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索
2021-02-27张秀升
张秀升
(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100)
2017 年秋季起,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程。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从学生最常见的动植物入手。目前发行的1-8 册苏教版《科学》新教材中,有7 个单元:《动物与植物》《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动物大家族》《昆虫》《繁殖》《生物与环境》等,从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开始,带领学生明白生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小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
新的《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领悟知识内涵,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的“体”,意为身体力行、亲身经历;“验”,意为实践感受、实验观察。[2]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体验式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实验观察等实践性活动,展开体验和探究。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持续观察,让学生认知生命科学世界,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逐步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连贯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发展科学思维。
一、确定体验主题,获得实践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注重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解自然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体验实践是为了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培养生活技能。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展开体验和探究,引导学生感知生命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科学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3]
如教学《植物的一生》单元时,师生围绕“种植”主题,开展体验活动:种植西红柿或黄瓜。以“种”为载体,指导学生从播种开始,依次观察植物根、茎、叶的形态,花、果实、种子的构造,探究植物各部分的功能。在课上,先观看种植视频,小组合作设计种植方案,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种植:选择合适的花盆,用小铲将调配好的壤土装入花盆,浇透水,等土壤稍干后播下种子,再浇适量水,将花盆摆放到学校的种植园里,等待种子发芽。幼苗出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养植物,做好日常管理,参与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活动。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家尝试种植西红柿或黄瓜,体验农民劳动时的辛苦。整个种植活动,历经2-3 个月,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命历程,认识植物的共同特征。
二、指导观察记录,树立实证意识
观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指通过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周围世界。良好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认准目标,对他们一生的智力发展及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观察力强的学生,其智力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学生。体验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树立实证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对生命体或生命世界进行观察,并记录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开展探究需要不断收集各种数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单是最好的探究素材,记录学生的日常观察数据及现象。
如在《植物的一生》单元“种植”体验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及时做好记录。随着幼苗长大,让学生观察幼苗的样子,根的吸水量的变化,茎、叶的形态特点及变化,并设置记录单,从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来观察黄瓜或西红柿的生长,用相片、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上,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填写的记录单,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图片中植株形态的变化,认识到植物在生长,也直观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黄瓜开花后,指导学生对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观察小果实慢慢膨胀长大的过程,并做好记录,让学生真实地看到人工辅助授粉的成果。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提升。
三、开展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思维
教师运用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是打开他们思维和调动探究兴趣的关键。通俗而言,材料的结构性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它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结合。[4]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运用结构性材料开展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也经常选择结构性材料进行观察与实验,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探究生命世界。
如教学《植物开花了》一课时,利用学生自带的实验材料番茄花和黄瓜花,开展对比实验,认识花的结构。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对番茄花和黄瓜花进行观察并对比,初步识别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接着小组合作,解剖黄瓜的雄花和雌花,观察两种花不同的构造情况。然后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一朵番茄花,用镊子小心地解剖后,把花的雄蕊和雌蕊取出来,用实物展示台放大,重点认识雄蕊和雌蕊在形态、数量、组成上的不同点。学生观察描述后画下来,明白花根据构造,可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教师追问:雌蕊和雄蕊各有什么作用?学生继续探究。最后观看《植物的传粉》科普视频,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概括出:花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是植物传粉的重要载体。
四、加强线上互动,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智慧教室环境下,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便捷的环境,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体验式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而且将体验活动延伸到课后,利用班级钉钉群开展线上学习交流活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如种植、饲养等历时较长,实践活动中生命体需要照料等问题,当学生出现疑难时,教师可在线指导,生生互动交流,还可通过学习网络资源寻找答案。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单、观察日记,以及拍摄的相片、视频等,都可上传班级钉钉群进行分享,数字化的资源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如教学《养昆虫》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在课上,教师先用谈话引出“养蚕”的主题,指导学生观察蚕卵。接着,小组交流如何做好养蚕的准备工作,包括给蚕宝宝布置一个家,准备桑叶等。养蚕活动历时较长,大约要50-60 天左右,学生基本在家中进行,教师线上指导。学生通过钉钉群,将自己的蚕宝宝成长相片、视频上传,教师也可收集活动记录制作课件。课堂上,学生带来自己的蚕宝宝,互相交流观察,讨论它一生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练习怎样写观察日记。当学生在养蚕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在班级钉钉群寻找帮助,或上网咨询,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近两个月的饲养,学生对昆虫有更深的认识,感受到呵护生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