理结果、护理流程,以每项100分的形式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n”为患者例数,[n(%)]代表计数资料,结果用“χ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有效40例,显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护理后有效35例,显效5例,无效15例。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72.73%),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 经观察,研究组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社会评分为(80.33±3.14)分、心理评分为(82.32±3.41)分、躯体评分为(86.94±1.92)分、情感评分为(90.44±2.7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社会评分为(75.33±2.71)分、心理评分为(77.42±3.14)分、躯体评分为(82.45±1.04)分、情感评分为(86.53±2.31)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对比 研究组55例:SAS(3.54±1.16)分,SDS(4.12±1.43)分;对照组55例:SAS(4.36±2.73)分,SDS(5.66±1.61)分。两组SAS(t=2.085 8,P=0.039 3);两组SDS(t=5.371 9,P=0.000 0)。
3 讨 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漫长,在高龄群体中最为常见,可导致偏瘫,使患者丧失部分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给患者带来较多的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就本研究观察,其能够导致患者面部肌肉障碍,同时能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症状。脑卒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负面影响[8],因此要全面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提高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幸福感。
心理护理的实施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前提,患者只有在绝对配合的基础上,治疗的效果才能得以体现[9]。常规的护理方式趋于局限化和传统化,护理的目的较为单一,无法适应每位患者。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进步,人们对护理模式以及治疗效果均有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护理干预时需要秉持“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生病原因和生活环境充分评估患者对护理结果和护理过程的期望效果[10]。在实施心理护理前,护理人员要树立主动循证、主动干预、耐心倾听的专业素质,合理利用注意力转移法,在保守患者的隐私并尊重患者的隐私基础上充分建立起护患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就全文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中优势较多,主要体现在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升、不良情绪的改善、护理效果的实现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心理、躯体、情感等生活功能,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