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对巨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2-27陈奇赵昕钟海彬唐宁宁崔凌
陈奇,赵昕,钟海彬,唐宁宁,崔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黄斑孔(Macular Hole,MH)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从视网膜内界膜到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1-2]。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对病症进行治疗,本文就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术对巨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60 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6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患者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9~61 岁,平均(53.25±1.08)岁;对照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0~59 岁,平均(47.44±1.1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行黄斑OCT 测量孔径,入选最小孔径≥400 μm 的患者入组,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家属签署同意协议;患者自愿住院接受治疗,且能够联合本次研究,患者的基本资料齐全;患者及患者家属意识清楚,没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1.3 排除标准
因特殊情况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其他眼部疾病史;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重大特殊疾病的患者;患者及家属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伴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并注入空气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在建立玻璃体切割三通道后,对玻璃体进行切除,脱离后切除周边的玻璃体。将撕除的内界膜瓣填塞于黄斑裂孔,在进行气液交换后,用1 mL 自体血固定内界膜避免移动,再进行玻璃体腔注入消毒空气。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对比。采用OCT 扫描黄斑检测。显效:患者裂孔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恢复较好,裂孔闭合,视力有所提高;有效:患者裂孔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有所改善,裂孔仍未闭合;无效:患者裂孔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未改善甚至加重。
患者治疗前后黄斑裂孔孔径。采用OCT 扫描对患者黄斑裂孔孔径进行检查。
1.6 疗效评判
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患者治疗前后黄斑裂孔孔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术前裂孔孔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斑裂孔孔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患者治疗前后黄斑裂孔孔径对比(±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黄斑裂孔孔径对比(±s)
3 讨论
临床研究中发现,有关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早期的文献报道认为外伤是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病例报导的增加,人们发现仅约5%~15%的黄斑裂孔为外伤引起。本世纪初,有作者提出囊样黄斑变性是黄斑裂孔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有人认为年龄相关性血管改变导致黄斑萎缩而最终形成黄斑裂孔,但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1924 年,Lister 首次提出玻璃体牵拉与黄斑裂孔形成密切相关,自此,人们开始注意到玻璃体在黄斑裂孔发病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逐渐认为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纵向牵拉是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3-4]。
1988 年,Gass 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理提出了革命性的见解,认为黄斑中央凹前的玻璃体切线方向牵拉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为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后有关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报导不断增多。通过玻璃体切割,特别是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松解玻璃体黄斑牵拉,使大部分病例裂孔闭合,某些病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995 年通过临床病理研究以及根据玻璃体手术后视力可以提高这一事实,Gass 进一步指出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不伴有中央凹视网膜神经组织丧失,从而解释了为什么手术后视力能够恢复[5-6]。
黄斑孔的手术治疗以前是一个禁区,只有在有较大范围的周围视网膜脱离时才考虑。近年来由于对黄斑孔发病机理的研究认识到黄斑孔的形成与玻璃体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密切相关。因此广泛开展了用玻璃体切割的方法切除中心凹前的玻璃体皮质治疗黄斑孔。
黄斑裂孔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继发性黄斑裂孔[7-10]。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是临床上一种优质的、高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并保证其安全性,从而提升医院的治疗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对于较小的黄斑裂孔实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并注入空气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闭合裂孔,但对于巨大的黄斑裂孔,传统的术式往往无法闭合裂孔,通过内界膜移植填塞等方法在闭合裂孔方面确实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裂孔孔径进行评判,判断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对巨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斑裂孔孔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对巨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帮助患者闭合裂孔,提升患者的视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医院的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