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核心力量训练的教学措施探讨
2021-02-28陈银山
陈银山
(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福建 石狮 362700)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指通过对人体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强化,以达到增强身体的协调、平衡、稳定等综合素质为目的所展开的相关训练。它对于运动进行中身体姿势的保持与改变、上下肢力量的协调传递以及专项技术中运动技能的稳定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历来是广大健身指导员、教练员、力量训练专家高度重视的内容。[1]初中生尽管并不需要参与各种专业训练,然而诸多运动项目本身都会涉及核心力量,比如投掷进程中需要髋部的伸展、旋转,短跑冲刺进程中需要伸髋扒地,跳跃进程中需要屈髋展体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力量在学生整个中学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实际有效展开训练,为学生的后天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力量训练概述及重要性
(一)核心力量训练概述
通过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方式来加强核心区域内原动肌及局部稳定肌的力量,进而达到提升相关体育训练项目的稳定性,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有效干预。由于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对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要求也必然存在区别。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核心肌肉力量,为学生学习各项体育技巧、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2]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一方面,对于任何体育项目来说,相关的技术动作训练,无论是否为专业的运动员,均离不开肌肉的有效支持。核心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支撑,同时承上启下传递身体各部分力量,是肢体协调发挥的主要枢纽。另一方面,大部分初中生本身的运动量相对较少,参与各项运动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力量的稳定输出,确保学生在动作学习和展示过程中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练习成效。
二、在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健全度较低
目前在学校大部分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核心力量训练都仅停留于表面,主要表现在应用度较低、训练模式单一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同时,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容易产生阻碍性,无法在出现问题时做出及时性弥补,无法在教学方案上提出有效指导和调整。例如,在学生的长跑训练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寻求学生基础耐力的增加,而忽视身体力量的提高,尤其是核心力量的跟进,就容易造成学生因力量输出不足而产生训练阻力,进而出现动作变形、训练疲劳等,成绩难以突破,甚至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身体损伤。
(二)训练方式单一化
训练方式单一,也是制约学生核心力量提高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学生进入中学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具备主观判断、分析和理解认识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动向,尝试新颖、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势必影响到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基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体育教学措施
(一)建立健全训练课时计划
核心力量训练需要不断的坚持,才能产生理想效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对应的训练课时计划,确保训练能够严格按照训练制度执行,以此来促进初中生核心力量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对于初中生整体运动量相对较少的问题,教师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重视身体层面的训练,还需要不断尝试变换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核心力量训练制度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避免语言暴力、体罚等情况,注重保护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当然,训练计划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变化发展和个体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确保核心力量训练的顺利展开,避免照搬传统模式,产生消磨学生学习兴趣和弹性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基础运动同核心力量训练相结合
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学生的基础素质跟进也十分重要,是关系后续技能强化、提高的关键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项目训练,其不仅包含理论方面的教学,同时包括技术层面的指导,而要想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核心力量的训练至关重要。例如:笔者在校田径队的训练中一开始不是直接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而是以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基础训练为主,即通过仰卧挺髋、腿臂交叉两头起与仰桥单臂俯撑控腹等,让学生在全面感受核心肌肉群力量对身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逐步渗透相关核心力量训练内容(击掌俯卧撑、双手快速撑起离地、抬高脚部做俯卧撑、单腿深蹲、半蹲跳、单脚提踵、换脚跳等),使基础素质练习同核心力量训练有效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全面保障后续核心力量训练的有序推进。
(三)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训练意识
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创新力缺乏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学习被动等等,练习效果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比赛、乐于运动。在调动学生训练兴趣的基础上,对比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学会及时总结与反馈。教师在分析指导过程中,结合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理念和措施,让学生产生对比,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参与训练,改善和提升技能水平。
(四)基于学生主体加强互动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学应当全面围绕学生主体来开展,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在核心力量训练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还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得课堂在良好的多维互动中有序推进。在平时的运动教学训练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评价,同时针对部分动作、技术实施详细讲解,给予恰当的提醒,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去体会要点。[4]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展开相关核心力量训练,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所在,创造默契、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互助,提升教学质量。
(五)适当选择器械辅助训练
对于初中体育部分体育项目来说,核心力量训练需要依靠一定的运动器械来进行辅助,但各个中学本身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往往并不具备完善的体育器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参考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器械来进行辅助,比如:平衡球、平衡板、悬吊绳等简单的运动器械也能够辅助核心力量的训练。在校田径队训练时,笔者运用较多的是平衡球的辅助训练(双腿置于平衡球上的支撑练习、平衡球俯卧撑、跪球平衡、平衡球反向划船等),利用不稳定性因素对肌肉和神经的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核心稳定性、增强学生力量的目的。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应当综合考虑体育教学涉及的具体项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械,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保持专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来促进学生深层肌肉的有效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