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1-02-28肖木坤
肖木坤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良饮食与睡眠习惯,加上日益沉重的社会压力,使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升的态势,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1]。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临床中仅采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而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只有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2]。因此,本文主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对其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3~87岁,平均(46.84±3.67)岁;病程2~15年,平均(8.47±1.33)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25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基础疾病中,冠心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1~85岁,平均(47.32±3.78)岁;病程2~14年,平均(9.04±1.52)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27例,Ⅲ级19例,Ⅳ级12例;基础疾病中,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相符[3]。②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及心力衰竭标志物等相关检查后确诊。③意识状态良好,可以配合问卷调查。④心脏功能分级Ⅱ~Ⅳ级。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有感染症状者。③合并有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④有恶性肿瘤存在者。⑤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⑥中途退出本组研究者。
1.2 方法 按患者的病情需要,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治疗,以便于改善患者心脏衰竭生物学性质,对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合理使用利尿剂、强心剂及硝酸酯等药物以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视情况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如下:①护理评估。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后要积极询问其病史情况,并协助完善相关的检查,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积极找出诱发因素,做好临床症状体征的详细记录,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用温和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因为患者患病后一般都会过度担心疾病及其治疗预后,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如焦虑、暴躁、悲观、绝望等。所以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导,释放其压抑情绪,对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要禁止探视,在必要时可使用适量的镇静安眠药使患者处于相对平静状态,以提高患者心理应激的能力。③饮食护理。以患者的喜好及病情需求为基础,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鼓励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低钠低热量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多餐,确保机体营养供给需求,并嘱咐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于干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使病情加重。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大便通畅,对大便不通畅者可适量增加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并对其腹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胃肠的蠕动,若有必要,可选择缓泻剂或者开塞露促进排便。④用药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给予个性化用药治疗干预,遵医嘱合理使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严格控制好给药的剂量及滴速,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疗效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⑤健康指导。以患者治疗依从性为基础,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即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掌握自我护理管理的要点,禁止患者自行更改给药的方式和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等,并嘱咐其保持充分的睡眠。每日对患者体征监测1次以上,检查足踝部是否有水肿情况或者水肿的程度,详细记录好患者的食欲情况和夜尿量,以尽早发现心力衰竭是否有复发和加重表现。⑥行为指导。纠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对于可下床活动者,根据患者的机体耐受程度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慢走、打太极等,同时加强机体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养成良好作息、饮食及行为习惯,以加快病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心功能:应用6 min步行试验对护理前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比较,同时通过心脏超声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查计算,以判断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应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内容主要有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社会限制及症状改善等评分情况,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数据资料用SPSS22.0加以统计分析,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计量资料用()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6 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6);护理后研究组6 min步行试验比对照组长,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社会限制及症状改善等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在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而引发的一种心肌损伤疾病,导致患者的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心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疲劳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4-5]。慢性心力衰竭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是致死的重要因素[6-9]。临床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理及生理改变非常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常以利尿剂减少循环的血容量,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力衰竭体征症状等,但因该病容易复发,患者的活动受严重限制,使其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而在长期的治疗中对患者心理感受也容易忽视,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10-15]。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6 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6 min步行试验长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护理前,两组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社会限制及症状改善等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值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个性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不同需求进行的针对性护理的一种服务模式,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加以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患者在最佳状态下积极接受治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通过饮食护理、用药干预、健康指导、行为指导等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改善便秘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与孟丽娇和杨国峰[16]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稳定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