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化学习应用

2021-02-26李甲山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摘 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不能再由教师单独完成。合作化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开展合作化学习,有必要引导学生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化学习;应用

作者简介:李甲山(1983.8—),男,甘肃武威人,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教务副主任,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化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由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将任务分解给各个小组;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和讨论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呈现答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为更好地迎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化学习的方式,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化学习。

一、小组合作化学习的理论来源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营造深度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外部辅助。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目标会产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会产生各种认知上的冲突,经过冲突,会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学生在合作化学习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满足各种心理上的需求,感受到来自团体的力量,增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此外,当今教育的发展已经走向社会化、大众化,教师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还不足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组化学习还体现了社会互赖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等理论原则。

二、小组合作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准备

为进行有效的合作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充足的教学准备,需要准备的环节有合理化分组、合理化要求和设置合理的探究问题。

(一)合理化分组

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化学习的效能,必须进行合理化分组。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应该控制在4~6人,人数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学习效率,4~6人一组是开展合作化学习的最优选择。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遵循均衡主义的原则,使每个小组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既有学优的,也有学困的;既有性格开朗的,也有性格内向的。这样才能在小组合作化学习过程中均衡发展。分组人员可以固定化,也可以进行周期性调整。固定化有利于相互熟悉,减少陌生感,从而激发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定期进行调整,人员变动为小组注入新鲜血液,更能够取长补短,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择应该采用民主的方式,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否则会影响组内的和谐,应由学生推选出他们认为有威望、责任感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在讨论前能够进行合理分工,调动组内成员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讨论中能够很好地进行有序的组织,讨论结束后能迅速、准确地将大家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总结;另一方面能够协助教师高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另外,在合作化学习前,教师应该合理化安排学生的座位,安排座位的方式有圆圈式、行列式、田字形、马蹄形,这样,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场景化模拟设计,例如,讲到联合国可以模拟联合国会议布置座位,让不同小组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合作化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因为学生处于未成年的阶段,处理问题难免会偏激,意见分歧比较大,容易走向情绪化,教师要用合理、公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减少小组成员间的矛盾,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化要求

班级里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是不自信的,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格外照顾,一方面在分组的时候,在组内加入善于活跃气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这些学生的引领、带动促使他们敢于思考、善于表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鼓励方法,比如小组间的积分、奖品等,充分调动班级内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小组合作化学习也会产生一种副作用,组内讨论的时候,有些学习较差和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往往会依赖其他学生的答案,形成了组内只有部分学生在积极思考整理问题,个别学生逐渐表现不活跃、不积极。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分享思考结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讨论前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答案,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否则合作化学习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而会增强他们的惰性。同时,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应该照顾到组内每个成员,保障其在组内有畅所欲言的权利。建议进行逐个发言,由个别学生进行整理,组织答案。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从分享答案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另外,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评价前,应该让小组间进行互评,这样不仅小组内学生间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个组间也可以产生思维碰撞,充分的思考和分享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只须担任“裁判员”的角色即可,对结果进行评价,指出不足,表扬优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设置合理的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化学习的焦点就是探究问题,设置合理的探究问题至关重要。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全面,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探究的,这要求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格外考究。首先,教师应明确讲授课程的重难点,结合学案,围绕重难点设置探究问题,在设置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水平。既要防止問题过于简单,导致思考的深刻性不够,降低课堂效率,也要防止问题过难,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资料储备无法解答,导致课堂效率下降。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教学实施前,对探究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设计。如笔者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时,确定了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是重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政府与英国对同一条款的态度差异,让学生回答:(1)清政府与英国对同一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2)这说明了什么?(3)你认为该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该问题的设置实现了由浅到深逐步推进的效果,将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问题本质,也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小组合作化学习过实现不同小组和组内不同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逐步养成學生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实现历史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使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收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方法。小组合作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以合促学;合理评价,总结提高。

(一)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化学习之前,应该及时进行预习。在讲授“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之前,教师应该先将要讨论的问题写到导学案上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对问题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自主预习知识要点、预习提纲和自主探究。

自主预习知识要点与预习提纲分为:

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②鸦片战争的经过。

③两次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④魏源、林则徐等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的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⑤根据知识提纲,梳理主干知识,构建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自主探究给出以下问题:

①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形态、军事装备和对外关系等层面有何不同。

②魏源等人的思想在中日两国的反响中有何差异?

(二)相互交流,以合促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化学习?以下学习案例仅供参考。

教师:19世纪中期,中国已经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请大家阅读史料和图片,共同探究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形态、军事装备和对外关系等层面的不同。

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件和学案上的史料和图片,尝试自主概括出答案。(2)小组交流答案,汇总到一张表格中。

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后进行讨论,在黑板上板书答案。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指导,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展示两则关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受到不同待遇的史料。

教师:魏源等人的思想在中日两国的反响有何差异?(教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然后组内交流意见,最后汇总答案。)

(教师采用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考此问题。

(三)合理评价,总结提高

高中生比较在意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评价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有多种维度,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改正错误。学习小组讨论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同时要及时总结知识点。评价也是师生间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使用了学案等课前辅助材料,在小组合作化学习前,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学生敢于主动分享交流、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探究问题的设置不合理,教师为了省事,按照学生已有的座位顺序进行分组;教师安排的时间不合理;课堂学习氛围不理想;等等。要想提高合作化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进行充足的历史教学准备,进行合理化分组、合理化要求、设置合理的探究问题。每个学习小组应控制在4~6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性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化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把控课堂和知识的能力,长期采取小组合作化学习方式,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能力一定能够获得质的提升。

随着立德树人任务在每个学科中的不断落实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合作化学习的新方式、新策略,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真正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谭建军.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J].科学咨询,2019(3):43.

[2]蒋正群. 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运用[J].新课程,2016(5):350.

[3]居来提·尼扎木丁.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运用[J].速读(上旬),2017(6):73.

[4]向远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EB/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4):306.

[5]樊锦.小组合作构建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1(1):284-285.

[6]汪文涛.小组合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21(9):23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