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2-26孟晶丁雪雪张晴
孟晶,丁雪雪,张晴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在现代科学建设发展下,我国医学建设有了飞速进步。鼻胃导管供给营养模式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改变了传统的进食供营养的模式,也成为了解决特殊疾病补充营养方法。如今,神经内科的危重症患者一般都有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严重等症状,因此会存在进食困难,营养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来看,由于危重患者的机体分解代谢升高,蛋白质的分解将超过合成,这会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发生恶化,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营养治疗是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肠内营养是最为常见的营养支撑途径,常见的处理方式有胃管功能或鼻饲管等。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不同的营养供给,可以保证肠胃粘膜完整,降低对肠胃道损伤,还能保证患者胃肠道安全,降低并发症。临床医学研究表示,在临床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减低对患者的肠胃道的风险,全面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减少胃粘膜损伤、失眠、焦躁等不良反应,也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临床用药、护理满意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疗效,现选取我院从2018年到2019年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采用肠内营养干预和家属喂养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8年至2019年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在30-90岁,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无法正常进食,这10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和家属都对此研究知情同意。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男24例,女26例。观察组的男27例,女23例。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包括神经保护、减轻脑细胞水肿、控制血糖和血压、机械通气、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此外,所有患者均在入院48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通过留置鼻胃管或者空肠管实施。对照组在发病的48小时之内,要给予由家属自制的匀浆膳喂养,食物选择有馒头、蔬菜、纯牛奶、鸡蛋、肉泥、水果等,喂养方式是家属用喂食器推注胃管,每次200-300 mL,每日3-5次,按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喂养。观察组在患者发病的48小时之内给予患者立适康肠内营养制剂,经鼻饲管重力滴注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剂型。按照20-25 kcal/kg来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要的能量。每三个小时来抽吸一次胃残液,使胃潴流量小于150 mL,一周内过渡至目标需要量。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都进行管道的检查,避免出现管道滑移以及变形的状况,同时进行冲洗管道及时监测患者的脉搏以及血压,控制营养液的注入量和注入速度,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来对营养制剂温度进行掌握,对于无特殊情况的患者,要注入37℃左右的营养制剂,输注时,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保持鼻饲管内营养液的温度适宜,防止温度忽高忽低,且保证管路接头无菌,保证患者胃内残留量不超过200 mL;两组患者都需要观察14天[2]。在予以营养支持时,医护人员要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管理,降低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教育患者科学排痰,定期为患者翻身等;此外,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建设,教会患者用手势、眼神等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也能家属营养吸收。
1.3 观察指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需记录恢复肠鸣音的时间、排便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患者住院的时间,同时需要对患者腹胀、便秘、腹泻以及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1.4 统计学的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来表示,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HLA-DR与TLC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HLA-DR与TLC都比治疗前高,但是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lgG与lgM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对照组的lgG与lgM都小于治疗之前,观察组的lgG与lgM和治疗之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并且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对比(±s)
?
2.2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对比。观察组肠鸣恢复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对比(±s)
表2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对比(±s)
?
2.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前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或吞咽问题障碍因此进食困难,营养状况不佳。大多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率远远低于正常人,因此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问题十分常见,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感染、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问题[3]。临床研究表示,采用集中的营养支持途径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其发生多功能障碍、死亡发生率;从进食模式来讲,几种营养支持途径改善传统的常规饮食供能模式,还能够加强患者的营养代谢、分解能力。临床营养治疗的途径较多,其中肠外营养干预方式可以保护肠胃道,减少其刺激表现,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的肠胃道吸收功能。采用静脉注射液体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呼吸负担,严重时候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咳、发绀等,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使用立适康肠内营养制剂的肠内营养干预方式,可以从食物对粘膜的刺激入手,减少粘膜屏障功能减退,促进其机能恢复和营养吸收,最大程度上减少各种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问题发生,最终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恢复,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耐受力。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表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而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治疗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并且优于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LA-DR与TLC都高于治疗之前,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这可以显示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也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4]。
综上所述,在早期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