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校园新闻写作训练策略探析
2021-02-27章正荣
章正荣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对微写作作出规定,要求中职生学习用200 字左右篇幅,表达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传递、事务处理、情感交流等内容。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和表达交流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微写作,创设写作情境,从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快速构思与写作。[1]新闻短小精悍,体裁独特,既可视为文体写作(记叙文),又可视为应用文写作,适合作为微写作的训练内容。根据中职语文课标的“尝试新闻、通讯写作”要求,笔者在指导学校记者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方法推广到课堂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校园新闻写作。
一、校园新闻写作的优势与价值
校园新闻写作对培养中职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基本写作能力、表达真情实感和实现作文详批详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训练中职生写作的一种好方法。首先,电子传播手段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运用,各种形式新颖的图、文、视频新闻等充斥手机网络,一机在手,便可坐观天下事,新闻带给人强大的冲击力,更容易引发中职生的写作动机。其次,校园新闻写作题目往往来自校园文体活动,新鲜度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更愿意记录过程或表达感想。再次,新闻写作在教师的推荐下,更有机会在校园媒体上发表,让写作者获得成就感,推动再次表达的欲望。最后,新闻篇幅短小,内容比一般文体单一,可以实现在一二节连堂作文课上完成评改。校园新闻写作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形成作文训练的良性循环。
二、中职生校园新闻写作训练的策略
(一)指导反馈,培养写作兴趣
在小学、初中教育阶段,中职生已接受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的写作实践,一般文体写作的题目,对中职生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他们的写作思维模式有所固定,在写作立意、选取角度方面难以创新,对写作缺乏兴奋点。中职生处于被动接受写作训练的状态,自然会带有畏难和排斥的情绪,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
对中职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新闻写作比其他文体更具优势。教师可通过多次指导反馈,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12 月中旬,布置学生写新年活动的新闻。教师选择报纸上的同类新闻作范文,指导学生参考写作要点。元旦后,选用5-6 篇不同角度的作文进行讲评,并整合为一篇新闻稿,署上每个学生的姓名,向校园网投稿,发表后把链接发到班级群与学生分享。最后,在一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这篇新闻稿的看法,并反思如何进行新闻写作更容易被校园媒体等录用。
(二)模仿训练,提升基本能力
写作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如观察、思考和想象力)和基本能力(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表达和修改文章能力)。2021 年中职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写作“中心明确,内容翔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句通顺”[2],即考核中职生的写作基本能力。中职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需要从简单句段的训练开始,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新闻写的是学生熟知的周边事物,学生容易选择、提取、加工和改造,做好拟题、立意、布局谋篇。其次,新闻结构相对固定,通过模仿容易上手,能够快速完成立意、布局谋篇的过程。再次,校园新闻传达的是正能量,表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周边的事物,学生需要观察、思考挖掘其中的正能量,表现其教育价值。经过几次评讲,可以比较快速地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力,提升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能力。例如,写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新闻,在审题、立意上,引导学生选择“志愿与文明、土地与资源、环保与碳中和”等富有正能量、紧跟时代潮流的关键词;在布局谋篇上,教给学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概念,对文章结构作初步构架,明白每部分需要写哪些内容;在正文选材上,树立远近景与特写相结合的新闻写作意识等,在概述的同时,穿插一二个主要人物的讲话或动作,使新闻更真实、生动。
(三)活动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中职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基本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小圈子里,从书本、网络间接获取的知识居多,从生活习得的知识偏少,写起作文来难免会无病呻吟。以完成作业为目的的写作,容易“虚情假意”或“套作取巧”。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是自身参与体验后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模仿、想象就能获得的。中职生最熟悉的真实情境是校园生活,职业学校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他们每周参与或了解、观看的常见内容。如果能把这些内容转化为文字,定能培养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写作品格。
“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跨岗位的能力”,是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的重要区别。相比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社团百花齐放,校园课余生活与竞赛丰富多彩,在文体活动举办的密度和广度方面更具优势。有组织或自发的、学科或才艺的志愿者活动、社团竞赛表演、各种节日庆祝纪念活动等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给予学生真切的体验,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强。校园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可感,和学生息息相关,绝无虚假伪装。例如,作文课上,让学生与一场比赛共享悬念,与一场歌手赛共度欢乐,或品尝忐忑不安的上台滋味,或在书法社里感受心灵的安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这种宝贵的真情付诸笔端,杜绝无病呻吟,培育学生树立真情写作的意识。
(四)全面评讲,实现详批详改
近年来,普职学生数比例大体相当,正常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班有四五十人,一名语文教师一般要带2-4 个班,如详细批改篇幅长的作文,往往需要一两周才能完成。为了及时反馈评改结果给学生,大多数教师只能走马观花,无法每个学生都详批详改。作文讲评上,一节课只能评讲四五篇范文,无法做到全体讲评,人人给予点评。再者,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多,文化课时少,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进度紧张,语文课标规定的写作学时,在实际操作时被压缩得少而再少,作文讲评课只能“浮光掠影”。短小精悍的新闻正好弥补了较长文体作文评改的缺点。固定的格式、简短的篇幅,容易让教师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缺点,快速完成批改。评讲新闻的写作指导课,能够实现全面指导,为每人一次有针对性的单独指导提供可能。
例如,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系列团课,一学生将其作为一周新闻的写作内容。以该篇习作为案例,教师重点评讲如何解决写作关键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准确拟题,如《我校开设“缅怀先烈,立志成才”团课》。其次,把握新闻六要素,在简洁的基础上,清楚交代一件事。如“本学期第三次团课在学生活动中心顺利开课”“于男老师介绍了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为同学们述说了那段血雨腥风的故事”等。再次,学会全面概括事物。如写明开设团课的目的:“我校每年均开设相关主题团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写完后再读一读,重新发现问题,修改不恰当的表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