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量注射泵在新生儿高胆血症换血疗法中的应用

2021-02-28陈小方彭婷婷

智慧健康 2021年34期
关键词:微量胆红素血常规

陈小方,彭婷婷

(1.兴宁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广东 兴宁 514500;2.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妇产科,广东 兴宁 514500)

0 引言

高胆血症是指胆红素在机体内聚集过多而引起的疾病,新生儿胆红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中病理性可能是由特殊疾病引起的[1]。当血清胆红素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遗症。因而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成为治疗高胆血症的主要方法[2]。临床通常选择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但此种方式换血的速度易收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每次药量不精确,出现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3]。微量注射泵以给药微量、均匀持续等优点在心血管重症患者中的作用越来越大[4],但对于新生儿的应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新生儿高胆血症中,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 例新生儿高胆血症患儿,其中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日龄2~20(12.12±3.91)d;体重2030~3881g(3130.25±297.21)g;足月儿20 例,早产儿5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日龄2~22(12.53±4.12)d;体重2120~4043g(3160.71±299.26)g;足月儿13 例,早产儿12 例;上述资料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新生儿高胆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出后1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均超过8分;③新生儿体重>2000g。

排除标准:①排除ABO 溶血以及出生时存在窒息;②感染的新生儿;③药物成分过敏。

1.2 方法

向家人如实说明孩子的情况,耐心向他们解释换血的方法,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鼓励他们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减少不必要的后顾之忧。

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血疗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①准备静脉留置针,三通管,透明敷贴及输血器;药品选择,肝素稀释液,葡萄糖酸钙。换血房间的温度应维持在26-28℃,包吃干净整洁,同时在进入前需要紫外线消毒30min。②换入途径采用较粗头皮静脉、手背静脉,换出途径采用桡动脉、颞浅动脉,建议常用头皮静脉配桡动脉。换出途径采用股静脉甚至较粗的四肢浅表静脉,但需要注意的是肝素液冲管,尤其是三通管的接头处需用肝素液浸泡;适度间断束紧换出静脉穿刺点上方可保持换出通路的通畅,换血过程中检测患儿的各项指标,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换血疗法,①护士需认真按患儿体积及药物用量公式计算保证药量准确,均匀混合药液,并在微量泵、注射器及延伸管处标明患儿的姓名体重所使用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以及配药时间,下次需要的时间做好详细的搅拌工作。②换血速度:启动微量注射泵,输入速度最开始为0.5μg/(kg.min),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若正常则在1h 后速度提高到1μg/(kg.min).继续观察半小时体征,如无异常,继续提高速度增加为1.5μg/(kg.min)。直至血袋中剩30~40mL血时,关闭排出三通,停止排血。整个换血过程控制在2~3h。两组患儿均在换血后观察12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变化、血常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①胆红素变化:分别在换血前后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转铁蛋白(TRF),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②血常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包括RBC(红细胞)及WBC(白细胞)、采用xs-1000i 仪器。采用希森美康原厂试剂;③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针头堵塞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比

换血后,两组新生儿的血清指标(TRF、TBIL、DBIL、AL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比(±s)

2.2 两组新生儿血常规变化对比

换血后,两组新生儿的血常规(WBC、RBC)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血常规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新生儿血常规变化对比(±s)

注:*P<0.05,与换血前组内比较。

附表1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比(±s)

附表1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比(±s)

注:*P<0.05,与换血前组内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P <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n(%)]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血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6]。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对预后影响较大[7]。临床上通常选择同步外周动静脉输血治疗,在换血时交换大量胆红素,以预防胆红素脑病,提高携氧能力。但换血速度容易控制,无法做到短时间内滴速平均且缓慢,患儿的胆红素恢复较慢,存在一定局限[8]。因此合理的换血疗法对患儿的预后较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微量注射泵将血液均匀、持续的泵入体内,操作更为便捷,定量,根据患儿的需要调整续页泵入的速度,使其在体内保持相同的浓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BIL 可以帮助判断新生儿高胆血症的程度。TBA 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之一,是对肝实质损伤指标,TRF 是一种转运铁β 球蛋白,可反映机体铁代谢的指标,RBC作为血液中最多一种的红细胞,能够携氧,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WBC 能够抵抗入侵病菌,进一步吞噬抗原抗体的复合物,减轻对机体的损害[9]。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量注射泵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微量注射泵可将血液均匀、连续地泵入患者体内,通过在微量注射泵让机体指标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保障换血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严格控制换血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胆素的重吸收和内源性胆汁的消失,从而达到降低胆红素的目的,通过微量注射泵换血,促进血液中微量元素的置换,抵御微生物病原体,通过注射泵输入成人血、保养液稀释以及全血采集后血细胞破坏,从而降低血常规的水平[10]。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P <0.05),表明微量注射泵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微量注射泵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微量注射泵控制下的全自动换血,动脉端的血液只出不进,静脉端的血液只进不出,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通路,与以往用注射器来回抽注,减少污染的机会。戴月映的研究发现[13],微量注射泵将少量流体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出预防换血过程中的速度不均的现象生,节省人力,使污染环节得到有效减少,杜绝空气及血凝块栓塞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高胆血症换血疗法中通过微量注射泵,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及血常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微量胆红素血常规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