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Soave 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康复进程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2-28史川陈江谊陆金荣

智慧健康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先天性根治术结肠

史川,陈江谊,陆金荣

(江门市中心医院 小儿外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肠梗阻,幼儿期以腹胀、便秘为常见症状,若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肠炎等情况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手术是疾病治疗的有效方式,Soave根治术在临床中应用较多,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小术后创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效果显著[2]。本文通过对6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在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情况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的6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研究时间为2014年9月-2020年9月。男、女分别为37例、23例,年龄2~114个月,平均(26.47±5.71)个月,其中,长段型18例、短段型25例、常见性17例,患儿入院前均保守治疗无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3]中的诊断标准;②经X线光片检查确诊;③无腹部手术史者;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功能损伤者;②全结肠型者;③麻醉不耐受者;④严重营养不良者。

1.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取脐部下方环脐切口,长度约为5mm,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腔压力稳定,置入Trocar进行观察。在脐部两侧做操作孔,置入Trocar,调整患者体位呈头低脚高状,置入腹腔镜并进行切片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决定切除肠管的范围,使用超声刀游离拟切除的结肠,解除气腹环境行Soave根治术。取截石位,“米”字形牵拉肛门,于齿状线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向下牵引黏膜近端,保持黏膜张力。将黏膜与肌层分离直至腹膜返折处,打开腹膜反折,剪开直肠肌鞘,将直肠黏膜及拟切除的病变结肠经肛门脱出,切除病变肠管,将肛管与正常结肠间断缝合。建立气腹环境,仔细检查腹腔环境,若无异常情况则关闭气腹,缝合腹壁小切口。患儿术后均进抗感染治疗、禁食禁水,保持肛门卫生,进行适当扩肛训练。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儿临床指标,即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观察患儿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术后1d、术后3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量表总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③观察患儿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依据Krickenbeck评分、Heikkinen评分患儿肛门与排便功能进行评估,得分与患者肛门、排便功能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描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60 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行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手术时间76~103min,平均手术时间(89.32±7.48)min,术中出血量6~42mL,术中平均出血量(27.41±6.14)mL,术后排气时间1~3d,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31±0.43)d,术后进食时间1~3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35±0.35)d,住院时间5~9d,平均住院时间(7.28±1.05)d。

2.2 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

患儿术后1d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3d VAS评分与术后1d相比明显更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1 手术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1d比较,bP<0.05。

2.3 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

患儿术后7 d、3 个月Krickenbeck 评分、Heikkinen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比术后7d明显提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7d比较,bP<0.05。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消化道畸形的一种[4]。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神经节细胞功能的丧失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肠管狭窄、痉挛为主要特征,腹胀、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5]。手术是先天性巨结肠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能够改善肛门功能,有利于消化道连续性的建立,效果较好[6]。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普及,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逐渐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治疗中,在手术过程中借助腹腔镜对患者内部环境进行观察,使术中视野得到充分暴露,可对病灶进行游离并切除,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显著[7]。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在对患儿治疗中需较长手术切口,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儿术后恢复,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的使用可降低手术对血供的影响,减少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8]。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容易增加患者痛苦,患儿因年龄较小,对疼痛的忍受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在术后容易因较为剧烈的疼痛导致其焦躁、哭闹,严重者引发应激反应,对体内内环境的稳定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患儿的术后恢复[9]。本文中,患儿术后1d VAS评分明显提高,与术后1d相比,患儿术后3d VAS评分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为患儿在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影响疼痛程度加剧,但对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这与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创伤较小存在着密切联系,说明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治疗中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将降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维持患儿体内内环境稳定,效果较好。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术后恢复,但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容易发生小肠结肠炎、污粪、吻合口狭窄等情况[10]。有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衡是小肠结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11]。污粪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术后较为常见,手术损伤肛门外括约肌污粪发生的重要因素。吻合口狭窄是先天性巨结肠术的常见并发症,而通过术后括约肌功能训练与扩肛训练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与污粪的发生,降低术中损伤可降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从而加快患儿术后康复进程[12]。本研究中,术后7d、3个月,患儿Krickenbeck评分和Heikkinen评分明显增加,说明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可促进患者术后排便和肛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在术后伤口较小,术后出血量较少,对机体免疫力影响较小,患儿在术后能够尽早地进行康复锻炼,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进一步体现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治疗中有利于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指标,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先天性根治术结肠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