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回归分析法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析

2021-02-28梁立波陶思怡薛羽芯宋韦剑孙明雷邹丹丹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友条目层面

赵 娟,梁立波*,刘 伟,陶思怡,薛羽芯,宋韦剑,孙明雷,邹丹丹,王 晨

(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2.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3.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转换的时期和角色转换的过渡期,从青年转换到成年心理,从学生角色转换到社会工作者角色,因此他们的内心会有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国内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而人际关系问题和其引发的一系列其他问题较为常见和突出[1]。据研究显示,“90后”大学生中46.1%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和不满[2],并且同学关系方面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增多[3]。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问题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小事上,表现为言语冲突、冷暴力及身体冲突[4],说明我国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协调发展、自我调节压力及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本文将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提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自主研发的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对具有自主意识并且自愿参与的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女性占到66.0%,男性占34.0%;汉族占89.9%;学历以本科为主的占85.2%;是否独生子女人数分布比较平均;年龄以21~23岁之间为主;学校类型主要是医学类,占到71.9%;家庭所在地以城市为主。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民族、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第二部分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包含帮助与尊重(7个条目)、理解(6个条目)、沟通与互动(4个条目)、信任与共情(3个条目)4个维度,共20个条目。第三部分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包含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体层面和家庭层面,共26个条目。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社会人口学信息的描述性分析,同时采用逻辑回归和层次回归等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人口学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将社会人口学等因素进行二分类,与量表二分类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得出5个条目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人口学因素Logistic分析

2.2 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将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及社会层面的条目进行二分类,3分及以下为不符合,4分及以上为符合,与量表二分类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得出7个条目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大学生对室友的包容度、对同学的包容度、交友价值观及交友目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详见表3。

2.3 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层次回归分析

将社会人口学因素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层面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回归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根据不同自变量构建5个模型,其中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分别纳入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包容度和交友价值观、目的),通过ΔR2(R2的改变量)表示某类因素能够解释大学生人际关系状态这一现象所占比例。这5类因素能够解释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贡献分别为8.6%、10.9%、12.3%、12.7%、20.1%。VIF是方差膨胀因子,表中解释变量的VIF值较小,说明解释变量基本不存在多重线性问题,详见表4。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表3 交友价值观、目的和包容度的Logistic分析

表4 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层次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3.1.1 不同性别、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及学校类型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经分析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人际关系更好(OR=2.053且95%CI为1.351~3.121),这可能与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中性格更加温柔内敛,更易赢得好感有关[6]。医学类与其他类院校比较,人际关系更协调(OR=0.530,95%CI为 0.345~0.813);曾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相对于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上会更好一些(OR=0.567且95%CI为0.379~0.849)。研究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可能医学生需要学会与患者沟通交流,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更有技巧,同时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因平时的学生工作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要付出较多的情感并帮助同学,所以更会处理人际关系[7-8]。

3.1.2 个体层面 本研究发现,个体过度自卑、人际交往方式、个体包容度及交友价值观方面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影响(P<0.05),说明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无法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存在自我封闭、自我接纳度低的现象。由于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正确方式,采用极端的方式导致出现严重的人际问题。个体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主要也是直接原因,个体存在差异,个体的性格、人际交往的方式及交友的价值观念会导致人际关系问题。据研究表明,影响人际关系的个体问题有个体存在自我封闭、强烈的控制欲、讨好或敬畏心理、过分自卑心理、自我接纳低、敌对猜疑心理等[9]。每个人处理冲突的应对方式不同,采用极端不当的方式会恶化人际关系[10]。

3.1.3 学校层面 大学期间是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校园氛围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会对大学生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11]。大学生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参加心理辅导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得分优于未参加辅导的大学生(P<0.05),表明心理干预有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12],大学生不愿参加心理辅导,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最终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包括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除此之外,因部分学生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生理上的病变,同时内心排斥心理咨询活动,导致问题恶化,进而影响了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等。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特征之一就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还不完善,心理素质较差[13]。

3.1.4 家庭层面 父母的价值观念、人际交往能力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家庭因素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教育态度及对孩子投入的精力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14]。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期望、父母关系、父母的人际处理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自己的子女,家庭对个人的性格、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家庭人口数也会对其人际关系有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人口数>3人的比≤3人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状态相对好一些(P<0.05)。在Arrindell等[15]的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采用拒绝强硬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长此以往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而成为社交恐惧易患人群。

3.1.5 社会层面 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化及交友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处于全球多元化时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及交友方式,网络信息时代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出现网络诈骗、人际关系物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等问题,这给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Kraut等[16]认为过度使用网络会使人的幸福感降低,同时网络人际关系过度虚拟会影响现实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考虑自己的愿望及利益是否能实现,促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有目的,在此意识下也就形成了大学生的为人处世方式[17]。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现场交流的能力,也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18],导致人际交往过于虚拟,脱离现实。

3.2 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与措施

3.2.1 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是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每个人的个性、成长背景及周围环境不同,导致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时会有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有助于改善其人际关系[19],而解决大学生的人际问题需要从影响因素入手,找到问题根源,从根本上解决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主观影响因素多是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如你觉得朋友是否重要、你对同学的包容度等方面,这些影响因素无法提出建议,但是如果了解到这些可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并且自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及接纳,会让你的人际关系缓和及协调。

3.2.2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障碍的出现及发生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父母的关系状态对子女的人际关系有影响,父母关系亲密的学生相对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人际关系更协调。如果孩子从小在一个争吵、紧张的氛围中生活,可能会使其心理变得不健康,容易产生自卑的心态,从而无法正常应对人际问题,所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个人成长及人际关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3 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价值理念及家庭结构会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状态,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处理方式的态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如果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有可能导致个体在压力下不能健康发展,所以父母应建立正确的教养理念,运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发挥榜样作用,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3.2.4 学校加强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大学时期也是人际关系培养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培训,同时还应该及时开展心理教育培训[20],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在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大学辅导员对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21],辅导员应及时通过谈心谈话掌握学生的人际关系动态,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人际关系发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素养。

3.2.5 正确使用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仅改变了经济体制,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Walther[22]认为,网络有助于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正确使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个体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应多用网络平台不断丰富自己,而不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应文明上网,提高自己在现实交往中的人际技能。

3.2.6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交友偏向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认知,每个大学生有不同的价值选择标准,导致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素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交友条目层面
孔子论交友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交友天地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