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2021-02-28王海燕王燕燕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5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王海燕 王燕燕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不同维度、不同策略的完善做到相关内容的优化创新,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有效方法的指引和策略的践行下了解相关学习内容。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应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多维度知识的探究下掌握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法治素养。这是推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也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开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初中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理解和运用课堂知识的能力较弱,因而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基于此,本文将开展核心素养思想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的基础方式落实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能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相关思维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真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以及核心素养思想视角下构建生活化教学新模式的意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围绕“师生具体应如何做”提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引导生活化、培养观察生活习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联系时事热点、布置多元作业等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优化教学带来一定帮助[1]。

1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有其显著优势的。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高度活跃的阶段,其道德观念也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但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也相对欠缺,因此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很难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侧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说教,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以至于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知识层面,而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也阻碍了教师授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无从实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无法贯彻落实。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2]。

2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实践互动,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在该学科课堂中的知识吸收效率,也会影响这门学科基本价值的体现效果。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脱离现实生活情境,对学生在新时期的主体发展要求缺乏深度理解。

3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3.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材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不一样的老师会把它变成不同的厚度和广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侧重情感引领和道德塑造,这就更加呼唤老师们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有效地诱发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更不会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提炼和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扮演桥梁的角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衔接,将课堂的范围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汲取学习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从“书本情境、教师经验”转变为“真实情境、学生经验”,从“习题训练”转变为“开展基于任务或项目的学习”,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置真问题、探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2培养观察习惯,持续走近生活

无论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元素的支持下多元、深入感知知识体系,还是鼓励他们围绕生活中的学科内容提出问题并思考,都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在学的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时,他们才能迅速迁移生活经验、观察所得来理解,最终促进对新知的理解和吸收。这意味着,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的习惯,帮助其在生活中积累能够促进学科学习的经验。例如,学生在观察社会中发现并分析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背后存在的“道德感缺失”或“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课堂上学习“如何提升道德感并强化法治意识”,并继续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验证“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和思想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更可以在“观察”和“分析”的结合下增强其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3.3小组合作学习,真实体验开拓眼界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高参与度,打造高質量生活化课堂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呈现侯课新闻播报、生活化情境案例演绎、分享聚焦、全景研讨、整理构建、评价反馈交流等环节。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本质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同步提高,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有积极活跃的表现,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4]。

参考文献:

[1]凤蕾.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学,2020.

[2]俞淡幸,佘柏奇.基于教材贴合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5(7):33-34.

[3]刘晨.试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J].天天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53-154.

[4]李祥.运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21,39(02):121-124.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