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探究

2021-02-26陈善聪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陈善聪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影响这一目标达成的因素有很多,而问题链的设计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其次介绍了问题链和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最后结合具体课例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详细介绍了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链的实施策略。

關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指向思维品质;问题链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生“读”的五级水平标准描述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课外阅读量累计达15万词以上的初中英语阅读目标。可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问题链的设计大都停留在文字理解层面,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停留在理论层面。笔者认为,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有以下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问题指向性模糊,严重偏离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感知阅读篇章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没有仔细研究教学目标,没有把握阅读语篇的重难点,因此在抛出问题时比较随意,问题指向如走马观花。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无法感知阅读篇章的深层含义,也不能培养思维能力。

第二,问题逻辑混乱,严重忽视难易梯度,导致学生无法感知问题之间的坡度和深度。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会忽略问题与问题之间本应该存在的因果、并列、递进等逻辑关系,没有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逐级提升和学生情感的逐步加深。因此,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比较支离破碎,不利于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概括、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

第三,问题研究性不强,趣味性和开放度不够,导致学生拓展阅读停滞,影响深度思考。很多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语篇的问题链时,只关注语篇的表层信息,没有挖掘语篇背后更深层次的信息。因此,这样的问题链缺乏趣味感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阅读语篇的欲望,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提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培养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探究”的课题。

二、问题链的分类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链设计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引入式问题链、递进式问题链和探究式问题链。

第一,引入式问题链主要在阅读前运用,以导入主题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式问题链的功能是引出阅读语篇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阅读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递进式问题链主要在阅读中运用,以循序渐进并多层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递进式问题链的功能是引导学生从知晓文本浅层信息到深入了解文本深层信息,避免出现思维断层或卡壳现象,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探究式问题链主要在阅读后运用,以拓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探究式问题链的功能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课例研究

(一)读前设计问题链,激活已有知识,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1.情境导入,激活旧知的问题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想象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提问来调动并提取学生脑中已有的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知识结构。

【案例1】

笔者在执教人教版英语八下Unit 9 的阅读语篇“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时,为了快速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新加坡的认知结构,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Q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Singapore?

Q2: What do you think of Singapore? Why?

Q3: If you have the chance to travel in Singapore, what would it be like?

这三个问题紧紧围绕新加坡展开。针对Q1的设问,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例如many Chinese people、a beautiful place for tourists等等。针对Q2的设问,学生在Q1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比较感性的理解,例如,“It's a clean and beautiful country because it is called a Garden City ”“It's a safe country with strict rules on everything”等等。针对Q3的提问,多数学生选择用形容词fantastic、great、excellent等词来表达。

在这组问题链中,Q1激发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关于新加坡的认知结构;Q2从具体的关于新加坡的信息上升到对新加坡的感性认识;Q3用来激发想象,了解游客眼中的新加坡,引入新课的主题,为后续的语篇教学搭好“脚手架”。

2.内容预测,激发兴趣的问题链

预测(predicting)语篇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阅读技巧和掌握策略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标题、细看插图等方式在读前对阅读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

【案例2】

笔者仍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的阅读语篇“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为例,在完成上一阶段的问题链任务之后,笔者用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美食种类和旅游景点等特色,以更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求知欲望。随后,抛出以下问题链:

Q1:Do you know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Q2:According to the title, can you predict what will the passage talk about?

Q3:If you were the author, how will you write the passage?

Q1的设问引导学生去关注阅读语篇的标题;Q2的设问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预测文章有可能讲述的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Q3的设问引导学生从作者角度去深入考虑,考虑自己会如何对此题材的文章进行构思和谋篇布局。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相邻两个问题之间做铺垫并进行升华:前面问题中所得到的认知和经验,为后面问题的解答提供了“脚手架”;前后问题的设置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这组问题链的协助下,学生不仅激活了已有的认知结构,了解了文章的主旨,也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二)读中设计问题链,梳理文本内容,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1.分析语篇结构的问题链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初中英语教材中最常见的语篇结构。不同的语篇有不同的语篇结构。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分析语篇结構类型时出现了卡壳现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语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链,让学生从语篇标题、重点段落、中心句等方面感悟语篇结构,最终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尝试自主分析篇章结构。

【案例3】

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的阅读语篇“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为例,展示如何分析语篇结构的问题链。这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点是:家长是否应该在课外补习班方面给予孩子压力?根据问题链的系统性原则和逻辑性原则,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Q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Q2: Which is the right structure of this passage?

Q3: How many people give their opinions?

Q4: How do they give reasons/details to support their opinions?

Q5: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having after-school activities?

Q6: How will you make a conclusion to support your idea?

Q7: How will you write an article about students having or not having after-school activities?

Q1属于认知型问题,让学生在通读全篇之后明确文章主题。Q2~Q4属于递进式问题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跟着问题链去探究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感悟议论文的写作框架。Q5~Q7属于探究类问题链,在明确学生现有的阅读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略有难度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高阶逻辑思维。

2.立足文本信息的问题链

若学生想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就是学生与作者进行“交流”的唯一媒介。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和阅读策略的基础上,要主动去理解和内化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遵循问题链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作者的思维,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最终提炼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读后设计问题链,拓展文本内涵,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1.推测写作意图的问题链

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分析、推断、评判作者观点和写作意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案例4】

笔者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的阅读语篇“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为例来展开推测写作意图的问题链。本语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最终感悟主人公热爱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并让学生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按照问题链的指向性原则和逻辑性原则,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Q1: Who is Aron Ralston?

Q2: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Q3: 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 as Aron, would you cut off your arm to save yourself?

Q4: 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 what would you do to save yourself ?

Q5: Would you still climb if you lost your arm? Why is Aron Ralston still climbing?

Q6: What does the book's title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mean?

Q7: How do you like Aron Ralsto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Q1~Q2属于文本认知型问题链,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回答出发生在书上的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Q3~Q5属于探究型问题,让学生代入角色去思考在同等环境下自己是否会像Aron Ralston那样断臂自救,并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生死抉择的艰难;Q6~Q7也属于探究型问题链,也是本阅读语篇的核心问题链,目的是让学生挖掘出主人公断臂后坚持爬山的性格原因和作者想要传递的积极乐观、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2.探究文本留白的问题链

在英语閱读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作者在语篇中给出的线索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和架构。但有时,作者也会在语篇的结尾留出空白或者制造悬念。这时,学生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推理、分析和判断技能去填补作者有可能想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语篇结构、文本信息、语言结构、作者意图来设计问题链。学生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拓展文本结尾,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文本的补白,顺势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 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引入式问题链、递进式问题链和探究式问题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一系列有指向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研究性的问题,在深层次理解文本的同时,也构建了独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最终让学生成为拥有独立见解和思考能力的阅读者。因此,问题链设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实践和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更有利于营造整个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道义.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惠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33-37.

[4]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3-7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问题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