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2-28易超
易超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两项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6例,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CT检查,研究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准确性、操作时间和病情确诊时间、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准确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病情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两项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与CT比较,虽然会延长检查操作时间,但能够提高准确性,使确诊时间缩短。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8--01
股骨头坏死少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病变,中老年人属于该病的高发人群,髋关节局部疼痛是患者在发病后最为常见的症状,日常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疼痛症状的出现,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此明显下降[1]。如果没有能够及时对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侧的关节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较大,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还会遗留残疾。对于发生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建议利用影像学技术,以CT和核磁共振最具代表性[2]。本文对比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两项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6例,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CT检查,研究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左侧股骨头病变19例,右侧股骨头病变24例;患病时间1-8个月,平均(3.1±0.5)个月;年龄42-75岁,平均(57.3±4.9)岁;研究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左侧股骨头病变15例,右侧股骨头病变28例;患病时间1-10个月,平均(3.4±0.7)个月;年龄40-72岁,平均(57.6±4.5)岁。组间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可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前接受CT检查,选择我院目前现有的CT扫描仪,扫描过程中,管电流和管电压水平分别设定为220mAs和120kV,层厚和层间距水平分别设定为10mm和10mm,检查过程中要指导并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状态,对股骨头实施断层扫描检查。研究组:治疗前接受核磁共振检查,选择我院目前现有的核磁共振扫描仪,扫描过程中层厚和层间距水平分别设定为5mm和6mm,检查进行期间需要指导并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状态,对双侧的股骨头均需进行扫描,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进一步实施冠状面扫描检查。此外,还可以配合应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进行检查,甚至可进一步增加及翻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实施加层扫描检查。
1.3观察指标
(1)检查准确性;(2)检查操作和病情确诊时间;(3)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
1.4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处理,P<0.05时,可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表示。
2结果
2.1准确性
研究组检查结果与证实结果符合率高,误诊和漏诊例数少,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操作时间和确诊时间
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3纠纷事件
研究组1例,对照组6例,分别为2.33%和13.96%,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疼痛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早期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为急性发作。髋部不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且不适位置不确定[3]。骨内压力水平异常增高,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或微骨折的发生,均会导致疼痛感的产生,大面积骨关节发生塌陷,会使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下肢活动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内旋受限程度最为明显。手术是目前临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可使残疾几率降低。为保证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和安全性,术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明确发病部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CT和核磁共振是临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检查的主要方法,且效果较为理想,但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要较CT技术更佳,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水平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可以为病情的早期诊断提供便利条件,提升患者对诊断方案及结果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5]。本次研究说明,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两项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与CT比较,虽然会延长检查操作时间,但能够提高准确性,使确诊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谢小伟,程相俊,王小琳,等.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23-24.
[2]杨德根,何亚明.M R I联合X线与CT对生物陶瓷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9):173-176.
[3]彭宁,田静.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診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04-105.
[4]陈玥,刘敏,铁位有.基于CT影像的形态学对双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7):158-161.
[5]黄艳梅,熊巧玲,赵利春.核磁共振与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检出阳性率差异分析[J].健康之友,2020,14(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