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能力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

2021-02-28骆志煌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历史

骆志煌

(福州高级中学,福建 福州 350300)

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是支撑历史课程实施的基础性因素,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课标将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等5 个“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国家层面则以更高标准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为育人要求。历史教师作为育人工作的主体执行者,其综合素养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能力与效度。教师的素养涵盖了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教育素养和体艺素养等方面,[1]对于普通高中历史教师而言,知识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关键能力视域下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核心要素。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可以外显历史学术之外的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历史专业的学术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3 个维度,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历史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素养是认知能力的基础性要素

高中课标将教师定位为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认为教师自身就是首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我们的“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学科思想在实践层面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个目标的达成程度。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界定为“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课程的对象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相关的社会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和科技文化等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要求为师者具备较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智能,提升课程实施的效益。

历史教师具备比较广泛的普通知识储备和一定的体艺技能,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拥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总是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仰的,许多教师和学生均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当课堂上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展示了自己的见解或史学以外的技能时,往往能博得学生的赞誉和掌声,哪怕抛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强化知识记忆的积极因素,这样的课堂也能以其生动且多彩得到学生的欢迎。

经常性地听到同行们感慨当今社会“师道尊严”之不再,确有同感。如果换个角度,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有我们为师者自身的原因呢?事实上那些师德高尚、知识广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始终得到学生和家长敬重的。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也会直接影响他的历史教学效果。前人所谓亲其师而信其言,进而信其学的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现实存在。

教师广博的知识格局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格局。客观存在的现实表明,得到学生认可的教师时常会成为学生无意间模仿的样板,设身处地为学生设想一下,面对一位知识比较贫乏、在课堂上基本照本宣科的历史老师,学习的乐趣何在?反之,如果授课的是一位知识广博的教师,他的学习过程将会有趣得多,历史老师对相关知识的随手拈来的侃侃叙论也是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乐趣的。现行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三的近现代文学大师和文学作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教学设计,对历史教师的知识面确实是个考验;必修二中关于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教学是比较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容,如果历史教师有限的知识库存仅能勉强支撑教科书中涉及的知识要求,很难想象他的课堂会带给学生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均涉及的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教学中,了解时事且对国际形势有一些独到见解的历史老师也是很能博得学生的赞誉的……

关键能力视域下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既是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为师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但是毕竟学有专攻,历史教师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要求也只能浅尝辄止,毕竟我们的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领域众多,但大都只为帮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等社会表象,对于专业化的学术领域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较深入的认知,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所涉及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近现代科技成果、贝多芬和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艺术内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经济领域的深层关系等,均远非我等中学历史教师所能认知和领悟的,对这些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仅需要表层的认知即可。这是我们在实施历史教学和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之始,提出的合理掌控知识与能力难度的教学策略之一。

二、历史专业的学术素养是学科文化的核心要素

我们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身份定位方面的共识是,教师首先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等历史专业学术素养。我们在学科思想的凝练与实践中生成的“学术视野,人文情怀”的高中历史学科教育理念的一个层面,是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作为基础性要素,也是关键能力视域下教师素养的核心要素。

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学科基本理论素养,是指历史学科体系的基础理论和理念、基本规律和概念、基本技能和工具等,这是历史教师特有的学科知识素养。高中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在具备通史和专门史体系的基础上,对历史主体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明确历史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基于唯物史观,应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课标要求历史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国家层面对高中历史教学在顶层设计上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文学科不断面临新问题而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在我们这个时代较宽松的学术氛围中,也有一些学者为了标榜新锐,以离经叛道甚至哗众取宠的偏激观点标榜创新,打着新史学视角的旗号反思历史的观点。但是,宽松的学术环境的前提是坚守史学研究本身的原则和文化价值的引领。高中历史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史学观和常怀敬畏的学术良心,这是基础性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教科书由于篇幅所限而对史实的罗列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为师者在一标多本背景下的知识掌控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体例提供史料文本,对社会发展的线性阐述更不可能尽其详,这些现象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自主发挥的空间,也是体现和检验历史教师学术素养的平台。

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是指为支撑教学而必须具备的历史专业知识,它是上述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师基本上经历高校历史专业的系统学习而具备了基本的历史学术素养,能够满足高中历史教学的专业需求。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课改的实施与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同样面临着更新与发展,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机遇与挑战。以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认知能力的视域来看,对高中历史教师为达成课程目标而实施的教学行为,是对历史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要求,

在这个知识急剧更新的时代,历史教师对历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和最新动态的敏感性,也是体现其专业学术素养的指标。如对于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的提法,因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明确了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 年,前版历史教科书中以公元前841 年的国人暴动作为我国有确切纪年开始的提法就不再合适了;近年来的重大考古成果如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的清理和鉴定、江西高安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湖北曾侯宝墓出土铜鼎以及编钟铭文的挖掘和考证等,还有2019 年5 月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发现的中国夏河县古人类下颌骨化石,因确认了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证据而入选2019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些考古新成果均应成为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专业知识。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关键性任务是应对高考的教学和复习,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是从学生能接触和关注的社会表象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和生成新问题,对相关的历史问题以史料入题的形式呈现于高考试题中,历史教师对历史素材与史料的解读与认知等认知能力水平,决定了他在高考复习教学中对学生应试的指导能力。

三、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性要素

教师是通过课程实现知识传授的知识分子,传授过程的学科思想(或教学主张)和教学策略与方法,[2]是教师教育知识素养的关键性要素,也是高端层次的指标。

高中历史教师以学科思想或教学主张引领教学行为,实现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教师是通过学科教学的行为过程达成教育目标的,其行为的基点是学科的教育思想。有学者认为,学科思想是指由学科专家提出的对而后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学科教育方法的灵魂;[3]有些学者认为教学主张是名师引领和统领教学的灵魂,体现名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独特韵味、格调和风貌。[4]从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维度,无论学科思想还是教学主张,都是历史教学行为的统领性元素,体现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规律和教育文化的理解和践行。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凝练的“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的学科思想,是基于对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理解并形成对高中历史教学行为有指导价值的理念表述,经过多年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的积淀与思考,将中学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追求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教育目标,这个视域下的历史学科5 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在学科层面上的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落实到学科教学层面,则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学科思想或教学主张引领历史教学过程中预设教学策略和生成教学方法,以最终达成历史教育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思想或教学主张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知识素养的高端元素,促进教师以历史教育的角度和视野审视和设计自己的历史教学行为,这是名师有别于普通教师的关键性因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会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4]这也是我们的“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学科思想所指向于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

高中历史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优化教学策略,追求传授过程的合理和效度,其教学素养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合理掌控和优化知识传授过程两个方面。现行的一标多本格局下的高中历史课程,以不同版本教科书诠释课程标准对史实要求的形式,呈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史学内涵,新版《中外历史纲要》则以通史的体例对史实线性呈现,2020 年的全国高考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取代了运作多年的考纲和考试说明,对高中历史教师以课程的维度把握和实施学科教学,在知识素养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能力视域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方面取决于上述的学科思想或教学主张,另一方面则是历史教学过程中预设的教学策略,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育生态的实际情况生成的教学方法。

在以培养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关键能力视域下的历史教学,最终落实在学科教学的方法上。我们从可操作性的维度,将历史教学中的理念、理论和手段归结于:基于“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的学科思想,我们建构了“读(文本解读)究(究踪溯源)悟(生成感悟)鉴(以史为鉴)”的行为策略模型,在历史教学中参照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条件等教育生态因素,预设和生成有针对性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期达成知识传授过程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