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CKD1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2021-02-25王爱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苯磺酸缬沙坦氨氯地平

王爱民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种因素参与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可引起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发病率和血压水平逐渐升高。如何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需要深入认真研究。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降压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高血压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衰竭。慢性肾脏病(CKD)在临床上属于常见而多发的疾病,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据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CKD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CKD中,高血压已经成为了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只有控制血压才能够控制CKD的进展[2]。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3代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细胞膜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持续稳定降压,逆转心肌肥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缬沙坦是AT1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血压,改善动脉硬化、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肌重构,保护肾脏,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其降压作用持久稳定。事实证明,两药合用能更有效地延缓或逆转左室重构,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采用了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试验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尿蛋白控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大冶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KD1期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5~70(60.25±1.2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5~76(60.58±1.3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此次调查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的一致认同。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CKD1期合并高血压者;(2)患者未合并其他重大脏器疾病,如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冠心病、心力衰竭等;(3)患者有行为、认知能力;(4)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存在肾脏、肝脏器官功能不全患者;(2)既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过敏史患者;(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4)有精神类、认知类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如降低尿蛋白、保肾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降压治疗方式,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白云山(广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73724]5 mg口服,每天1次。试验组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80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血常规及血压、24 h尿蛋白、心电图等检查。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改善情况、尿蛋白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恶心、心悸、头晕等。

2 结 果

2.1 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2 尿蛋白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试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5.53%(χ2=8.393,P=0.004)。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在CKD发病中,高血压已经是公认的渐进发展主要高危因素,临床上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及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才能够防止与控制CKD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3-4]。高血压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等。高血压合并肾病可引起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帮助患者降压,但单一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高血压控制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苯磺酸氨氯地平[5]。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吡啶类Ca2+通道拮抗剂的一种,使用以后能够选择性抑制Ca2+跨膜进入心肌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同时对于平滑肌的选择优于心肌,并可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水平[6]。此外,Ca2+拮抗剂还能够改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α1肾上腺素受体的缩血管效应,降低肾小管Na+重吸收,并快速起到降压效果,对于收缩压的降低效应较好[7]。苯磺酸氨氯地平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降压作用强、持久、稳定,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3]。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扩张小动脉,使周围毛细血管网压力增加,体液渗入周围组织,导致周围水肿。虽然此药物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过去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也能帮助患者降压缓解症状,但治疗时间长,需要患者终身服药,导致治疗依从性低,心理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其次,长期使用单一降压药还会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不能有效发挥药物的功效,还会使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为此本研究采用了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式。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使用后对AngⅡ受体亚型AT1可起到阻滞的效果,同时可减少血管舒张血管升压素分泌及醛固酮合成与分泌,能够充分阻断水钠潴留及AngⅡ血管收缩、重构,从而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8]。缬沙坦可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增加肾血流灌注,增加水和钠的排泄,减少血容量,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且具有受体亲和力高、选择性强、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无激活作用等优点。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合用时,可拮抗氨氯地平直接扩张血管引起的反馈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阻断氨氯地平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和心率增加的不良反应,扩张外周动静脉,减轻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不仅能产生协同降压作用,而且可减少其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与杨继东等[9]研究结果相似,可见此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CKD1期合并高血压治疗可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可明显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和24 h尿蛋白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猜你喜欢

苯磺酸缬沙坦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