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

2021-02-28邹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出血营养意义

邹红艳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1]。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其在发病后由于受疾病的影响会引起机体代谢发生异常,加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易出现意识障碍、进食困难等,导致机体消耗增大、摄入营养减少,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营养不良[2]。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一旦出现营养不良,则会对其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因此,积极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营养干预,以改善其机体营养状况,对于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4]。鉴于此,临床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58.67±2.48)岁。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59.42±3.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1.2.1 营养支持护理 将完全研碎的蔬菜、鱼、肉、蛋白质等物质经鼻饲的方式进行补充,直至患者能够自主进食后停止鼻饲。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每日合理给予脂肪、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液[5]。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食物温度适宜,禁止进食过热、过凉、过硬的食物。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鼓励其自主进食,并综合考虑患者的机体恢复状态、饮食习惯,对其饮食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

1.2.2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①环境护理:在患者肠内营养干预期间,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温、湿度适宜,严格进行消毒、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有助于患者情绪的放松。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交流来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分析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情绪疏导,从而帮助患者积极改善其情绪状态。告知患者家属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关心,以消除患者的孤独和悲观。③康复干预:指导患者家属每隔2 h为患者翻身1次,且抬高床头30°[6]。指导患者家属每日为患者进行身体按摩,每日按摩次数保持在2次,每次按摩时间保持在15 min,在按摩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通过肢体按摩可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患侧关节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此基础上,还需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GLU)、肾功能(BUN)、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电解质(K+、Na+、Cl-)浓度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GLU、BUN、ALB及K+、Na+、Cl-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以上指标据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31.19±7.28)、(43.79±5.3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2 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7.41±1.28)、(11.37±2.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4 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64.28±8.24)、(51.27±9.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59 3,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腹泻1例、呕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2例、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17.50%(7/40);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6 2,P<0.05)。

3 讨 论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是临床的共识,但选择哪种营养支持方式是临床不断探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肠内营养支持和静脉营养支持2种方法[7]。与静脉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机体的生理过程,这主要是因为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肠道内,被肠道吸收利用,这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肠道黏膜结构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使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的细菌感染风险得到显著降低[8]。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静脉营养支持不仅效果差,而且患者的代谢性并发症和感染并发症风险较大,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9]。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并无肠内营养支持禁忌证,因此临床主张对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LU、BUN、ALB及K+、Na+、Cl-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上述指标据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和营养状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出血营养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