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27陈娟包秀珠
陈娟,包秀珠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0 引言
护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应用的统称[1]。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不断改善和保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2]。而传统的护理质控管理模式由于受诸多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适应大量变化的护理管理信息需求。为此,2014 年1 月我院护理部与软件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了护理信息系统,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智能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现报告如下。
1 系统组成及各模块主要功能
1.1 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浏览器(如IE)电脑客户端和移动EDA(或PDA) 客户端2 大部分组成。根据护理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完成不同的工作。目前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均使用此系统。
1.2 建立系统质控标准
根据《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标准》,将我院护理质控项目及79 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导入到护理信息系统中,系统自动转换为各种质控标准表格,检查者将检查情况即时录入,录入内容分别自动生成为持续改进表格及各种表单。
2 一般资料
2.1 选择试点科室
为保证新系统开发顺利,根据开发计划试运行阶段采取以点带面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从全院42 个科室选择了20 个科室为试点组,另外22 个科室为常规组,通过6 个月的试运行两组进行对照,验证其可行性。
2.2 确定相关人员
人员对象为全院科室的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质控组长及干事,参与者共56 人,年龄36~52 岁,平均(44.27±3.13)岁,对试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3 方法
试点组(20 个科室)质控时采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质控追踪、分析、统计。常规组(22 个科室)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质控、用人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均遵循“院级-科级-病区护理质控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采用闭环管理,达到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目的。
3.1 试点组
3.1.1 定期质控
护理部、大科或病区的定期质量检查、行政查房、夜查房、满意度测评等检查情况即时录入,软件进行评分。经过PDCA 方法循环和再循环,逐步解决和减少护理质量中的问题。整个过程连接紧密,一旦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质控程序,即无法进入系统操作,具有时效性。
3.1.2 不定期质控
每月不定时进行1 次全院护理质量大检查,质控组通过护理管理系统,根据检查结果对数据进行准确的汇总。护理部、科护士长随时可通过电脑客户端系统,掌握科室护理质控情况,有针对性的再次进行重点或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及时指出,督促并协助科室整改。
3.1.3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
护理不良事件或隐患主动上报也是护理质控的重要内容,借助护理信息管理平台,按照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类别,所有护士均可上报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和事件,使事件的上报更具及时性、可控性。
3.1.4 统计分析功能
护理信息系统有完整的分析软件,自动运用管理工具对质控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准确地进行了质量检查、扣分、绩效考核排名、PDCA 成效、安全事件统计等汇总分析,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及时、有效的反映护理质控情况。
3.2 常规组
3.2.1 质控过程
质控时使用固定的质控表格进行质控检查,将存在问题反馈给被查科室,然后科室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这些过程均手工书写。满意度测评使用测评表格进行测评,常常字迹不清晰,难以辨认,容易遗失,统计过程繁琐、结果不准确,出现误差进行返工,浪费人力物力。
3.2.2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
采用传统纸质上报,整个上报时限常常受责任人主观因素影响,易出现延迟性、回顾性上报现象,缺乏客观性。
4 评价指标
在6 个月护理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将试点组与常规组通过护理质量监控平均所花时间、统计工作平均所花时间;护理质量监控合格率、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护理管理者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
5 统计学方法
将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试点组在护理质控及质控统计时平均所花的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试点组在护理质量监控合格率、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护理管理者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质控所花的时间比较(±s,h)
表1 两组护理质控所花的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护理质控相关率的比较[n(%)]
7 讨论
7.1 传统的护理质控
①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弊端是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三级质控检查表格相对固定,对于存在问题的护理质量项目和科室的追踪改进耗费人力和时间,执行持续改进困难[3-6]。②整个质控过程中以手工操作为主,较难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及真实性,在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时均由手工完成,难免在书写、计算时会出现误差,往往重新返工,其过程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③护理不良事件的性质界定和分析均手工书写,纸质上报,易出现分级分类不规范、分析不准确。
7.2 护理信息系统
①将护理质控标准分别录入到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中,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信息库。通过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使护理质控达到自觉、自律的目的。②充分体现医院三级质控的要求,由于信息系统的快速反馈,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能通过PC 电脑客户端随时查看检查存在的问题、整改进程。③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有自动汇总、统计功能,对质控结果以病区、质控项目分别进行统计,提高了护理质控结果统计、分析效率,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大大提高护理质量监控的准确性、时效性。④该系统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建立一个高效、畅通、无障碍的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以发现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预见性管理,对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7]。
8 体会
①借助护理信息平台,跟踪质量情况,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对过程实时跟踪的质量控制,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8]。②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将分散的、静态的信息全面化、动态化、标准化,保证了护理质量[9]。③护理不良事件通过系统及时上报、分析,可使不良事件或隐患有效集中,快速共享,及时起到警示作用。④系统快速、准确的统计功能,消除了人为误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⑤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由传统经验型模式向数字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