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初探
2021-02-28汤剑
汤剑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海门 226000)
0 引言
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而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颈椎病在临床中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其他型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且以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2-3]。临床研究认为,颈椎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对患者治疗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治疗后易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颈椎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晕眩、复视伴有眼震,大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降低等表现[4]。有相关研究指出,当前临床中对颈椎病患者主要采用手法与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虽然对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患者疗效不佳,不利于患者预后。针灸是我国中医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对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5-6],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90 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22~76岁,平均(49.52±3.5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2:23,年龄21~75岁,平均(49.35±3.29)岁。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①曾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晕眩;②旋颈实验阳性;③患者经X 线诊断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具有典型根性症状:包括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一致;⑥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实验多为阳性,患者痛点封闭无显效;⑦影像学检查:经X 线平片检查可见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以及骨刺形成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7];②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①孕妇、病情危重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③严重肝、肾功能损伤;④严重精神异常。
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中药辨证治疗。痰瘀互阻者:以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胃纳欠佳;舌质偏暗或紫斑,苔腻,脉细涩为主。治疗以涤痰化浊,散淤通络为主,可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者:患者眩晕阵作、头痛、肩臂四肢重着麻木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治疗。可采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加减治疗。
观察组联合针灸治疗。患者取背靠式坐位,保持颈部松弛舒适,以阿是穴为主穴进行施针,同时对患者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天宗穴、外关穴等穴位实施针灸进行辅助治疗。治疗中采用一次性30 号毫针进行施针治疗。对阿是穴则采用G6805-I 型号电针实施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持续30 min,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宜,1 次/2d,20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对比。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进行评估。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可正常工作活动;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③好转:症状有所减轻,但肢体功能改善不明显;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中医症状积分对比。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包括疼痛、椎旁压痛、麻木等。
(3)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对比。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1~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颈椎功能评分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调查表进行评估,评分0~50分,得分越高代表颈椎功能越差。
(4)生活质量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5)不良反应对比。包括胃肠道不适、躯体疼痛、皮肤红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疼痛、椎旁压痛、麻木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
表2 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
2.3 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VAS、N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对比(±s,分)
表3 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对比(±s,分)
2.4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对比(±s)
表4 生活质量对比(±s)
2.5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导致,患者病变主要因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而导致的供血不足,对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当前临床中对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镇痛联合常规按摩进行治疗,虽然对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无法有效地对患者病灶根源进行解决,从而对患者疗效造成严重的影响[9]。
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主要针对颈椎病所导致的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进行治疗。有相关研究指出,中医针灸、推拿等措施在临床中属于非手术疗法,对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后,对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0-11]。
有相关研究认为,针灸治疗中,以阿是穴、肩井穴为主要治疗穴位,可有效促进患者经气调畅,可通督脉、出肩解,绕肩胛,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此外,在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中,配合患者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达到活血养血、利水消肿之效[12-1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后,得到以下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椎旁压痛、麻木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VAS、N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后,患者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患者疼痛感与颈椎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14-1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在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