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在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2021-02-26平月美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2期
关键词:微媒体

平月美

【摘要】    微媒体在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对于视障群体的人文关怀实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施的、所遗漏的更多可能性。以视障群体为中心,无障碍交互设计的微媒体开发与支持是社会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微媒体    视觉障碍    无障碍交互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保障系统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便利与解决残疾人的各类生活的问题也逐渐的提上了政府的计划范围中。视障群体的问题关注度不断升温,曝光在大众的面前。其保证视障人群日常生活的交互设计也在蓬勃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微媒体无论是在人—机交互还是人—人交互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相应忽略的内容。

一、视障群体的概况分析

视障群体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视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无法拥有正常视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群体。视障的类型可分为“弱视型”和“全盲型”两种。世界医学期刊《The Lancet》中的一篇拿研究报告中表示[1],根据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Rupert Bourne教授的调查研究统计:如果眼疾的治疗水平依照当下的水平,全球的盲人总量到2050年会增加至1.5个亿。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中国的视障人数数量已经迅速增长到了1800多万人。在2016年在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中,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视障者认为互联网的价值非常大,他们在日常使用手机的主要活动为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阅读和娱乐,其中社交聊天等活动使用率最高。在进行出行调查的数据中显示:一周出行1-3次且不需要陪伴的占15%;一周出行1-3次并需要陪同的占比例20%;一周出行4-6次或以上的不需要陪同的占有9%;一周出行4-6次或以上的且需要陪同的占有26%,多数人外出时只选择居住地附近的场所。30%的接受调查者表示,因为自身局限在没有必要出行时都会选择呆在家里,并且休闲时间也是通过手机中的丰富多彩的功能实现的。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视障人群的出门问题较大,渴望与人沟通并且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或命运。

二、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的概念

1974年,视作为联合国提出的新主张,首次提出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为达到“ 无障碍 ”的共同美好目标,它不仅专注于对一切为人所用的环境与物体进行设计,致力于对人类的动作反应、行为意识进行分类研究,还在为清除那些让伤残缺陷者感到困扰的交互操作以及界面设计提供指导。即针对伤残缺陷者的规划设计。而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2],是通过设计人制系统的活动范围来进行两个及两个以上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内容的构造与定义,使之配合,并且共同完成某种目的。 即,当人和其对象(人、机械、产品、服务、系统等等)发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时形成了一种交互行为。对于这种行为的设计就是交互设计。无障碍交互设计建立在无障碍设计和交互设计概念基础之上,是对传统的针对无障碍设计的补充与深化。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旨在对于主要障碍类型中的视力障碍 (Visual impairments) 进行建立A点—B点互动链接的设计。随着5G技术的普及、6G天(空)地(海)一体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机器的“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发展迅猛,信息交互方式也由手机、pc、平板的触控交互扩展到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多维度空间的语音、体感、手势识别等无屏幕交互上,我们步入了“智能时代”,我们的信息设计也进入了智能交互设计阶段。微媒体的开发与应用尤为重要。

三、微媒体在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帮助视力障碍的人群可以无障碍的享受生活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类人文关怀或多或少的会受到破坏、减损和无法顺利实施。科技技术的发展,微媒体的开发与应用把这些破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3.1人—机交互

在视障人群(A)与使用的产品或具体的行为(B)中建立互动链接,读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就是最好的例子,读屏功能使視障人群可以在淘宝上进行挑选并购物;语音助手可以让视障群体更为方便的操作。微媒体的开发与应用,让视障人群与手机、电子产品的互动更加可行。还有一些微媒体的研究对于色弱等弱视问题也给予了关注。例如一项针对红绿色盲色弱人群的数字色彩的智能推送设计研究。该研究通过挖掘红绿色觉异常用户不同于常人的色彩认知与色彩情感特征,建立了一套无障碍交互色彩手册与色彩设计的方法原则,之后通过建立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模型,在保护色觉异常用户隐私的同时进行智能化色彩模式的自然交互,以实现对色盲色弱这部分隐性弱势人群的关爱。还有英国政务软件的登录注册页面,不仅使用了红色进行警示,还加粗了警示线,并且都给予文字说明,因为文字说明有利于失明人士阅读。这些都是微媒体在视觉无障碍设计中的人—机交互设计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微媒体并没有将视障人群的需求考虑到其中,例如很多软件在登录过程填写完手机号获取验证码时会出现需要滑动验证的验证码,该验证码为图片形式并且没有替换的选择。这种类型的操作,读屏软件无法聚焦,视障朋友独立完成的可行性几乎为零,应该更好的避免这些问题。

3.2人—人交互

1.以视障人群为A点,正常视力人群为B点。以视障人群为A点,即以视障人群为起点,为中心受众的交互设计。例如由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一款“be my eyes”视频连线软件,把一部智能手机变成视力障碍人士的另一双眼。该软件分为视力障碍人士和志愿者两个界面,总体的方案实现方式就是,当有视力问题的人需要帮助,打开软件的时候,会有语音提示如何使用,并打开摄像头,成为志愿者的那边就会收到有需要帮助的提示,然后通过摄像头和语音,你就可以和那边进行沟通,帮助视力有问题的朋友查看物品的位置,具体物品的使用日期以及寻找位置等等帮助。建立了视障人群(A)与正常视力的人群(B)的互动链条,更加灵活、贴合的对视障人群给予最实时的帮助。很大范围内,更加便利了视障人群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

在教育学习方面如果可以建立这样的互动链接,会很大程度上丰富视障人群的学习能力和知识,为视障人群的就业也提供更大的选择性。例如在2014年,由腾讯科技讯发起面对视障群体的公益项目—“为盲胞读书”[3],项目一经发布之后就引起了大大小小的反响,社会各地各圈层都给予着较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微信本身就积攒着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天赋异禀,具有强大的“连接”效应,拉近视障群体和志愿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使公益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公益的门槛降低了许多。所有志愿者只需要打开微信,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公益之旅。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将公益能量最大化。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志愿者只需要利用起来平时琐碎的时间就可以贡献自己的声音,而视障人群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团体的力量,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截止2015年,“为盲胞读书”公众号的关注者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万,三百多万条的声音捐献,有效编辑成了一百多本的有声读物。超过三百万的视障群体读到了绘声绘色的有声书籍。此外,微信的策划团体还邀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参与,提供一些残障团体的法律知识普及和权益刊物灯。团体领读的第一批书目中就有《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以微信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让更多的视障群体清晰明了的知道怎样更好的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2.以正常视力人群为A点,以视障人群为B点。以正常视力人群为中心点,建立与视障人群的互动链接。建立的重点在于人文光怀的传播与加强,可以以“体验”、“换位思考”为突破口。例如腾讯追梦计划推出的公益免费游戏—“见”,这是一款可以体验视障群体生活与出行的游戏,由腾讯天美工作室群出品。玩家的所有第一视角就是视障群体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出行视角,以此来呼唤社会对此类特殊群体出行安全的关注。游戏通过模拟视障群体的在公众环境中的视角范围以及触觉、感受。让玩家能够换位思考,切身体会视障人士的出行困难。呼吁社会对公共设施的考虑不足、人们的不重视等问题进行思考,希望大众可以给予视障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和理解。还有另一款游戏—“长空暗影”,这是一款拥有双板(正常版、盲人版)并行的飞机大战游戏,使用玩家需要通过声音来辨别,从而对颗颗导弹、攻击和不同的敌人进行躲避。游戏从开始就有语音提示一直伴随着玩家,无论是操作说明还是游戏剧情,都可以不用眼睛来了解。游戏还有一些专门的操作是专为盲人玩家设计的。例如双击屏幕是开始或者暂停,上划是推出等等。游戏中的打斗环节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并且整个游戏是积分制,分数的高低是看完架躲避和攻击敌方单位的多少。游戏很贴心的为盲人玩家做了优化,把语音提示和触摸操控结合一体。在每次重新开始游戏时,游戏都会倒数计时的语音提示。为了让视障群体更加便利的使用,在所有需要提示的地方都编辑了详细的语音说明。为了让正常视力的人群对盲人玩家的游戏世界进行体验,游戏可以选择黑屏模式和可视模式,黑屏之后也可以顺利游玩。

3.以视障人群为A点,视障人群为B点。加强视障群体和视障群体的无障碍交互设计是经常被忽略的内容。眼睛的损害使得视障群体对参与生活有一种“社会功能障碍”,对于视障群体的这种障碍,解释为:是指由于生理机能与社会大多数人的不同造成的心理障碍,该障碍极度影响了这个群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最为明显的心理状态就是这个人群普遍拥有较强于常人的自尊心。但通过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数据所指,他们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以视障人群为A点,视障人群为B点的人—人交互设计就是针对以上的情况。例如视障人群的互助性平台服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兩点:1)心理层面来说,充分考虑到视障群体的特殊情况,减弱视障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负担。2)生理层面。在提高视障群体在出行活动中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参与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能动能力。该类型的微媒体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更加细致的思考和技术的支持,要确保视障人群可以顺畅使用和交流。这类的微媒体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社会需要,但却鲜有成品。与此性质有所相同点的是百度贴吧。通过搜索,在百度贴吧中可以找到“视障吧”,里面就是视障群体的相互交流,但由于百度贴吧的操作不便,所应用的人群数量极少。对于这类微媒体的研发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四、结束语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这个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 视障群体同样是新时代中国中的一员,在这个社会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尊重和保障他们的选择权和尊严,使他们能够相对平等地享受中国新时代的成果,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微媒体的开发与应用在生理层面降低了视障人群出行、生活的难度,在心理层面也给予了关怀和呼吁。微媒体在视觉无障碍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视障人群对于具体的物或是社会上的人群更加便利的建立了互动的链接,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参  考  文  献

[1]陈欣. 基于用户体验的导盲机器人设计与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夏霄萌.智能交互环境下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3]李美玲.微信公益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微媒体
大学生微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研究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活动策略研究
微媒体时代的英语教材数字化趋势研究
核心价值观:重构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