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2-27应学张雪桑海进李珊珊范一宏李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总分保健实验组

应学 张雪 桑海进 李珊珊 范一宏 李蒙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 31000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BD的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IBD病程迁延反复,为胃肠道中除肿瘤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耗费医疗资源[3]。 尽管目前IBD治疗水平有进展,但是患者每年仍有复发[4]。 长期疾病困扰对患者生理、情感、功能状态、社会能力及人生观等各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5-6]。

本项目组前期对IBD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已展开一系列调查,结果显示这一人群中医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尚存在弊端,如形式单一、内容不统一、患者无法经常参加健康讲座、 有关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内容的资料较少等。2014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7],要求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理论为指导,亦是国家健康素养政策的指向。 本研究将微课技术引入到IBD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传播中,把IBD中医养生健康教育知识,包括生活起居养生、情志养生、饮食调护、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内容编写成系列微课,并建立共享平台,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现代传播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IBD患者康复,防止疾病复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8]中诊断标准;(2)具有认知能力和基本的读写能力;(3)年龄≥18岁;(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心、脑、肺部等疾病;(2)存在理解能力障碍;(3)既往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健康教育;(4)拒绝参加此研究。

1.1.3 剔除标准 干预期间患者情况发生改变,不再符合纳入标准者。

1.1.4 样本量估算 采用孙振球[9]主编的第2版《医学统计学》中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得到每组所需样本例数34例,两组所需68例,按照20%脱失率增加样本例数, 因此本研究共需样本例数80例。

1.2 实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本科室筛选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的研究对象,并按顺序进行编号。 将受试对象依次编为1~80号,在SPSS统计软件中产生80个随机数,对这80个随机数编秩次,秩次为1~40和41~80的随机数对应的受试对象分别归于对照组和实验组。

1.3 干预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 中文版IBD生活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IBD中医健康教育微课。

1.3.1 对照组 常规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口头讲解中医知识,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同时以中医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进行IBD疾病保健知识教育。

1.3.2 实验组 建立IBD患者微信群, 群内有科室IBD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团队的成员,包括IBD专科医师、外科医师、中医师、营养科医师、护士长和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等。 团队成员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IBD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系列微课教学,并组织患者在示教室集体观看微课的所有内容,包括IBD与体质辨识、中医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中医情志调护等,并鼓励患者观看后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并由专科护士进行现场解答,课后将系列微课制作成二维码,并上传至共享平台,方便患者反复观看复习。

1.4 评价指标 入组患者学习6个月后,采用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再次评估患者中医素养,采用IBDQ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测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满意度。 所用量表均拥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1.4.1 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国内学者魏澹宁等[10]研制,用于评价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共有三个维度,包含27个条目,分别为基本知识维度(9个条目)、生活方式维度(12个条目)、适宜技术维度(6个条目)。 所有问题错误或不知道选项得分为0分,正确为1分,得分区间为1~27分,得分越高表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越好。

1.4.2 中文版IBDQ 该问卷是用于进行IBD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专用量表,共32个问题,包括全身症状(5个问题)、肠道症状(10个问题)、情感能力(12个问题)及社会功能(5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均分7个等级,计为1~7分,总分32~22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3 SAS SAS由Zung教授于1971年编制完成,是用于评价受试者有无焦虑及焦虑水平的自评量表,主要评定个体近7d主观感觉到的自身的焦虑情绪。 本研究选择陶明等[11]汉化的SAS量表,量表中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SAS标准分的总分,把焦虑情绪分为4级: 总分<50分无焦虑症状,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总分≥70分重度焦虑。

1.4.4 SDS SDS由Zung教授[12]于1965年编制,可以快速直观地反应个体的抑郁程度和主观感受,是目前精神医学界最常用的抑郁自测量表之一。 此量表包含20个条目,受试者根据近1~2周的心理浮动情况作出选择,每个条目采用4级标准评定症状频度。 SDS的主要统计指标是标准分, 把20个条目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的粗分,然后用总的粗分乘以1.25,取其整数部分,即得到标准分。 参照文献[13-14]中的常模标准,拟定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状态;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和倾向。

1.4.5 满意度调查表 采用焦静[15]汉化的纽卡斯尔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至“非常不满意”共5个等级,其中非常满意计4分、满意计3分、基本满意计2分、不满意计1分、非常不满意计0分,百分制转换公式为:有效应答条目得分之和/(有效应答条目数×4)×100,100分为完全满意,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5 质量控制 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严格培训,采用统一的方法由专人进行调查,同时由另一人检查是否完成所有的调查项目, 如果有疑问及时询问,有错误及时纠正,遗漏项目及时补充,核查无误后签字验收。 完成调查由不知研究方案的第三人进行数据输入,并进行输入后查对,做到录入无误。 问卷的符合率要求达到95%以上,问卷以本人回答为主。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分析由与本研究无关的第三方统计员完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前后比较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IBD患者80例,年龄17~58岁,平均(28.67±12.09)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人口学统计变量及疾病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IB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IB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IB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比较(±s,分)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总分 18.32±2.58 18.58±2.47 0.486 0.587 22.78±1.65** 19.01±2.32 0.512 0.006基本知识维度 7.56±1.16 7.69±1.23 0.168 0.502 8.08±0.86* 7.75±1.15 0.565 0.022生活方式维度 8.89±1.25 8.93±1.30 0.562 0.329 10.72±1.55* 8.98±1.01 1.025 0.013适宜技术维度 2.15±1.85 2.19±2.04 2.568 0.714 4.89±0.58** 2.21±1.56 0.854 0.002 t 值 P 值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1

干预前干预后IBDQ 评分t 值 P 值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总分 159.75±24.42 160.50±29.47 1.608 0.248 176.11±21.11** 161.29±20.56 5.365 0.004全身症状 23.36±6.30 22.58±5.23 2.852 0.385 30.08±4.86** 24.07±6.58 6.284 0.012肠道症状 52.35±9.21 52.90±9.71 1.914 0.236 61.72±7.55** 52.28±8.11 3.494 0.010情感能力社会功能t 值 P 值58.63±10.07 26.96±6.58 58.24±9.68 26.25±6.96 0.569 3.265 0.127 0.175 61.89±0.58**31.55±4.97**58.25±8.87 25.87±6.23 1.368 7.251 0.025 0.003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均降低,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见表4、5。

2.5 两组患者教育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 见表6。

3 讨论

IBD病程漫长、迁延不愈,患者常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承受着疾病复发带来的身心压力。 研究表明,针对我国IBD患者疾病知识的匮乏和IBD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16]。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处于中游水平,说明大部分IBD患者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提升能帮助患者探寻缓解病情、保养身体的知识和方法[17]。 然而如何获取正确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大多数患者仍是个难题[18]。 随着信息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微课的发展给护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会,因此针对IBD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可干预因素和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中得分率较低的条目,笔者积极进行探索,开展了有关IBD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规范科学的健康教育课程。 经过IBD中医健康教育系列微课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有明显提升, 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适宜技术维度方面,差异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可能与将IBD的相关中医知识用直观的图片、视频表达,更加直观明了,易于患者理解记忆有关。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点 实验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干预前 44.52±9.31 45.35±9.23 0.268 0.512干预后 34.56±5.69* 42.31±5.33 7.235 0.002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表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s,分)

表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满意度得分 t 值 P 值实验组 40 91.86±6.62 3.569 0.007对照组 40 83.20±8.08

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顾芳臣等[19]经过Meta分析发现,远程医疗可以短期内改善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学者认为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0]。因为IBD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而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概率也比较大[21]。 中医“治未病”从个人的饮食、运动、情志、起居和生理、心理、社会、自然诸多方面都采取自主干预[22],因此在中医健康教育微课中,患者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关心的知识,学习相关技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研究表明,针对IBD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积极学习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帮助患者对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更多是为了控制病情, 并未深入体会患者的心理感受,而本研究建立IBD患者微信群,让患者可以相互督促学习,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周慧洁等[23]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期待感受到关怀,希望在解决自己的困难方面获得帮助,而且期望出院后能继续得到疾病相关知识的分享。 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的需要,处处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能让患者时时感到亲切、温暖,有归属感。 通过中医健康教育微课,患者能及时与医护沟通,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健康教育微课在I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让患者掌握更多的中医养生调护和疾病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促进IBD患者的健康行为,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及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同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此外,在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制作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IBD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不多,相关的专科资料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补充、更新,加强内容的建设,同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教育模式。 为了提高IBD患者中医健康素养,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进一步节约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医护人员应积极聆听患者学习后的反馈评价,在今后课程制作和教学中,不断探索其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更加关注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患者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总分保健实验组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1至6期总目次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