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地区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21-02-27邹婕黄烁丹丘建斌庄宇嫦王文芳熊蓉陈静

智慧健康 2021年32期
关键词:杂合遗传性梅州

邹婕,黄烁丹,丘建斌,庄宇嫦,王文芳,熊蓉,陈静

(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广东 梅州 514021)

0 引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超过全世界总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是残疾性听力障碍患者(其中成人占4.32亿,儿童占3400万)。耳聋患者大多有极重度听力障碍,即基本或完全听不见,按照是否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病变,分为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e hearing loss,NSHL)。NSHL大多为单基因遗传病,以单个基因上的双等位基因突变致聋为主,遗传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最主要的遗传方式,在遗传性耳聋中的比例占80%[1]。目前,在42个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ARNSHL)患者的基因中,发现超过700个不同的突变。按遗传性基因突变位点及病症发展情况,遗传性耳聋可以分为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梅州地区出生,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6629例新生儿,纳入标准:①父母双方民族均为汉族;②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新生儿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家族有其他遗传病史;②新生儿伴有其他严重先天疾病;③新生儿先天发育异常或缺陷。男3502例,女3127例,男女比例为1:12。调查6629例新生儿遗传病家族史和有关信息。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新生儿足跟血液采集与耳聋基因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基因检测 基因扩增仪、分子杂交仪及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

对6629例新生儿填写采血卡并登记信息,完整而准确地填写采血卡上的新生儿采血信息,确保所提供的联系地址及电话是有效的。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足跟血前,须先对针刺部位消毒,采集时将血液充满采血卡上方的3个直径1cm大的滤纸圈。血样采集后,装于特制塑料袋内及时送达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梅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最高的是GJB2基因的235delC位点,突变率为1.52%。其次是SLC26A4 (PDS)基因的c.IVS7-2 A>G位点,突变率为1.00%。第三是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1555 A>G位点,突变率为0.38%。第四是GJB2基因的c.299-300delAT位点,突变率为0.27%。第五是GJB3基因的c.538 C>T位点、SLC26A4基因的c.1229 C>T位点,突变率均为0.14%。其余SLC26A4基因的c.2168 A>G位点突变率为0.09%,GJB2基因的c.176-191del16bp、12S rRNA基因的m.1494 C>T、tRNASer(UCN)基因的m.7445 A>G,它们均为0.02%。另外,发现4例GJB2基因的c.235delC复合SLC26A4基因的c.IVS7-2 A>G双重杂合突变,突变率为0.06%、1例GJB2基因的c.235delC复合SLC26A4 基因的c.1229 C>T双重杂合突变,突变率为0.02%。详见表1。

表1 6629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出情况

3 讨论

耳聋是一种病因复杂且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耳聋发病率约为1/1000,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约占50%~60%[2]。在我国,常见的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主要为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

GJB2基因突变而致聋的比例占50%~70%,是最为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基因[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6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缝隙连接蛋白,该蛋白和邻近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缝隙连接通道,为第二信使和小分子代谢物质的重要通道,这些通道在物质交换和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高加索人群中,c.35delG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变异,约占GJB2突变的70%[4]。欧洲人群中的c.35delG携带率差异显著,其中欧洲东南部最高。本研究对梅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进行调查研究显示,未发现有c.35delG突变。据研究报道显示[5],在日本人群中c.235delC是主要突变位点,占所有GJB2突变的比例高达73%。流行病学显示,在中国和日本,最常见的GJB2突变主要为编码区的c.235delC、c.35delG、c.176-191del16bp和c.299-300delAT 4个突变或缺失位点,占GJB2突变的比例高达80%。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JB2基因突变主要为c.235delC杂合突变和c.299-300delAT杂合缺失,GJB2基因杂合突变率为1.83%[6]。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梅州地区新生儿GJB2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以c.235delC和c.299-300delAT杂合突变为主,突变概率分别为1.52%和0.27%。另外有1例c.176-191del16bp位点杂合突变,突变概率为0.02%,GJB2基因的总突变检测率为1.81%。这一研究结果与韶关新生儿的数据较为接近,提示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和突变率在粤北和粤东(梅州)类似。

众所周知,线粒体遗传性耳聋的特征表现为母系遗传,也被称为母系遗传性耳聋,在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可发现线粒体12S rRNA基因上m.1555 A>G 和m.1494 C>T的突变,并与NSHL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物致聋相关。据报道,我国人群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主要位点为m.1555 A>G和m.1494C>T,两个位点总携带率在0.18%~0.40%[7]。我院6629例新生儿人群中m.1555 A>G位点突变携带率为0.38%,m.1494C>T位点突变携带率为0.02%,总突变检测率为0.39%。梅州地区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携带率符合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8]。据报道[9],线粒体tRNA Ser(UCN)基因上的m.7445 A>G、tRNAHis基因上的m.12201 T>C与NSHL相关。这些突变会导致tRNA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目前,发现的与NSHL相关的线粒体tRNA原发突变主要集中在tRNA Ser(UCN)基因[10]。本研究中发现1例携带tRNA Ser(UCN)m.7445 A>G突变,该突变会对tRNA Ser(UCN)前体的加工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梅州地区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的筛查,我们发现梅州地区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率为3.65%,其中主要以GJB2和SLC26A4两个基因突变频率最高,这一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类似。通过耳聋易感基因筛查,了解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携带情况,为先天性耳聋儿童的诊治提供完善的治疗方案,为迟发性耳聋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通过筛查-遗传咨询等一系列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杂合遗传性梅州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梅州明眸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寸寸山河寸寸金
“杂合”理论观照下的赛珍珠《水浒传》译本章回题目翻译策略研究
文化趋同下的翻译视角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