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场景:着力培育初中生物理“科学态度与精神”

2021-02-26周东耀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指出,要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联系生活与实践应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对如何运用生活化场景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思路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以培养初中生物理“科学态度和建设”为目的,运用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对比探索等方法,阐述了通过构建生活化场景以提升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逻辑。研究指出,要立足于物理实践教学要求,构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多思考、勤实践,主动回归生活,开展互动探索,不断提升物理综合素质,培育积极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场景;“科学态度与精神”;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周东耀(1979.3—),男,广西陆川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践能力、生活化思维和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接触、感知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物理思维观念和实践认知,明确物理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物理学习和应用的良好习惯。要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诉求,通过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和运用,确保物理教学走深走实,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逐步提升物理综合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态度与精神”的重要性

所谓“科学态度与精神”,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教学重要的着力点和工作落脚点。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指出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确保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有稳步提升,这是物理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核心素养的要素进行解剖,结合学科特性,明确教学的指向性与重点,成为物理教师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科学态度与精神,指的是学生对外部世界、客观事实、物理现象、事物规律等问题的认知、理解方式与核心理念,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具有与生活联系紧密、应用性突出、实践性强等基本特点,尤其是在涉及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点、概念及事物时,通过引导学生加强观察、记录、分析、理解与判断,可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解析客观事物的技巧,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突出意义。也就是说,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物理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物理实践,开展科学的探索与理性的思考,本身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锤炼与磨砺,这是初中生成长的基本路径,也是其“科学态度与精神”养成的自然过程。

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初中生心理发育、能力累积、知识吸纳的必然要求,在初中生健康成长、高效学习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物理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的点拨、启发和引导,确保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基础上形成理性思维、科学态度与求索精神,不断丰富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场景”的内涵解读

“生活化场景”是现代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通过建构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相关的场景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生活化场景自然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其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与教学内容存在密切联系,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交融的特性。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单元教学中,涉及“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这些内容既是对实际生活中光的各种现象的总结和理论归述,同时又是人们日常可见的重要现象。在教学中通过构建“光”的生活场景,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就可以将平时生活的体验与物理课本中的知识点紧密关联,进而增强知识回溯与理解能力。也就是说,类似的场景构建模式其实来源于日常生活,只不过通过理论和概念化的解读,将这些内容知识化、精简化,使之更具教育特质。

因此,生活化场景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场景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探索能力十分有益,自然能够帮助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厚植物理情怀,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与应用习惯。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生活化场景的实践路径及建议

如前文所述,推进生活化场景构建,着力培育学生是核心素养,围绕初中生“科学态度与精神”的塑造,深化教学工作,要成为教学的重点方向。以此为引,教师要开拓教学思路,丰富生活化场景应用范畴,确保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一)围绕核心知识点,以场景浸润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以八年级和九年级为主体,其中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八年级上下册与九年级全一册两类。实际上,这种设计也反映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性与初始性特征,即初中生首次完整、全面地接触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学知识和理论,因此思维的浸润、习惯的养成和精神的打磨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中有关“科学态度与精神”的重要论述,给物理教师指出了合理推进教学的基本逻辑,那就是以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为依托,将生活化场景切分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用场景浸润和引导学生认识、体察、感受物理的博大精深,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物理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正确的思维锻炼和引导,学生能够在场景化的学习中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培育积极的物理应用和探索精神,这恰恰是物理核心素养锻造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要全程给予指导、帮扶和辅助,确保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点,形成物理应用意识与科学精神。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在观察、思索和体味中形成物理概念和知识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取几样常见的物品,比如粉笔、气球、钢笔、铁块、木棒等,分别将其放入水盆中,看看哪些物体会下沉,哪些会浮在水面上。教师可以选择若干名学生上手体验,感受不同性质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让他们亲身体验奇妙的浮力现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学生的观察与体验进行解析,给出准确的概念与知识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知识,形成理性的思维认知。诸如此类的案例,都是以生活化场景的搭建塑造学生物理思维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全面、理性的探索能力与思维习惯。

(二)组织小组互动,提升物理场景转化能力

开展针对性的物理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与实践乐趣,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感受物理知识的曼妙和美好,自觉参与物理探究和学习。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组互动探索,将生活化场景与课堂游戏、项目教学、任务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有机融合,展现教学的针对性价值,确保教学展现多元功能。以游戏教学为例,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开展基于课本理论、知识点的互动游戏,让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参与到物理游戏体验中,在边玩边学中逐渐进入物理世界,从基础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入手,一步步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显微镜与望远镜”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校器材室借来顯微镜与望远镜,然后安排学生们轮流体验、观察事物,并形成小组互动,给出观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远方建筑物的一个标记点,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运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并描绘出事物的准确外观和基本特征。之后,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汇总,由老师给出评价与反馈。同样,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洋葱皮、螨虫等,进行小组“比拼+互动”的场景探究,对显微镜相关知识进行感受,形成实践应用意识。通过用实体器材开展的场景教学,学生可以实际感受物理器材与知识的奥妙,体味物理课程中蕴藏的多元知识点,形成科学思维习性。

也就是说,通过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将小组互动作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载体,融入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物理生活场景的模拟体验中,这是一种身心完全调动的自觉和自发行为。通过轻松愉悦状态下的互动感知,学生的物理体验水平能够有所提升,其科学态度、理性认识与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也可以水涨船高地提升。因此,场景转化能力的凸显,要成为初中物理生活化场景教学的重点,以此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增长,从而助力学生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引导回归生活,体味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

从逻辑分类上理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场景既是一种完全生活化的实体情境与场景,也是一种模拟生活、构建生活形态的课堂场景。也就是说,生活化场景既可以是完全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开展的课堂设定。这其中,实际生活的切实体验十分重要,对学生感受物理的实践应用价值,培养其科学认知能力都具有突出作用。比如,引导学生们回家之后观察家中的各类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电视、微波炉等,对家用电器上的标识信息进行观察与记录,从而对接课本中的知识点,形成对电压、电流、电路、电阻等概念的实际认知。同时,这样的回归生活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对学生形成完善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因此,引导初中生体验生活,在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思索中对接物理知识,是生活化场景的直观展现,自然也是科学态度与精神塑造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理解并感受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形成“抽离现象,透视本质”的科学价值观,掌握物理的存在逻辑和应用方法,以此提升物理实践能力与科学探索水平。如引导学生对当前各式各样的通信方式进行观察、记录和总结,学生们能够联系自己的社会体验,将传统的电话、手机与当前的微信、短视频、微博等勾连起来,从而增强对“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的科学认知。总之,回归生活是构建物理教学生活化场景的重要路径,实际上也说明了生活实践就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物理基础能力和科学精神培育的最佳沃土。

(四)及时评价反馈,厚植科学态度与精神

开展高水平的评价与反馈,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而不评,学而不思”常常成为困扰师生的难题,其根源在于忽视了一体化、全流程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和及时诊改缺乏重视,对强化“回头看”缺少科学理解。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为诉求,必须推进场景化教学下的有效评价,丰富评价手段,提升评价客观性,确保评价与反馈、改进形成密切联系,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在生活化场景学习中洞察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也可以指出同学、伙伴学习中的疏漏和弊端,以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教师在构建“声音现象观察与探究”的生活化场景中,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声音特点、传播方式、高低与分贝等知识点进行探索、思考,最终形成个人的意见。在场景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开展课堂学习的评价,运用“师评+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提升评价针对性,突出重点,确保评价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同时,课堂学习评价的信息、数据要及时反馈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们认识到课堂学习、实践探究存在的差距,并形成快速改进的行动自觉。显然,评价与反馈是初中生物理技能增长的基本要求,开展完整的全流程评价与快速反馈,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有效学习行为磨炼中,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科学态度,理性认识物理知识,构建完善的科学观与物理认知体系,提升物理综合素质。

结 语

推动初中物理快速发展,要科学认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构建生活化场景的方式,能够将物理知识日常化、实践化,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物理和外部世界的行动自觉,这是初中物理教学思路创新的重要方向。要有序推进物理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和运用,着力培育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形成完善的物理认知体系,建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塑造积极、全面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有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初探

[J].新课程,2021(45):134.

[2]庞兆恒.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

(1):21-22.

[3]蒋梅红.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构建[J].新课程,2019(8):37.

[4]贾雪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12):86-88.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