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为载体的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活动
2021-02-27李军静
李军静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幼儿文学是专为幼儿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1],具有音乐性和美术性。幼儿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使幼儿获得更为完整的经验和美感体验。在教学中,如何对幼儿文学作品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通过幼儿文学与艺术的整合活动,研究幼儿文学的内涵、幼儿文学活动的核心经验与发展阶段,促进教师审视和反思自身整合活动的实施现状,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从而充分发挥幼儿文学与艺术的审美和教育功能。
一、幼儿文学与艺术有效整合的意义
(一)助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社会、语音、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间相互渗透,以整合、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幼儿文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既满足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也促进幼儿文学与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其他领域间的相互融合,乃至整个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范例和研究方向。
(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文学活动是提升幼儿审美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艺术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路径。[2]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能深化和丰富整合活动的目标,并且使幼儿在有限的教育时空内,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在学前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让幼儿在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幼儿文学与艺术的审美和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的现状与分析
(一)对古诗的价值认识不全面
选择浅显易懂,具有生活趣味的古诗词作为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陶冶情操,也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在目前的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中,教师忽略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教育,仅把古诗词作为开发幼儿认知和语言的工具,并没有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真正教育价值。
(二)对古诗活动缺乏认识与整合
从幼儿时期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古诗讲究平仄对仗,其内容丰富,意境深刻,对幼儿来说,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深远意境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利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将古诗词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对幼儿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幼儿文学与艺术的审美和教育功能。然而,在幼儿古诗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1.核心经验认识不足。教师在组织实施时,对幼儿学习文学活动的核心经验的内涵和发展阶段认识不清晰。幼儿应先感知古诗特有韵律的特征,在听诵的过程中,对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句式有初步的认识,再借助跟诵、吟唱、动作、绘画等,表现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整合意识较为薄弱。古诗教学设计与实施形式单一、传统、枯燥。设计理念不够开放和多元,缺乏与其他领域融合的意识。整个活动环节设计以学习古诗的诗句为主线,“教”的比重占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以介绍古诗作者与解释诗词含义为重点,缺乏整合意识,有“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模式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提出,幼儿学习文学作品会经历四个阶段:感知、理解、欣赏、创造。[2]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点,在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背景下,从众多的古诗词活动设计与实施中,总结归纳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
(一)经验唤醒——结合实际情境
唤醒已有经验,初步感知古诗的主要形象或情境是活动的第一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与古诗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导入方法。
1.猜谜、对话,感知主要形象或情境
首先,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猜谜神秘有趣,符合幼儿的心理,能够帮助幼儿了解诗中形象的主要特点。对话不仅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展词汇,还能够引导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与诗中主情境的距离。例如,以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引出古诗《咏鹅》中的主要形象——鹅。再如,古诗《元日》教学中,教师提问:“你喜欢过年吗?知道传统的春节是哪一天吗?”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结合已有的过年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古诗学习,深入了解古人的过年习俗。
2.视频、图片,链接已有生活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立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视频、图片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诗中情境,迅速唤醒幼儿的日常经验,从而打开话题,为后续的古诗词学习做铺垫。例如,在《悯农》教学中,通过观看宣传短片,帮助幼儿回忆什么是“光盘行动”,并利用问题“短片中小朋友们说,要把盘中的食物吃干净,不浪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帮助幼儿了解开展“光盘行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到“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积极加入光盘行动”。
(二)意境感受——符合年龄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尽管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但多为间接经验。教师应在古诗中的间接经验与幼儿的直接经验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幼儿通过直接感受,体会古诗中所展示的人物情感和心理世界。
1.以画入境,直观领悟诗意
幼儿的理解与体验以直接感知为主。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形象生动的儿童画、古诗图示,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诗人的生活情景,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内容,将幼儿自然带入古诗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领悟诗意。例如,在古诗《元日》教学中,教师利用儿童画展示诗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借助古代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将幼儿带入古代春节的节日氛围,通过“屠苏”“瞳瞳”“桃符”等关键词的解释,理解古诗内容。再鼓励幼儿相互答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让幼儿在看看、猜猜、想想、说说中,理解体会诗意。
2.白板支持,形象呈现诗意
学前期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信息技术融可视、可听、可见的功能为一体,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可根据古诗的内容制作白板课件,以直观的形式再现诗意,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例如,古诗《梅花》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体会梅花“凌寒独自开”的意境,感受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风骨,教师利用EN5 白板制作课件:屏幕中,雪花缓缓落下,伴随着呼啸的冷风的背景音乐,一朵梅花骨朵正悄悄在枝头绽放。一朵、两朵、三朵……最后画面定格在梅花独自怒放的远景上。教师适时提问:“你认为梅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幼儿内心自然产生情感共鸣:梅花是一种勇敢、坚强、不惧寒冷、勇于挑战的花。
(三)语言诵唱——创设多元活动
在选择古诗作为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活动的教学内容时,应进行多次的审议: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寓意价值?是否适合与艺术进行有效融合,支持幼儿表达表现?因此,所选的古诗不仅要有生活情趣,符合生活中真、善、美的基本格调,还应适合幼儿跟诵、吟唱。
1.自主跟诵,理解韵律美
古诗是一种极具韵律的语言艺术,其篇幅短小,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在音乐渲染下,声情并茂的朗诵,是感受古诗、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对作品本身的倾听与理解上,深切体会古诗的韵律美。例如,古诗《一望二三里》,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诵读环节,教师结合节奏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在此基础上,尝试用简单乐器、道具表演等多种形式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诵读时,教师应把握:不要反复重复作品,降低幼儿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2.花样吟唱,谱写时代节奏
古诗、音乐都富有节奏感。教师可用新时代的音乐元素谱写传统古诗,以音乐为媒介,赋予古诗新时代的生命力。可结合古诗新唱,即根据不同古诗的韵律特点,选择伴唱、说唱、二重唱等不同的吟唱方式,在不同节奏的吟唱中,感受经典与时代的碰撞。例如,古诗《春夜喜雨》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已学过的古诗歌曲《苔》,再播放歌曲《春雨滴答》。幼儿在倾听中对比两首歌曲的异同,学习将新词配以旧旋律。接着,鼓励幼儿把《春夜喜雨》和《春雨滴答》融合在一起表演,将说与唱相结合,体验古诗与诗歌的不同,感受说唱表演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种诵唱方式,都是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古诗作品,切忌为了追求活动表面的花哨和热闹,出现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强行“拼凑”。
(四)个性表达——迁移作品经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鼓励幼儿用表演、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的经验,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多元表达。
1.音乐伴唱,情感交融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通过节奏、韵律、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乐器的相互配合再现文学作品,在突出古诗中意境之美的同时,也是幼儿与作者情感共鸣、相互交融的时刻。借助背景音乐,带领幼儿走进文学作品美妙的意境。例如,古诗《苔》教学中,幼儿观看山村支教教师梁俊和乌蒙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演唱这首诗后,在跟唱歌词时,不禁流下眼泪:“哥哥姐姐就像苔花一样有力量!”
2.表演展示,再现作品
表演是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在情境中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道具等媒介,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形式。[3]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作品人物的情绪情感,创造性地表现文学作品。这种形式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例如,古诗《元日》教学中,教师投放儿童古装,以及大鼓、对联、鞭炮、中国结等具有年味的装饰品,加以肢体动作与表情,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出古代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3.绘画创作,自由表征
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曾经说过:“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作为塑性手段,是最为自由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形式。通过绘画,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从倾听理解转化为主动表达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古诗《咏鹅》教学中,有的幼儿用颜料画出鹅的样子;有的用黏土做鹅的头,用纸质巾画鹅身和鹅尾;还有的小组合作,表现鹅捉鱼、喝水、说悄悄话的样子等。幼儿在大胆创作与自由表征中,感受、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4.创意表达,尊重意愿
创造表达基于幼儿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表达意愿,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倾听幼儿的讲述和介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例如,在古诗《苔》教学中,幼儿领悟诗意后说:“乡村孩子生长在贫困的环境中,却还是努力学习,就像苔花一样。”教师鼓励幼儿创意表达,多元再现古诗作品时,应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不用成人“像不像”“好不好”等标准进行评判。
四、结语
在幼儿文学与艺术整合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方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学习规律出发,以文学内容为主,艺术为表现形式,在文学与艺术融合中,帮助幼儿欣赏文学美,体验文学趣,创作文学之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