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视角下小学英语评课技巧例谈
2021-02-27杨华娟
杨华娟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听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1]。听评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开课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评课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对听课教师来说,可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寻找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许多教师感到评课困难,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才能评得合理和到位。实际上评析一节课有不同的视角,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教学技术”“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教师要理解评课视角的概念内涵,并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或课例确定评课视角。下面以北师版三年级下册Unit 11 I Can.Lesson 1 I can climb.一节英语公开课为例,从“3i”的视角进行评析。
一、“3i”评课视角的概念内涵
“3i”包 括 interpretation,instructional design,implementation。interpretation 是指教材解读,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直接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正确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文本意义和深层含义,有利于课堂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是指教学设计,是在教材解读和教学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恰当理解教材内容和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设计出适合教学对象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活动。implementation 是指教学实施,即根据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不一定与教学效果直接关联,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指教师掌握英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功能、话题等知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科教学知识,笼统地说,是“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知识”。从上述三个视角出发,能够比较全面地评析一节课。
二、“3i”评课案例分析
以下是笔者聆听的一节公开课,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解读(interpretation)
教材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编者意图、教材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才能设计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执教教师上的是北师版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11 I Can.Lesson 1 I can climb.单元的主题是“我能”,突出对个人能力的说明与介绍。Lesson 1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主课文,由五幅图组成,描述Mocky 在春游途中发生的小意外。第二部分是Mocky 与小机器人的对话,通过替换练习,操练本课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第三部分是听力训练,由四幅图组成,让学生根据录音播放的顺序给四幅图排序,检测学生是否听懂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是read,run,climb,jump,walk,speak,重点句型是Can you...? I can....难点是掌握六个动词的发音和词义。此外,在故事中还渗透警示性教育:Look out! Be careful!Be more careful!等句子的学习。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句型的实用情景和表达意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谈谈自己能做什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点评]执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能以故事为教学主线,以本课的重点单词(climb,walk,run,jump,speak 等)和句型(I can....)为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到位。不足的是,教师在处理教材三个部分时,侧重点不够突出。主课文花了15 分钟教学,包含对主课文的操练和练习;而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设计Mocky 遇到小机器人(a little robot),并将一个能行走的实物小机器人带进课堂,进行操作和示范,然后请学生操作练习,花了17 分钟。笔者认为,应以第一部分为教学重点,安排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故事内容。第二部分是强化和巩固句型和词汇的替换练习,不宜安排太多时间。第三部分排序练习,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听懂故事内容,主要作用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理解编者意图,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科学安排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执教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动作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2)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朗读故事人物对话;(3)树立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人身安全。
[点评]教师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实践性。教学目标(1)和(2)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目标,(3)是情感目标。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目标比较合理,可操作、可检测。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四大任务组成:
第一步:热身和导入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通过哼唱three little rabbits 和three little pandas 引出词汇jump 和walk,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通过创设Mocky 春游的大语境,让学生猜一猜Mocky 春游时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导入课文学习。
第二步:呈现与练习
教师播放故事视频,提出:What can Mocky do? 让学生整体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在语境中教学每张图片,以及climb,house,dangerous 等词语。
任务1:I can answer
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通过回答,检测学生是否听懂和理解故事的内容。三个问题是:(1)Ann,can you climb this tree?(2)Mocky,can you see our house?(3)Who can catch Mocky?
[点评]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用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没有通过转述对话内容来设计问题,而是直接用故事中的语言来提问学生。教师问:“Ann,can you climb this tree?”学生回答:“No,I can’t.”教师接着问:“Mocky,can you see our house?”学生回答:“Yes,I can.”这种处理方式似乎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但是缺乏真实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播放视频、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不妨尝试用转述的方式提问,如“Can Ann climb this tree?”“Can Mocky see their house?”既体现师生之间交流的真实性,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坚持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避免无意义的机械操练,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任务2:I can speak
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并指读故事,再给学生一分钟,自行指读故事。接着,教师设计若干个活动,以香蕉图为链接方式,学生自由选择,然后根据选择内容,完成活动。相关活动是:(1)观看故事并补全对话:Look out! It’s all right.I can ______(catch him).(2)观看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I can climb this tree,can you?No,I can’t.Can you see our house?Yes,I can.学生听、看、指读故事,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朗读故事人物对话”。游戏教学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并进行口头表达。然后,教师处理教材第二部分内容Learn to say。播放录音,让学生猜测Who’s this? 看视频,回答问题:What can the little robot do? 问答大作战(Can you?),理解并学习read,walk,jump,run,speak 等单词。角色扮演,运用所学句型和单词与小小机器人对话。哼唱chant,如run,run,can you run? 进一步巩固句型和单词的学习。玩游戏(Let’s play a game),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the little robot do?以游戏的方式,小组竞赛,点击小机器人会做的事,看看谁完成得最快。
[点评]本部分内容旨在巩固故事内容和本课句型:I can....Can you...?先通过补全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故事的语言知识;然后以Mocky 的春游为情境,Mocky 遇到小机器人并与之对话,学习教材第二部分内容,即本课的句型和重点单词,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不足的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间偏长,用了17 分钟,显得比较松散。此外,教师带来的实物机器人只会行走(walk),不会climb,run,jump,speak,与课文第二部分的图文不一致。课文展示的机器人会爬树、跑步、跳跃和说话,因此这个实物小机器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采用比较和对照的方式处理本部分内容,可能效果更好。例如,教师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小机器人能做什么,然后演示实物机器人能做什么,让学生比较和对照,培养其思维能力。
任务3:I can win,听力我能行
教师设置情境:Mocky 想给小机器人一些香蕉作为告别礼物,但他必须先过听力关,才可以获得香蕉。接着,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播放的顺序,给教材的四幅图排序,检测学生是否听懂录音内容。
[点评]本环节以听力训练的方式,通过排序,检测学生是否听懂和掌握本课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即设计Mocky和机器人告别的语境,而忽视活动的效果。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楚,部分学生不理解活动要求,结果没有真正检测到大部分学生是否听懂和学会知识。
任务4:I can do it,安全第一
教师创设情境:春游就要结束了,Mocky 为了感谢各位同学的帮助,特地给你们发来秋游邀请,并分享几条小贴士,如Can you climb trees?No,I can’t.
[点评]本部分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个环节比较牵强,与本单元主题扣得不够紧。教师提 问:“Can you climb trees?”“Can you run fast?”“Can you swim?”等,学生对每个问题都齐声回答:“No,I can’t.”虽然教师的设计是出于安全教育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敢拼敢闯的精神。此外,本单元的情态动词“Can”是表示能力,而安全教育的“No,I can’t.”是表示“禁止”,偏离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三步:作业
用所学单词和句子编一段chant。教师提供chant的格式:run,run,can you run? Yes,yes,yes,I can.Jump,jump,can you jump?No,no,no,I can’t.
[点评]该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语言知识,学生可以用本课句型和其他单词,继续编写chant 的内容。
综上所述,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特色和亮点。首先,她设计Mocky’s spring outing 作为整节课的大语境,将教材的三个部分都融入这个大语境中,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将教学主目标确定在“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朗读故事人物对话”,符合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情。再次,在热身和导入之后,整体呈现故事内容,并在语境中处理本课的句型和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故事内容。最后,围绕故事主线,设计“I can answer”“I can speak”“I can win”和“I can do it”等四大任务,较好地训练、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材解读不够到位,教学活动设计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明显。如果能从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的顺序安排活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将教材第二、三部分都纳入大语境中,虽然有新意,但是不够真实。
(三)教学实施(implementation)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流畅,学生认真倾听,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好,各环节的教学完成得较好。
[点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词汇量少,听力理解能力不足。但是对英语学习仍然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本节课虽然涉及的动词比较多,但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句型也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基于这一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的过程比较顺利。此外,教师的个人素质比较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从学生课堂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语言知识和听说能力有限,但还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语音清晰,教态自然,以手势助说话,以汉语注释课件相关内容,以及采用单词卡和较好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二是以情境为兴趣点,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当然,有的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热身和导入环节比较混乱,缺乏连贯性。在教学第三部分Listen and number 时,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晰,一些学生不明白听力要求。听力训练后,教师基本上代替了学生回答,难以检测有多少学生听懂并能正确排序。
最后,有三点建议:第一,根据本课主题,建议把“I can.”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而不是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同时,增加一个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本课句型介绍自己能做的事情,询问和介绍他人能做的事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能力的迁移。第二,采用两两或小组活动方式,增加课堂的生生互动,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第三,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